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西岸支流恶化望虞河水质,使得沿程水质变化特征复杂并抬升入湖污染负荷。2007—2021年引江济太调水期间,望虞河入湖的CODMn、TP相较长江来水分别上升40.2%和13.3%,长江来水本身也有导致贡湖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期望虞河引江入湖磷通量累计1 306.3 t,净通量237.5 t,对贡湖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季节动态.【方法】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例,连续2a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和水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质变化(全氮TN、全磷TP、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及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状况.【结果】(1)红河流域主要浮游植物种类为绿藻门和硅藻门,不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丰度随季节均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局部有所波动.(2)红河流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随季节呈"V"字型变化规律,在春季和冬季达到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不同指数所判定的污染类型不相一致.(3)红河流域水质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水体透明度、水温、pH,TN,TP,BOD5和CODcr质量浓度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夏季和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4)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红河流域水质类别,呈现不同季节水质与《标准》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25,0.836,0.814,0.781,在不同季节里水质等级均为Ⅰ类.【结论】不同季节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均与水体透明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影响春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影响夏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BOD5浓度和CODcr浓度.综合分析表明:红河流域春季和冬季水质状况较好,夏季和秋季水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WASP模型,利用梯级电站开发及调水前后汉江干流水文、水动力参数、水质以及污染负荷变化等数据,对中线调水工程及梯级电站建设前汉江水质进行模拟,并预测调水及梯级开发后汉江水质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质模拟精度达到要求,调水及梯级电站开发后汉江中下游有些区域水质将会出现恶化,尤其是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此预测结果为该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削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黄河上游水沙调控问题建立多目标模拟模型,确定黄河上游可调水量,为分析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调水潜力、有效实施黄河上游水沙调控提供指导。【方法】考虑防凌防洪、供水、发电和冲沙输沙等目标,在已知来水、供水条件下,针对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理想可调水量、实测可调水量、以水定电、兼顾发电的以水定电4种运行模式,建立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拟模型,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确定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可调水量。【结果】通过对各运行模式下可调水量、发电效率等调控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理想可调水量模式下的可调水量满足兰州断面供水要求,但未达到龙羊峡水电站发电要求;实际可调水量运行模式下的发电与供水均未达到设计值;以水定电运行模式下,兰州断面的供水保证率均达到了设计值,龙羊峡电站的保证出力虽有所提高但并未达到设计值;兼顾发电的以水定电运行模式可以同时实现供水、发电目标。但是,考虑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模式由设计初期的"以电定水"转变为"以水定电",应在优先满足流域供水要求的基础上再适当考虑发电效益。所以推荐采用以水定电模式下的可调水量,其多年累计调水量为159.22亿m3。【结论】以水定电模式下的黄河上游可调水量合理可行;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具有较强的调水调沙潜力,来年补水量小于40亿m3时,平均3年可以进行1次调水调沙,在特丰年份可进行1~2次调水调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EM复合菌与鱼腥草镶嵌模式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系统在池塘养殖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鱼腥草为浮床植物,研究7.5%浮床、15.0%浮床、7.5%浮床+EM菌、15.0%浮床+EM菌、EM菌无浮床和无EM菌无浮床(CK)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不同处理池塘pH及水温均在正常范围,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不同处理水质的pH、DO、TN、NH3-N、TP、CODMn和BOD5平均分别为7.92~8.48、4.44~7.19 mg/L、1.15~1.83 mg/L、0.40~0.61 mg/L、0.09~0.18 mg/L、1.20~2.40 mg/L和1.90~3.23 mg/L,综合污染指数为0.97~1.84,15.0%浮床+EM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对TN、NH3-N、TP、CODMn和BOD5水质因子浓度的削减效果分别为9.66%、5.86%、-25.93%、40.98%和31.33%,其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水平分别为尚清洁和标准限量内(达2级标准),其余处理水质均为污染和超出警戒水平。【结论】15%鱼腥草浮床+EM复合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但因“水呼吸”现象影响水体溶解氧浓度,选择15%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模式时需要配备增氧设备辅助增氧,以进一步提升池塘水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水质现状及引清调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评价标准,对苏州历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比较了合流污水一期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并分析了在苏州河综合整治过程中,利用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引清调水试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犁河河段水质特征,为其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水质质量指数以及主成分分析法4种方法,对伊宁城市河段南北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河流段水体综合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该河段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A5断面水质在该河段中水质最差,整体水域表现为河段北面污染高于南面,上游断面水质好于下游断面。【结论】伊犁河伊宁河段夏季水体污染原因与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及工业污水有关。  相似文献   

