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为了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少耕免耕技术、农田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达到农田“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以及“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的耕层土壤状态,保持可持续的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区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现状分析及宁夏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保护性耕作提出的背景,阐述西方国家保护性耕作与我国保护性耕作概念的区别,总结保护性耕作的内容、效果及西方国家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宁夏目前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和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宁夏保护性耕作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适合宁夏不同地区发展的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砂石覆盖和垄膜集水等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前景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首次提出并应用的复合型旱作农业持续绿色高效技术。文中叙述了“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简介、技术应用前准备、耕整地、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和要求。“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较连作大豆、玉米、高粱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肥药减施与农业种植结构有序调整,为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合理轮作与黑土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场新的耕作制度革命,继承了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并相继得以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是必然选择。文章将以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机具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究,并评价我国现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且通过保护性耕作概念和现状及机具技术的发展问题等方面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建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原则以及用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保护性耕作工艺,指出了发展保护性耕作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强调要因地制宜地逐渐发展和完善保护性耕作制。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18-19,3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定义,阐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面临农机具不完善、缺乏区划研究及农民认识不够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明确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简要论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及作业效果、适应范围以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及其优势,并提出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认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技术的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不完善、农田休闲期保护性绿色覆盖作物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是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平原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耕作方式使该区的农业生产不可持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保水保土的生产技术,对该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理及保护性耕作的历史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播种、出苗、田间杂草、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的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Farme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tillage practices for crop production. These include plowing, disking, subsoiling, harrowing, field cultivating, rotary hoeing, and row-crop cultivating. But these conventional tillage practices necessitate the use of heavy equipment that often causes soil compaction, impairs soil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creates conditions leading to soil erosio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studying their conventional tillage systems through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approaches to agriculture, are developing new tillage practices, called conservation tillage, which limit tillage to essential operations and prevent damage to soil. The majority of the small-scale farm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se indigenous tillage systems. These are low-cost, locally adapted technologies that reflect considerable knowledge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ronically, the new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in the West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tillage systems. This paper compares conventional, conservation, and indigenous tillage practices,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and concludes that, for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indigenous tillage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continue to be used.  相似文献   

13.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 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甘肃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实施保护性耕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果表明,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推动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实用且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效果,并基于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农业和生态标记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指出了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补偿金额、补偿期限和补偿方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清单等政策建议,对于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深入,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疆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保护性耕作为基础的保护性农业成为迫切需要.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试图对新疆保护性农业发展中的政策作用与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