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桥面铺装常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公路桥梁的普查,针对桥梁的面铺装出现不规则的网裂,较规则的纵横裂缝及较严重的碎裂等病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经验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是一种兼性寄生真菌,既能腐朽枯立木和倒木,也能侵染活立木。笔者介绍了裂褶菌的分布及危害特点,阐述了山西省平定县核桃裂褶菌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和爆发原因。最后,从改善林业技术措施、减少核桃树损伤、加强核桃溃疡病的防治、核桃裂褶菌病害化学防治4方面提出了核桃裂褶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桥面铺装病害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面铺装是活载体系与桥体承载结构之间的传递部分,其自身也同样属桥梁受力体系的一部分,其自身结构对强度、刚度、防裂及耐磨性能上,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使用中的桥梁很多都出现了网裂、横纵向裂缝,甚至还有较严重的碎裂的病害,这些都对桥梁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浅析这些病害产生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并阐述预防此类病害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兴安岭林区公路山体挖方路段及两侧高填方路段在春、夏季出现砂石路冒水、翻浆,油路网裂、软弹病害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害不是土质不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对路基的浸渗,致使路基土跑水,加速原有路基土风化,从而使路基路面结构强度下降而引起的。应在公路设计中,施工中提出特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收集整理南京地区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的近十年典型病害资料,对各类病害成因及危害进行类比分析;结合南京几座长江大桥运营养护情况,对各类病害养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对竹环氧集成材进行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热压压力为1.4 MPa、玻璃纤维均布密度为7.5 mm/根、热压时间为1.0 min/mm(厚)、热压温度为145℃的生产工艺,环氧集成材压缩强度最佳;当采用热压压力为1.4 MPa、玻璃纤维均布密度为5.0 mm/根、热压时间为1.2 min/mm(厚)、热压温度140℃的生产工艺,环氧集成材层间剪切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由衣康酸(IA)与环氧树脂E-51酯化反应合成了环氧衣康酸酯树脂(IE),再接枝不同结构的半封端异氰酸酯调控IE的光固化活性,制备了半封端异氰酸酯改性环氧衣康酸酯水性树脂(DIHIE).采用红外(FT-IR)、核磁(1 H NMR)及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和水分散体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羧基与环氧基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结晶纤维素(NCC)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对水性聚氨酯的浸润性,并以改性NCC关于水性聚氨酯的接触角为主要依据,研究了NCC表面改性对浸润性影响规律.实验以硅烷偶联剂SCA-1、SCA-2、SCA-3为改性剂,以水性聚氨酯为有机相.结果表明:1)SCA-1、SCA-2、SCA-3中不同的疏水性基团,能使改性NCC关于水性聚氨酯的浸润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2)SCA-3结构中的环氧基团空间位阻效应明显,SCA-3用量8%时可使改性后的NCC对水性聚氨酯浸润性提高37.7%.  相似文献   

9.
以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去甲基化处理提高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去甲基木质素环氧树脂(DLEP),用于改性大豆基胶黏剂。去甲基化结果表明,木质素酚羟基含量由1.97 mmol/g提升至2.98 mmol/g,与未处理木质素相比,提高约51%。环氧值滴定结果显示,DLEP的环氧值达到0.297 mol/100 g,比直接用木质素合成环氧树脂(LEP)的环氧值提高近29%。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木质素甲氧基脱除生成了新的酚羟基;DLEP成功枝接了环氧基团;DLEP中的环氧基与大豆蛋白中氨基、羧基及羟基反应,形成致密的交联结构。当DLEP质量分数为4%时,胶黏剂的湿胶合强度达1.34 MPa,比纯大豆基胶黏剂高119.6%,满足GB/T 9846—2015中Ⅱ类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市场》2006,(12):13
专利号:200510049964.6胶粘剂,尤其是环氧胶粘剂的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领域,为各行各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正在越来越多地代替机械联结。然而,一般的胶粘剂粘接强度低,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程的一般粘接强度的需要。我们提供一种纳米粉末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在双组份环氧胶粘剂中添加纳米粉末,纳米粉末添加量为胶粘剂重量的0.5%-5%;胶粘剂与纳米粉末的混合均通过机械混合、或溶液混合来实现;溶液混合加入的溶剂量为纳米粉末加入质量的10至70倍。将混合后的胶粘剂和纳米粉末加入到双组份环…  相似文献   

11.
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固化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油皂脚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水溶性改性胺(CA-921)与水性环氧树脂固化,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机械性能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和黏度、环氧基与胺氢物质的量之比及固化温度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及粒径均较小的水性环氧乳液AB-EP-20与固化剂CA-921复配所...  相似文献   

