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良种选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长短目标结合的系统育种计划,大力丰富并创新杨树种质,重视亲本选择,加强生态育种和低耗高效型品种选育,在不断革新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杨树育种体系,从而促使我国杨树育种获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包括:国际杨树育种的经验和动向、我国的杨树适生带和育种区、多水平变异的利用多层次地选择杂交亲本、选择程序与方法、正确处理引种和育种的关系、认识杨树性状遗传规律开展更有预见性的育种、抗性和适应型品种选育、合理安排组合数量实行大群体的选择、加强基因资源收集丰富我国杨树育种材料是当务之急、积极组织品种区域化试验加强品种管理。因受篇幅所限,本期刊登前4个问题,其余下期续完。  相似文献   

3.
杨树水培杂交是杨树获得新品种的重要而有效的育种途径之一,在杨树良种选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通过杂交育种先后选育出很多优良的品种。主要阐述了杨树切枝水培杂交育种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SSR标记鉴别杨树品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上天然杨树约100多种,我国有50多种。杨树作为重要造林树种,多用于水土保持、防风防沙和园林绿化,也是造纸、建筑及木材工业的重要经济树种。杨树易繁殖,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在我国广泛栽培,我国也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Carleetal.,2005)。我国杨树引种和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建立时期,杨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已培育了许多优良杨树品种(马常耕,1995)。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品种产生的速度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杨树品种繁多,形态相似,容易出现品种混淆。特别是近年来杨树种苗市场的迅速发展,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杨树种苗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甚至出现造假的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杨树良种选育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中国50多年来杨树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当前杨树良种推广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需求。针对我国林业及木材产品的近期需求实际情况,特别是杨木在纸浆和人造板加工中的适宜性,以及我国气候型复杂多样,原生杨树物种资源居世界之首等现实,提出了我国杨树育种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笔者简单介绍了湖北杨树育种现状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湖北当前杨树育种资源现状,将有性育种与无性繁殖有机结合,提出了营建杨树杂交育种园、常规杂交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的可持续育种策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杨树资源与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杨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包含五大派50余种。该文在分析我国杨树资源的基础上,对我国50余年杨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从育种目标看,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多个目标;从育种方法看,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最后对我国杨树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创制与利用的发展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黑杨派内杨树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杨派(AIGEIROS)是杨属中较大的一派。黑杨派内种间杂种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的出现和大量栽植,大大推动了世界杨木的生产。要创造欧美杨优良无性系,必须有充足的杨树基因资源和完善的育种方法。我们根据意大利为代表的世界杨树育种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杨树育种现状,介绍了世界黑杨派杨树基因资源;种间杂种的出现和利用;当前黑杨派杨树育种主要特点以及适宜我国黑杨派杨树遗传改良的一整套程序和方法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9.
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属于杨属黑杨派(Aigeiros Section),黑杨派具有早期速生、材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为提供杨树育种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获得丰富的遗传变异杨树新品种,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杨树育种种质资源,选育出适应内蒙古西部气候条件的欧洲黑杨新种质材料,对引进的118个欧洲黑杨品种种质资源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进行区域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树高和胸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其中N108、N105、N110、N88、N31、N11、N115、N10、N64、N45、N1、N48、N46等52个品种的综合评比超过对照种欧美杨107号(Populus xeuramericana clone)、108、2001和84K杨的平均值。多数品种对干旱、严寒的适应能力及抗旱抗寒生产力强于对照品种107杨和108号。各品种间树高、胸径、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间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这些品种在抗冻、抗旱、耐瘠薄、抗病虫、速生、材性方面均好于当地推广主栽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并作为优良的基因资源创造改良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杨树良种普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杨树良种选育工作,自60年代以来进展很快,杨树品种(杂种、无性系)急聚增多,极大地丰富了我省杨树品种资源,这些年来又陆续选择鉴定了一批良种,提供于生产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造林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过去缺乏杨树品种管理制度,乱引、乱繁现象极为严重,形成了良莠难分的局面。有的地区不经试验盲目引种,大调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杨树杂交育种的发展和成就看我国杨树育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杨树杂交育种研究的成就,把杨树育种策略的发展划分为CS(杂交和选择,SCS(选择,杂交和选择),BSCS(育种,选择,杂交和选择)3个时期,这3个时期标志着育种程序和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概述了国际上杨树性状多层次贵传变异研究,重要育种目标性状遗传控制,育种目标和服务地区的多向性趋势,在把我国杨树育种40年的成就和研究水平与世界现有水平比较后,指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杨树杂交育种亲本利用的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世界杨树杂交育种亲本利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着重介绍了利用多水平变异选择亲本的现代杂交育种的进展。提出了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杨树遗传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杨树育种实践,讨论了树遗传育种的一些理论问题:(1)对的育种目标和杂交遗传变异坪行的;(2)从遗传角分析了交互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科学的杨树育种程序;(3)回交能克服杨树杂种不育和后代夭亡。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白杨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乡土树种,从“六·五”开始就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树种,分别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无性系选育、回交和多交育种、三倍体育种、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育种群体小于选择的性状数情况下提高选择精度的数理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变换。变量的相关分析与选择,估测与评价了杨树新品种的10个选育目标对其经济效益的预测贡献;并在残差剖析基础上,对原始数据的异常点进行了回归诊断。利用几种决策方案,选出在黄淮海地区产量、形质、抗性和材性等综合性状达到最大程度改良的杨树新品种NL-80105。该品种的推广将会使黄淮海地区杨木的经济收益在5年内净增3.3万元/ha。  相似文献   

16.
国外杨树速生机制与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在我国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杨树速生机制, 对于提高杨树木材产量和培育速生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地上部分碳同化和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情况2个方面介绍了不同遗传型杨树生长差异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杨树理想株型的概念。最后提出了杨树速生机理和速生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国杨树良种选育与短轮伐期林培育及其研究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树在法国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的杨树良种选育及短轮伐期林培育研究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本文概述了法国杨树无性系登记、杂交育种、种源试验和用于短轮伐期林培育的优良无性系、营林抚育技术及经济效益, 并介绍了法国杨树良种选育与短轮伐期林培育的发展进程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杨树种类繁多,人工选育的品种日益增多。为便于生产推广和国际交流,每个杨树品种均应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名。天然杨树,种以下分类单位为变种、变型;栽培杨树,种以下分类单位为栽培变种(品种);杂种杨树的拉丁名,是由属名和种加词(种名)构成,而在种加词的前面要置以乘号(×)。其复形杂种的品种命名,均以栽培变种(品种)对待,其集合加词放在该杂种名称之后。 河北省现在杨树种类,有3个组(派),13个种,6个杂种,7个变种,3个变型,6个栽培变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