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42-146
选取1990年、2000年、2006年的海口市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3个时期海口市城市绿地信息,并选取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多样性、均匀性、破碎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海口市绿地景观动态。结果表明:在20 a的城市化进程中,海口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绿地景观面积减少,分布趋于离散等,其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年和2003年两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面积周长分维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安宁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类型水平上,安宁市的农业用地和荒地面积减少,而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反映出近年来安宁市开展开荒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景观多样性提高,且趋于均匀,单类型景观占主导地位的程度降低;从斑块密度、分维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进行分析表明,景观破碎程度增大,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斑块间趋于离散,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实现八英庄林场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八英庄林场2010年和2015年2期地形图、遥感图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对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砬沿沟流域按一级景观分类划分,斑块类型共5类,有林地斑块面积由473.95hm~2增加为500.88hm~2,其他斑块面积相对减小;有林地的景观形状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分别由3.008 1、59.106 6降为2.481 6、49.060 4;景观多样性由0.426 9减小为0.233 4,说明各斑块的聚集程度有所增加,各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有所提高。砬沿沟流域按二级景观分类划分,在有林地类型中,2010年和2015年斑块类型都为5类,到2015年山杏林斑块消失,新增云杉林斑块;2010至2015年华北落叶松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增加,山杨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602 7降为1.389 2。除去一级景观分类中有林地斑块破碎度减小,其他无论是一级景观分类还是二级景观分类,各斑块破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近5a一级、二级斑块在总数上有所增加,并且增加的斑块相对独立,并不连续。  相似文献   

6.
利用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 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 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向其余地类支出面积,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向其余地类吸收面积,不同地类土地转移、变化速度情况不同。不同景观类型的格局动态不同,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下降、景观规则度下降、景观核心面积下降,不同景观指数的梯度分布特征不同。自然驱动因子、社会驱动因子对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均具有驱动作用,文峪河流域的景观动态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社会经济驱动因子是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量,经济与人口发展、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是文峪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森林资源的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然林森林资源的景观变化,文章使用了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主要计算了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分维度、面积加权斑块平均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破碎度略有下降,也就是说,斑块(小班)形状变化不大。森林景观的变化要滞后资源的变化。各种斑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度密度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9.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扩展轴上的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4年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沿东西和南北两条城市扩展轴分布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整体上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好,边缘效应较强;从城市中心到边缘,绿化覆盖率不随距城市中心远近而变化,小型斑块数量比例、斑块数量、形状指数、破碎度、平均最近邻体距离等指标则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影响绿化覆盖率和斑块面积频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公园性质大型斑块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说明:在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较难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绿地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调整,不仅能优化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还能更好地发挥出城市绿地缓解环境问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海绵校园"建设为例,提出校园绿地中生态树池、雨水花坛、道路、广场铺装的结构形态,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的空间形态与具有高雨水截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模式等"海绵校园"建设的雨洪管理措施,系统解决校园水问题,赋予校园"海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析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木犀科植物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南京地区常见的木犀科植物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木犀科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配置原则及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等不同功能区的应用,以期为校园植物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椴嫩枝插穗为研究对象,采用1 000 mg·kg-1 IBA粉剂处理插穗基部,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以及IAA/ABA和IAA/ZR比值进行动态测定,探究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植物激素变化特点及其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IBA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南京椴嫩枝插穗生根,生根率接近67%;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和不定根生长期,各自对应时间约为10 d。2)IBA处理可以提高嫩枝插穗中IAA含量,IAA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含量升高有利于生根;GA3含量增加有利于根原基形成,而低水平GA3则更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ABA和ZR含量升高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IAA、ABA在插穗根原基诱导和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具有相互协调作用,IAA/ABA可作为衡量南京椴嫩枝扦插生根能力的指标。3)外源IBA处理可以促进插穗内IAA含量升高,调节ABA、ZR、GA3含量降低,促使IAA/ABA在诱导生根期快速增大,通过相关激素的调控,使插穗向有利于促进生根的生理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基激光扫描技术采集泗洪陈圩林场36块样地1927株杨树的点云数据,通过软件RiSCANPro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用K均值聚类对点云数据进行林木定位分割,并提取了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通过公式计算出4种干形参数(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和形高),用SPSS软件基于4种不同造林密度由高到低(株行距配置3m×8m、5m×5m、4.5m×8m、6m×6m)对4种干形参数进行差异分析,还对干形参数进行了模型研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造林密度对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形高有显著影响。胸高形数、形率和高径比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形高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即高密度林分的树干干形更为饱满,低密度树干干形尖削。2)指数方程是胸高形数与形率关系的最优模型,适用性检验精度高,达到99.12%,模型表达式为:f1.3=0.223*exp(1.025*q2),可应用于胸高形数的预测,为分析杨树干形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于薄壳山核桃光合作用的适用性,以‘Mahan’、‘Stuart’、和‘Kanza’3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5种光响应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修正模型),分别对各薄壳山核桃品种的光响应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5种光响应模型对薄壳山核桃的光响应拟合效果突出,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其中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达到了0.99,并且AIC值最低,直角双曲线模型σ及AIC最高,表现最差。2)通过与实测值相比较,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光响应特征参数的求解效果最好,求解出的AQY、R_d、LSP和Pnmax最准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求解LCP最佳。3)‘Mahan’在3个品种中光照生态幅最宽,利用光能能力最强;‘Stuart’在各模型中的R^2均达到0.99,运用光响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2年生水紫树进行生长和生理特性观测与分析,以期为水紫树的耐涝性研究的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我国沿海和涝害地区耐水湿树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促进了水紫树地上部分生长,淹水60d苗木侧根和须根数量明显减少,大量不定根形成,且成活率为100%;0~30d水紫树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1);ADH活性从淹水第10d开始上升,至第50d的最大值1.24U/mL,随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P<0.01);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1),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在面对淹水时表现不敏感,其酶活性高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淹水过程中,H2O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MDA含量在第10d之后,淹水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整体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素组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7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上位叶(Upper leaf)、中位叶(Middle leaf)、下位叶(Lower leaf)的色素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海棠品种不同叶位间色素组分关系以及动态规律,为海棠优良观叶种质的筛选以及叶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yAnth=0.522 1x^2-0.111 4x+0.013 3(R^2=0.979 3);yCar=0.456 2x+0.072 6(R^2=0.980 9);yChl=1.428 7x-0.672 6(R^2=0.901 6)。采用Origin 9.0软件构建了57个海棠品种的3大色素组分含量及权重的三维分布图。结果表明:1)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2)基于上位叶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及其权重的聚类分析表明:57个海棠品种可分为2大色系4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系、褐绿色系)、红色系(含紫红色系、红棕色系),各色系间差异显著。3)绿色系之A_1子色系含有较低的花青素含量,且随着叶位的下降,其含量变化平稳,绿色呈现效果较好。4)A_2子色系在上位叶阶段虽含有一定量的花青素,但不足以使叶片呈现出"全红"状态,因此绿色表达效果不如A_1子色系。5)红色系之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及稳定性皆高于B_2子色系,在上位叶、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B_2子色系的2.1倍和2.6倍,显著提高了呈色效果。6)此外,在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虽较上位叶有所淡化,但仍达到了B_2子色系在上位叶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