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世界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逐步撼动着民族国家的根基,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的国家认同理念,进而导致他们政治认同上的弱化性、文化认同上的兼容性、身份认同上的多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价值共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以历史文化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以公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同时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和稳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水平较高,国家认同主流积极正面,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强,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但在国家认同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疆多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东方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对534名藏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藏、汉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藏族和汉族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的联系性、变化性和矛盾性维度上差异均显著;在思维方式的变化性和矛盾性维度上存在学科差异;大学生思维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藏族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的联系性和变化性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汉族大学生只在思维方式的联系性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多元语言文化生态背景下,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还关涉到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甚或国家安全等诸多问题.所以,调查分析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期有针对性地...  相似文献   

5.
对于医学类女大学生来说,他们再就业上无论是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和生理构造上都不占优势,收到了就业市场的种种其实,因而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困难。自我同一性就是自我认同,它是一个个体的核心关键,也是身处社会的核心关键。自我认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个人不断的经验总结和反思过程中形成自我认同。文章主要分析了医学类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医学类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构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自我认同的医学类女大学生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与希望,他们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学校实际,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以及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其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学校、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网络背景下,一些网络文化导致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弱化,引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落和疏远,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重塑核心价值认同,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具有共同身份的人往往具有一种认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人类社会共同体。不同的阶级就是由一群群具有基本相同经济地位的人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当今的民族国家是由同一个民族或几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一个人往往具有阶级成员和国家成员两种身份,因此也往往存在着民族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在国际层面上,人的民族国家认同高于其超国家的阶级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类似研究的统计,笔者发现,针对我国学生的动机类型虽有许多调查统计,但仍有待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层分类研究,而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之间关系的构建却是鲜有被研究的领域,尤其是对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的调查,目前还未有人涉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由于不同研究者的专业背景和着眼点不一样,其对民族认同核心成分及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巨大分歧.本研究以新疆特殊的多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出发,通过采用民族认同的7级评分量尺(-3-3)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总体状况,探索出民族认同的施测成分,为民族认同正...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特点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中存在弱化现象,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正确认识培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作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2010年11月起对四川省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藏、羌、彝族730名大学生进行连续3年的体质跟踪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藏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发展态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女生身高变化幅度小于男生;羌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发展态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彝族大学生的身高逐年增加,男生的体重先降后升,女生的体重呈现平稳增加态势。总体而言,藏、羌、彝3个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身高均呈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但在体重变化上差异较大。②藏、羌、彝族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发展态势各有不同,藏、彝族大学生肺活量和握力水平在第2学年增长速度最快,台阶试验指数、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从第2学年开始有大幅提高的趋势,而茅族大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态势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都应把国家认同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意义,文章最后提出了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符号消费"是一种注重商品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国家身份认同减弱、物质享受倾向强化,从而冲击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回应这一挑战,必须通过凸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地位、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代码和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新时代应主要从增强其情感认同、创新培育方式方法以及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等方面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在为大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困惑和焦虑,自我认同危机则是其核心问题。而正确自我认同的形成标志着人格的完善。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调试和解决刻不容缓。本文针对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健康的自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改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省某大学一年级本科4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通过英语四级的大学生之间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F=3.513、6.982、5.978,均P0.05);不同家庭关系的大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F=3.95,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性、冲动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均显著负相关(r=-0.194、-0.252、-0.344、-0.315、-0.273、-0.241、-0.195、-0.221、-0.164、-0.306、-0.236、-0.223,均P0.01);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中仅强迫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显著负相关(r=-0.130,P0.01)。结论:性别、民族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又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此外,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网红"的生成过程中,信息技术迭代升级是基础,大学生自我呈现是动力,团队精心策划是助力,社会认同是发展基础。大学生"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为此,我们可以从强化价值观教育、培育正能量意见领袖、强化媒介责任、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