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松幼林地与未造林地上不同整地方法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不整地,说明整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与不整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互作效应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2.
依托中日合作第二期黄河中游流域防护林建设项目,以昕水河流域的典型地区吉县、大宁、蒲县、隰县4个县为试验点,运用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技术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蓄水能力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0 cm~60 cm土层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平均提高了6.4%~7.8%和8.8%~11.2%,特别是0 cm~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孔隙状况得到极大改善;4种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方式0 cm~4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1%,21.21%,17.0%,3.2%,38.1%,51.1%和22.5%;水平沟整地秋季、春季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高1.1%和1.3%,相对提高了5.7%和13.7%.鱼鳞坑整地秋季、春季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高1.1%和2.4%,相对提高了5.5%和26.4%.在最干旱的6月份,水平沟整地和鱼鳞坑整地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2.5%和2.4%,相对提高了35.7%和37.5%.  相似文献   

3.
贵州黔南州林地土壤养分分析及资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地黔南州林地土壤养分的定量分析探讨黔南地区林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养分价值,旨为科学评价林地土壤养分价值,为科学营林、合理利用森林土壤资源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的含量不同;有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无林地土壤;土壤养分总量针阔混交林高于阔叶林,阔叶林高于针叶林;林地土壤营养物质的总储量为7277.59万t,相当于14581.05万t标准化肥,价值为472.19亿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半干旱退化山区采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改变了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但不同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88542"水平沟整地(林地)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耕地、草地、灌木丛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和盐碱荒地等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脲酶、转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其中,盐碱荒地的舍盐量最高,耕地最低,林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的土壤含盐量也较低;耕地的养分状况最好,草地、乔木林地和乔灌混交林地较好,灌木丛地较差,养分状况最差的为盐碱荒地;酶活性的高低顺序表现为:耕地>林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草地、灌木丛地>盐碱荒地.  相似文献   

6.
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与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土壤储水量、树冠覆盖率等指标,对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在侧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鱼鳞坑整地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林地生产力、郁闭成林的速度随之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格局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种群行为及个体形态特征,从而提高种群的稳定性或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林地可分别减少660%的水、608%的土壤、1026%的有机质流失和1036%的养分流失量;在造林地上间种绿肥增加地表覆盖是防治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新立  王耿 《沙棘》2006,19(3):19-20
宁夏固原原州区地处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沙棘以独特的适应性,在当地营林取得成功,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采取水平沟、鱼鳞坑等形式,做好雨季前的整地;春秋两季栽植,春季适时早栽,秋栽在土壤封冻前20天进行;加强幼林抚育;合理平茬复壮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以宁化紫色土侵蚀区油茶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油茶幼林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保措施的施用限制了油茶幼林的生长;水保措施的施用明显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水保措施的施用明显减少了径流量和泥沙量,其中C2模式(鱼鳞坑种植油茶+种植圆叶决明)的效果更为明显;水保措施的施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C1模式(草带+鱼鳞坑种植油茶+种植圆叶决明)促进养分的累积,而C2模式则降低土壤养分含量。总的来说,C1模式是一个值得在紫色土强度侵蚀区推广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龄湿地松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娟  黄成 《林业科技》2010,35(3):16-18
不同林龄(5、10、15及20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P)、有机质及pH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土壤速效N(NH4^+-N+NO3^--N)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P及有机质含量则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后者在后期略有增加;土壤pH值随林龄增长先上升后降,几种土壤养分的层次差异均较为明显(上层含量高于下层),有必要施入磷肥和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桦木林、柳杉林、杉木林、竹林和天然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机械组成、酸碱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林地土壤质量。结果显示:牛尾竹林土壤各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质量很差;人工栽植的针叶林(柳杉林),其人工林土壤表现出很好的发育和熟化特征,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P、K总量也仅次于天然林,且团聚体数量较多,但水稳性能较差,表土的养分淋溶特征明显;而盐基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桦木幼林最大,其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竹林、杉木林,最小为柳杉林。表明以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人工针叶林(柳杉林和杉木林)加速了盐基离子的流失,最终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因此合理的植被构成及林分经营模式是维持土壤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西北干旱区降水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不同类型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毁林耕种致使中山区的90%水源涵养林林缘都受到破坏,10%的森林中有面积超过30m×30m的较大林窗。采用坡地鱼鳞坑和坡脚水平沟营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形成坡面流水收集,坡底沟缘"锁"边的水源涵养林恢复体系。鱼鳞坑增加表层土壤蓄水力,水平沟则增加了20~40cm土层含水量,而林窗的土壤受干扰则增加了40cm土层含水量。人工造林增加了植被盖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立地类型,将封山育林、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是有效的退化涵养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福建华安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分析表明 :红锥天然林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表土层养分状况优于深土层 ,但土壤偏酸 ,淋溶与富铝化作用强烈。红锥天然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林下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均比一般杉木人工林优越。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旅游开发强度下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强度等级)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花湖景区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氮、磷、钾)有着较大差异。(2)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样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逐渐减小。干扰导致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下降,重度和中度干扰下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与无放牧干扰时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放牧压实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度下降,致使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下降,其中稳渗速率下降最为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干扰下土壤稳渗速率比未受放牧干扰时分别下降了49.81%,81.89%和92.34%。(3)旅游活动、过牧超载等人为干扰活动是引起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寒冷造成土壤利用性能受限,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难于恢复,湿地中伴随着水的大量流失和进而引发的湿地功能的的丧失对若尔盖及附近地区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应对若尔盖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严禁挖沟排水和过度无序旅游,乃是保护土壤,稳定若尔盖湿地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才有依托,才有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