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双城市由于地膜回收站、地膜加工企业匮乏,地膜回收量1600吨,回收率仅为67.4%,有很多地膜残留在地里,对耕作、作物生长、农村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应用0.008毫米以上地膜的推广、改扩建地膜回收站点和地膜加工企业的实施,地膜清理回收达85%,净化了土壤,提高了肥、水、药利用率,对实现效益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对农户的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行为开展调研,共收集389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户回收与处理地膜的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农户中有85.9%的农户地膜购买渠道为农资零售店,且购买时有68.3%的农户主要关注地膜质量,53.2%的农户关注地膜价格;调研农户中有64.5%的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通过其拉伸强度来判断质量,但只有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在新疆地膜主要用于棉花、瓜类和玉米,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6.3%、48.3%和96.0%;在山东地膜主要用于花生和瓜类,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72.9%和92.3%;在湖北地膜主要用于瓜类和烟草,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100%。地膜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收入,在新疆还有增温与保水、在山东有增温、在湖北则有控草等差异化的因素。人工回收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地膜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废旧地膜100%回收用时量和一次性揭膜残留量,筛选出适合我县适用的新型地膜,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以期为我县农膜的合理使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温湿度,较厚地膜相对于较薄地膜来说,提高了作物的出苗率,对作物的生物学性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产量也有所提高。同时,从地膜回收再利用角度来看,地膜越厚约有利于回收。  相似文献   

4.
四种规格地膜使用后废膜回收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四种地膜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使用后回收量和回收效率的差异以及使用后拉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地膜厚度从目前的0.006 mm提高至0.01 mm,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地膜拉伸强度,延长耐候期,降低废旧地膜后期捡拾回收和加工利用的难度,是从源头治理地膜污染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榆中县农田地膜残留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甘肃省榆中县11个监测点的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蔬菜作物农田中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和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地膜残留量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蔬菜田中地膜残留量高于玉米田中地膜残留量;农田地膜残留量当年秋季高于下年春季。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kg·hm-2)。研究表明,河套灌区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强化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等方式降低地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选取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采样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研的方法,对德宏州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使用与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5类覆膜作物种植面积10.44万公顷,地膜使用量为0.53万吨,地膜平均厚度为0.006毫米,平均地膜用量为50.77千克/公顷,平均残膜量为27.06千克/公顷;德宏州残膜回收率低,回收方式单一,主要为人工捡拾,回收率为47.2%;不同县市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瑞丽市>陇川县>芒市>梁河县>盈江县;不同覆膜作物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玉米>冬春烟>冬早西瓜>冬早蔬菜>甘蔗;因地膜回收水平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地膜残留量与作物覆膜年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潍坊市把推进地膜回收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创新地膜回收利用“三个模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担当作为抓出成效,促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新疆地膜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取抽样方式,五点梅花形法.[结果]地膜的大范围应用, 对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新疆地膜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地膜在农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的农田地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结论]农田地膜逐年的残留积累致使土壤耕作层对水分的吸湿性降低,渗透量减少,孔隙度下降,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对作物的前期生长影响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0.
会宁县农田地膜使用与残留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摸清会宁县农田地膜残留状况,依据生态区域及地膜应用特点,进行了会宁县地膜残留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会宁县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污染,地膜残留量为12.45~211.05 kg/hm~2,且存在区域差异。其污染程度受人为作用、种植作物、地膜厚度、利用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可使作物早熟、丰产、提高品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地膜因使用不当只能使用一次就不得不废弃。为提高地膜利用率,减少生产投入,地膜多次利用是可取的,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1年安徽省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0.80 kg·hm-2,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75.00 kg·hm-2)。各监测点3 a平均残膜量在0~30kg·hm-2之间,残膜量为5~15 kg·hm-2的监测点占53.33%。从不同区域来看,江淮丘陵区地膜残留量较多,其农田地膜残留量为3.62~25.76 kg·hm-2。不同作物平均残膜量为马铃薯>露地蔬菜>烟草>果树>保护地蔬菜>大豆>瓜类>花生。保护地蔬菜地膜残留系数为1.59%,在沿用当前的覆膜生产模式下,此后连续覆膜8 a,残膜量将会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影响残膜量的因素有作物类型、覆膜年限、地膜规格。覆膜<10、10~19 a和20~30 a土壤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每年的地膜使用量逐渐增加,残膜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分析了地膜的使用现状、地膜污染的危害、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以及地膜污染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监测内蒙古不同区域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不同区域地膜合理使用和残膜有效回收提供参考.2021年春季对内蒙古10个旗县的30个监测点开展典型地块采样调查,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周围随机选取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农田地膜应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问卷300份.监测点中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开鲁县地膜残留量分别达到311...  相似文献   

15.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残留水平及其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选取黑龙江和河北等使用农用地膜的典型地区,对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农用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区在相应地块上所从事的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残膜尺寸大小一般集中在5~15cm左右。农用地膜使用后,其表面出现龟裂、分层现象。黑龙江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中土壤残留地膜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122.3、3660.1和2497.3g·hm-2;河北保定、邯郸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及作物田土壤残留地膜的水平分别为5629.5、7369.5和2821.8g·hm-2,两地区使用农膜地块残留地膜水平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河北受调查的三种农田农用地膜平均残留水平普遍高于黑龙江相应农田残留平均水平,两地对照土壤中平均残留水平均很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年际地膜使用量呈波动性多峰值变化,而地膜覆盖面积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北京的主要覆膜作物类型为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根茎叶类蔬菜和地膜瓜果类蔬菜4类;平均覆膜比例为80.00%,瓜果类蔬菜的覆膜比例高达90.00%;北京市使用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4 mm,85.00%的地块使用地膜厚度符合国家标准;地膜平均使用量为88±51 kg/hm2,草莓的地膜使用量最大,约为200 kg/hm2;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在地膜使用后进行地膜回收,回收方式为人工拾捡,地膜回收率约为83.00%±7.00%。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采用不同的农用可降解地膜对温室连栋大棚内栽培的樱桃番茄进行替代常规地膜试验,测定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判断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结果表明:2种可降解地膜使用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基本要求;在作物灭茬前达到大裂或无膜状态,不需要回收残膜;天壮牌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能明显使植株矮壮,增产4.28%,替代应用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生产中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的应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大量地膜残留,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光和生物的作用下自行降解,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用地膜残留问题。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作物生长期内,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对提高作物产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攀西地区地膜残留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点监测的方法,研究了攀西地区地膜残留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平均地膜残留量为16.27 kg·hm-2,90%以上残留在耕作层,残留量显著低于新疆等北方地区;机械化耕作加大了地膜残留,人工耕作减少了地膜残留;覆膜前10年是地膜残留累积的主要时期,覆膜10年后地膜残留量相对稳定,耕作层以下地膜残留程线性累积的过程;生育期短和栽培管理复杂的蔬菜等作物加大了地膜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