12.
将环氧活化的纤维素纤维(CPGMA)分别在水介质和二甲基酰胺(DMF)介质体系中进行多胺化有机合成反应,考察反应介质、胺浓度、反应时间、温度、液比和初始环氧基含量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F作为反应介质、温度为60℃时最有利于胺化反应进行,纤维增重与胺浓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在DMF介质中,胺化反应在1 h之内达到饱和,反应液比增大不利于胺化反应的进行,CPGMA的环氧基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胺化反应进行。600℃时,CPGMA(接枝率198%)的残余量为5.1%,而胺化改性后的CPGMA-EDA残余量为16.8%,纤维热稳定性提高。固体核磁13C CP/MAS NMR谱图中5′环氧基上的叔碳峰的消失及2′季碳和6′环氧基上亚甲基碳峰强度的减弱,均验证了胺化反应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以环氧类树脂为交联剂,并用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缩合单宁为增强剂制备大豆蛋白基木材胶黏剂,探究缩合单宁与PEI添加比例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改性后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和分析,探讨缩合单宁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当胶黏剂体系中缩合单宁与PEI的质量比为2∶1时,胶合板的耐水胶合强度为1.06 MPa,与未改性的相比提高了360.8%,满足GB/T 9846—2015Ⅱ类板指标要求。该胶黏剂原料为可再生资源,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相反转乳化法制备萜烯酯型环氧树脂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自制的聚乙二醇改性萜烯酯型环氧树脂(TP)为乳化剂,采用相反转法乳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水乳液,分析了乳化过程中体系电导率变化与微观形态转变的关系,讨论了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温度、搅拌速度、乳液固含量等条件对乳液粒子体积平均粒径(D[4,3])及粒径分布一致性、黏度、离心稳定性、环氧值及环氧保留率等乳液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环氧树脂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为:TP质量分数16.7%,乳化温度60℃,机械搅拌速度500-900 r/min,固含量约45%.在该条件下制备的乳液性质最好,乳液粒子体积平均粒径约200 nm,粒径分布100-440 nm,黏度850 mPa·s,环氧值0.11 mol/100 g.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改性松香基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以松香为基本原料 ,通过D A加成反应 ,合成了丙烯酸改性松香 ,继而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酯化反应、闭环反应 ,合成了丙烯酸改性松香基环氧树脂。本文重点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闭环温度、碱的体积分数及溶剂的种类对闭环反应的影响。在适宜的合成条件下合成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 0 .2 7eq/1 0 0 g,粘度 (4 0℃ )为 2 5 .2 5Pa·s,酸值为 0 .4mgKOH/g。并对产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大豆油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环氧大豆油(ESO)、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羟丙酯(HPA)改性水性聚氨酯,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的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大豆油复合乳液.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考察了工艺参数对聚合过程的影响,以及ESO和MMA用量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预聚温度80℃,时间1.5 h;扩链温度70℃,时间4~5h;中和温度40℃,加水乳化分散时间为10 min,转速为6000 r/min;乳液聚合温度70℃,时间为4~5 h;当ESO用量为4%~6%、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30%时,可制得粒径较小贮存稳定性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大豆油复合乳液,该复合乳液的胶膜耐介质性好、吸水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胶接强度大等优异的特点,拥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近年来MF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针对MF树脂游离甲醛偏高、储存稳定性较差、固化后性脆易裂等方面的改性研究、生物质材料在MF树脂中的改性研究。在保证一定理化性能的基础上,更加的经济节能,是未来MF树脂产业化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可再生资源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双氧水为环氧化试剂,通过环氧、开环、酯化三步法合成油酸多元醇.考察了不同环氧化和酯化条件对油酸多元醇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和气质联用(GC-MS)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了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氧化最佳条件为油酸0.1 mol,催化剂H2SO4 0.2 g,环氧化温度60℃,环氧...  相似文献   

19.
以来源于林业可再生资源的萜烯基环碳酸酯为原料,与己二胺、乙二胺、异氟尔酮二胺及三乙烯四胺等胺基化合物反应制备新型生物质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并采用环氧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共聚改性,制备萜烯基NIPU/POSS复合材料。采用FT-IR表征了NIPU及NIPU/POSS化学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及POSS添加量对NIPU材料合成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萜烯基环碳酸酯与胺基化合物反应温度≥100℃,可有效避免副反应;POSS改性的萜烯基NIPU涂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0.5 mm)、附着力(1级)及抗冲击性能(≥50 cm),且铅笔硬度(3H)、耐水性(24 h吸水率11.73%)与改性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部荷载、水流及腐蚀环境等作用,桥梁水下混凝土结构的病害往往较为严重且难以发现。以不排水加固为指导思想,开展了水下混凝土结构病害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在试验室水箱中对各类水下混凝土结构的病害进行模拟修复施工,提出水下病害修复技术工艺,主要包括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孔洞缺陷修复工艺。水下修复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表明,水下裂缝修补试件的破坏位置并不位于原结构裂缝位置,破坏属于混凝土内聚破坏,水下裂缝灌注胶对水下施工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经过水下混凝土孔洞修复工艺修复的缺陷试件,其抗压强度可以达到完好对比试件的强度,并超过其16.7%,修复所用的水下环氧胶强度指标远高于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使得修复试件的强度有所提高,试件破坏时孔洞周围裂缝和破损较少,水下孔洞修复工艺对水下受损结构的加固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