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北地区水稻二化螟一年发生2代,为“一代多发型”。越冬代蛾盛期在5月末至6月上旬,一代蛾盛期在 8月中旬。一代幼虫防治运期在秧田期的 6月 9~15日,二代幼虫防治运期在水稻抽穗前后的8月 20~25日。  相似文献   

2.
苹果小吉丁虫是内蒙古自治区检疫情害虫。通过近14年观察研究证明,该虫在包头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受害部皮层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在皮层内串食为害,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7月中下旬孵盛期,8月份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层层下为害,至11月上名旬越冬。4月中旬和10下旬至11月上旬为幼虫防治适期,7 中旬为成虫活适期。使用40%氧化乐果25g+25%速灭杀丁25  相似文献   

3.
7、8月份是水稻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盛发危害期,因此,抓住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和玉米丰产丰收。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二化螟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二化螟、二代玉米螟为中等发生。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旬。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二化螟和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1992 ̄1994年在中粳稻区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春秋季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 ̄5月、9 ̄10月为繁殖高峰;5 ̄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百夹日捕获率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防治指标(百夹日捕获率)为3%,水稻为害期控制指标为6% ̄7%。  相似文献   

5.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果园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了贵州省施秉县发生的葡萄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一至三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三代老熟幼虫入残桩、病虫枝、枯枝洞的越冬。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i)在黑龙江省鸡西地区1年1代。8月中旬以茧内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吉层3-5cm表土层下越冬。翌年6月初开始化蛹,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上旬结束。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成虫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卵期平均6d。卵于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幼虫其5龄,雌雄比20:1,该虫6%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证实1994年棉铃虫完成了五个世代。越冬蛹羽化提前,与前年比较一代提前2-5d,二代提前6-7d,三代提前8-10d,四代提前13-15d。究其原因,4月份气温回升快,6-9月最适宜棉铃虫发育的日数是100d,超过常年30d,积温较常年高166.1℃,持续长时间的适温使棉铃虫历期缩短,2-4代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8-10d,三个世代累计幼虫期和蛹期与常年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0.
荔枝巢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巢蛾是国内近年发现危害荔枝的新害虫,此虫在广州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枝干表皮被害处越冬。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越冬后幼虫的化蛹期,在25 ̄30℃、相对湿度为65% ̄80%的室内条件下,蛹期为8 ̄15d;5月上旬成虫始见,交尾后产卵于树表皮,成虫期为2 ̄10d,卵期为6 ̄12d;幼虫以树皮为食,整个幼虫期长达320 ̄340d。每年9月至11月为幼虫取食危害的高峰期。值得特别指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子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为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均寿命5.6d。幼虫共6龄,子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化蛹结束。  相似文献   

12.
汪召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48-148,72
杨扇舟蛾在泗县1年发生5代,从4月上旬越冬羽化开始,到10月上旬以蛹越冬结束,在常温下平均历期一代45d、二代34d、三代28d、四代29d、五代31d.杨扇舟蛾初孵幼虫群集危害,三龄后分散啃食叶片,在防治上应注意一代和二代的防治,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等药液1:1500-2000倍液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稻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浙江省第一代二化螟孵化盛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早稻本田分蘖初期、盛期),历期在12-15天.因而各地防治时间比较混乱,既浪费了农药、花费了工本,效果又不理想。为了确定准确有效的防治适期,我们于2004~2005年从螟害株发展动态、枯鞘枯心对产量的影响和幼虫孵化后不同时间的防治效果等方面入手,对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水稻移栽后不同时间施药防治一代和二代二化螟,通过调查枯心率和白穗率计算防治效果,确定一代螟的防治施药适期为移栽后第4和第5周,二代螟为第9和第10周。一代螟施药时间过早,二代螟施药时间过晚防治效果均较差。以移栽后的周数作为二化螟的防治施药适期易于为稻农掌握,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5.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试验研究了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此虫在河北冀东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开始羽化,5日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分5龄.第1代蛹期50d左右.第1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8月上旬,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上中旬为赵冬代化蛹盛期,蛹期24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了柿蒂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柿蒂虫的发生世代,消长规律,生活年史及测报与防治技术,柿蒂虫在河北省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君近子果实,君迁子树,柿树成缝中越冬。平原区和浅山区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盛期在5月20~23日,深山区发生约迟15d,当年一代成虫开始于7月中旬,盛期在7月底。通过预测其发生期,适时喷药,加以人工防治相配合,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4~2011年,在湖南省汨罗市对灯下二化螟越冬代诱蛾情况进行了逐日观察记录,结合当地多年来该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摸索出了依据灯下蛾峰日确定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方法:防治适期=灯下第二蛾峰日(月-日)+产卵前期(天)+卵历期(天)。实践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预测准确,可在今后的虫情测报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 ̄1997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科研技术推广站兴安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球果花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用抑食肼进行了防治试验。花蝇种团及其优势种黑胸球果花蝇成虫的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较高的年份成虫羽化期短。羽化集中。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从6月上、中旬开始,幼虫陆续发育成熟。雨天脱果落地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末期,研究了卵的有效积  相似文献   

19.
咸阳市园林蚧虫调查及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咸阳市园林蚧虫有26种,以疣坚大球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等对林木危害较重。蚧虫天敌主要有8种,其中北京举肢蛾对疣坚大球蚧的数量有重要抑制作用。疣坚大球蚧在咸阳主要危害栾树;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雌雄性比11.88,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北京举肢蛾在陕西年发生1代,以蛹在疣坚大球蚧的介壳内越冬;幼虫期1个月,它是以幼虫钻入蚧虫体内取食卵块,取食期与疣坚大球蚧的卵期相吻合,对蚧虫有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芒果蓟马复合体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元江芒果受3种蓟马复合为害,花穗受害率达100%。以黄胸蓟马发生量最大,年发生8 ̄9代,以第一至第六代对芒果的危害最严重。适期使用万灵、灭杀毙、氧化乐果1000倍药液防治,大田防效达78.3% ̄80.6%,可有效控制多种蓟马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