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设计不同节水灌溉下限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烟田水分的去向、分布和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以烤烟品质为评价标准,选择最优灌溉指标。结果表明:棵间蒸发量在烤烟全生育期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的趋势,棵间蒸发量占腾发量的比率与烤烟叶面积指数呈y=1.137exp(-0.375x)的指数函数关系;深层渗漏、地表径流、棵间蒸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变化分别占总耗水量的1.81%、21.17%、17.46%、58.47%、1.09%,各部分耗水量与灌溉量相关性显著,灌溉量大的处理,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更大;深层渗漏量、径流量(y)与灌溉量(x)呈二次函数关系,所建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6与0.9910;实际生产实践中,推荐60%-80%-70%的节水灌溉下限指标。  相似文献   

2.
设计不同节水灌溉下限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烟田水分的去向、分布和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以烤烟品质为评价标准,选择最优灌溉指标。结果表明:棵间蒸发量在烤烟全生育期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的趋势,棵间蒸发量占腾发量的比率与烤烟叶面积指数呈y=1.137exp(-0.375x)的指数函数关系;深层渗漏、地表径流、棵间蒸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变化分别占总耗水量的1.81%、21.17%、17.46%、58.47%、1.09%,各部分耗水量与灌溉量相关性显著,灌溉量大的处理,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更大;深层渗漏量、径流量(y)与灌溉量(x)呈二次函数关系,所建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6与0.9910;实际生产实践中,推荐60%-80%-70%的节水灌溉下限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_1:117.5 mm/hm~2 ;T_2:160.0 mm/hm~2 ;T_3:302.5 mm/hm~2 ;T_4:245.0mm/hm~2 ;Control(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_3>T_4>CK>T_2>T_1和CK>T_4>T_3>T_2>T_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_1>T_2>T_3>T_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 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_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mm/hm~2 。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302.5 mm/hm2;T4:245.0mm/hm2;Control (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mm/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采用试验测桶研究了黔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2 kg/m3,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y=-0.000 3x2+3.794x-2 792.7,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0.000 6x2+7.215 4x-13 286;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以抽穗-灌浆期最高,为0.178,其次是拔节-抽穗期,为0.16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灌溉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2013~2015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农田总耗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宽幅精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宽幅精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灌溉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2013~2015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农田总耗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宽幅精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宽幅精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原花椒产量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北旱塬花椒的灌溉试验,研究了花椒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花椒生长期内灌水量越大其耗水量也越大,6月份是花椒日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进行补充灌溉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产量效应与耗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84.9%,其中19.0%来自于130-200cm的深层贮水,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49.9%和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黄土塬区播前底墒变化和生育期差别供水(降水+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揭示该区域农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明确现有措施下冬小麦旱作生产潜力可实现水平。【方法】划设田间试验小区,在夏闲期通过覆盖保水与生物耗水措施形成底墒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如下试验:(1)由不同底墒+生育期降水形成4个冬小麦全生育期无补灌处理,以分析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的响应。其2 m土层底墒变化范围为350—550 mm。(2)相同底墒下不同生育期灌一水处理:在平均底墒约为500 mm下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补充灌溉40 mm,探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等量灌溉的响应差别。(3)高底墒542.3 mm与571.6 mm下分别进行灌2水与4水处理,形成冬小麦全生育期比较充分的供水条件,研究冬小麦在低水分胁迫下产量提升的可能程度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1)在黄土塬区降水季节分布特征下,播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产量随底墒线性增加。在做好夏闲期蓄水保墒的基础上,旱作冬小麦产量可达到充分供水情况下能够取得产量的88%—90%水平。(2)与2 m土层底墒为500 mm且生育期无补充灌溉的处理比较,供水增加同为40 mm时,表现为底墒增加处理的产量提高了11.8%,次之是在拔节期与孕穗期分别补灌的处理,但三者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播前底墒较高并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补充灌溉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达到试验年份较高水平,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提高。(3)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表现为Logistic曲线关系,随着耗水量的增大,产量提升速率表现为先快后慢,边际水分利用效率(MWUE)则持续降低,而WUE表现为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三个阶段,且WUE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小于产量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结论】黄土塬区气候条件下,播前底墒差别与生育期差别供水对冬小麦产量均有影响,由底墒或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增加等量供水在总供水水平相同时其增产效应基本一致;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产量、耗水量及WUE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典型灌区为研究区开展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的灌水类型(普通水与去电子水)和灌溉量水平(60、120、180 mm与240 mm),分阶段对冬小麦的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下,与普通水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生长速率更快,同时耗水量较高,其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提高了17.8%与15.1%;与0 mm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增产46.9%,高于普通水灌溉处理(24.7%)。去电子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中,灌溉量为180 mm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可以将去电子水灌溉180 mm作为关中平原冬小麦高效用水和高产的较优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对该区玉米的有限补灌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不同的补灌定额和补灌次数条件下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和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补灌定额与产量之间差异显著水平,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开花期为作物需水最敏感的时期。并且补灌效果最好的是在开花期1次补灌,其次是灌浆期和拔节期2次补灌。并且以高产和节水以及水分高效利用为目地,确定出试验年降水量条件下的补灌制度为:补灌时间为开花期补灌,补灌定额为67.5 mm。  相似文献   

13.
大棚蔬菜滴灌试验与耗水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棚条件下的滴灌灌水试验,对黄瓜,茄子的需水量,需水规律及其土壤水分状况对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产量还是植物株的生态考查结果来看。适宜土壤水环境对促进蔬菜生产发育有利,其中以土壤含水量达到85%左右时开始灌水至田持水量的产量最高,耗水量也最多。蔬菜的耗水量与水面蒸发力关系密切,苗期耗水量低于同期水面蒸发力,其它生育期高于同期水面蒸发力,在计算灌溉水量时,灌溉指标用土壤水分胁迫指标比用土壤水分亏缺量更能反映与作物缺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对青海省香日德河谷灌区典型地块进行引退水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引排差和VSMB模型2种方法开展耗水系数计算。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灌区典型地块2014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908和0.938,差值仅为0.03。研究区内计算耗水系数时,VSMB模型的方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研究可为灌区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灌溉水量优化配置求解结果中粮食作物供水量为零的情况,通常在模型中设置粮食作物最小灌溉面积或最低产量的约束,该约束的设置能够显著降低优化模型的客观性。鉴于此,本研究在灌区灌溉供水量优化配置模型中引入了种植风险系数。该模型以灌区灌溉增产效益最大为目标,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同时给出了不同作物的优化灌溉用水量和优化灌溉面积,实现了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山西省夹马口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求解的作物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与灌区现状非常一致,表明该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指导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该研究结果对灌区农户合理确定种植结构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对旱地菜豆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不同膜下滴灌水量对旱地菜豆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旱地菜豆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呈增加趋势;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的变化均呈线性上升趋势,结荚盛花期是需水高峰期;在各灌水处理中,T3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6 456.2 kg/hm2和80.8 kg(/mm.hm2);旱地菜豆的耗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2次曲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 8,0.867 4,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针对小麦早春灌水较早的现象,以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早春起身期、拔节期灌第1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3个处理,研究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起身期和拔节期灌水分别增加耗水量16.77%和14.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3%和19.38%,显著增加了成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早春灌水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效应以拔节期灌水高于起身期灌水,分别提高5.52%和29.6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因此,适时延迟灌早春第1水,能够改善小麦耗水特性、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