8.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着重从水质、水量、土壤潜育化及肥力、生物等方面进行阐述。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本质来看,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水环境及地形地貌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等,使局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广东省北江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沉水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踏查和样方调查法,于2009—2013年调查了广东北江上游的沉水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所在水域的水质。【结果】在韶关市浈水(SG1)、北江(SG2)、武江(SG3)和南水(SG4和SG5)等5个调查点,共记录了沉水植物12种,其中包括11种被子植物和1种藻类植物,均为广域分布种;群落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优势种,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为广东省首次记录。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北江流域水质变化较大的指标主要是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Cr)。南水2个调查点除TN和NH+4-N外,其余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家I级质量水平,其余调查点的TN含量和CODCr处于国家水质标准II~III级。TP、NH+4-N含量和CODCr以冬季较高,TN含量以夏季较高。【结论】北江流域沉水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所在流域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水质最佳的南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水质最差的浈江物种丰富度最低。工业污染、水电站大坝建设和挖沙等因素是导致北江流域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湋河的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秦岭北麓河流水质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负荷,为更科学有效地治理水环境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周至余家河竹峪乡段流域为监测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了8个水质监测点,分析2012-10-2013-10水质基本性质(流量、水温、pH、总悬浮物、溶解氧、电导率)和面源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而确定出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果】2012-10-2013-10,余家河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TP质量浓度春季较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水体COD质量浓度呈波动性变化,在2013年由春季进入夏季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水质监测指标中,除TN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9.6倍)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Ⅳ类水质标准。余家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河流中的TN、TP及COD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2.167 0×10-6,0.617 0×10-6,0.670 0×10-6 m3/年,污染物贡献率依次是TN>COD>TP,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依次为生活污水>种植业>畜禽养殖。【结论】陕西周至余家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乌当区南明河水系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乌当区南明河水系水污染复杂多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于2004年对乌当区南明河水系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乌当区南明河水系的水污染严重,大部分支流的水体质量为Ⅲ-Ⅳ级,其中,南明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三江河等的水体质量为Ⅳ-Ⅴ级或〉Ⅴ级,为严重污染型水体,污染类型为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硫化物、BOD5、COD、挥发酚4种。南明河上、中、下游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2、1.6,上、中游属于严重污染水体,下游属于重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开阳33个地面和22个地下水点的水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阳县的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水质良好,均未检出氰化物、挥发酚、砷、汞、六价铬等有害物质,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可作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和养殖用水水源,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灞河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为湖泊型城市河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类型主导性指标的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HI MIKE21FM中的HD模块耦合Ecolab模块,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Chl-a)、氨氮(NH3-N)和总磷(TP)共5项指标作为水环境模型的状态变量,参考WQ模板中各指标的生化反应方程并对其修改后,以灞河流域下游城区段内灞河和浐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水环境模型,利用该水环境模型分析了基准年、丰水年、平水年与枯水年条件下灞河口水质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了灞河流域的时均综合水质类型,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估了灞河流域时均综合水质类型的主导性指标。【结果】灞河口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NH3-N和COD,丰水年与平水年超标时间较基准年有所增加。浐河和灞河交汇前,灞河时均综合水质类型为Ⅱ类,浐河时均综合水质类型为Ⅳ类。浐河和灞河交汇后,灞河时均综合水质类型下降至Ⅳ类。研究区水质类型主导性指标为COD和NH3-N。【结论】灞河流域时均综合水质类型在不同水文条件下基本都处于Ⅳ类。所构建的水环境模型在湖泊型城市河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类型主导性指标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黄浦江南码头上1个断面和白莲泾上的3个断面,于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的各项水质指标。2007年10月,白莲泾河道断流,泵闸工程实施。根据监测结果,以DO、BOD5、CODM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标准类别指数评价法对建闸工程施工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发现:TN、TP是白莲泾河段的最主要污染指标,TN的权重系数均超过40%,甚至50%,均为劣Ⅴ类;TP的权重系数均超过10%,甚至30%,其含量是地表水Ⅳ类标准的0.8~5.6倍。总体上,白莲泾河段3个站点的水质劣于黄浦江站点,而施工前水质优于施工后。施工前,大潮期白莲泾河道IV类水比例为29%,较小潮期(8%)高出21%。建闸施工后,大小潮期间出现劣V类水的比例分别为87%和88%,潮汐对白莲泾河段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农村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施肥、畜禽养殖和农村污水排放等使河流水质日益恶化、氮磷污染严重,导致水环境问题加剧。本研究以位于广东省高州市的白沙河为例,在旱季和雨季采集水样,测定河水主要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水质指数(WQI)、灌溉用水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白沙河水质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质指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旱季各项水质指标均大于雨季,降雨对pH、电导率(EC)、NH+4-N、Ca2+、Na+、Cl-和SO2-4的影响较大。雨季66%的水样WQI为优,显著优于旱季;旱季水样WQI值较高,水质较差水样主要集中于上游工业园及中下游区域。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表明,雨季河流水质适合灌溉,旱季部分河水在灌溉前需要采取处理措施。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CA)显示白沙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与农业面源、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园排水有关,影响水质的关键因子是NH+4-N、总磷(TP)和NO-3;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表明水田和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林地分别是旱季、雨季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250 m缓冲区尺度下,水田和农村居民点与水质的关联性较强。研究表明,白沙河旱季水质较差,与工业排水造成的点源污染有关;在250 m缓冲区尺度下河流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认识水环境变化成因和趋势,以泰国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莫兰指数(Moran′s I)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蒙河水质的空间分异及不同空间尺度下水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近20 a(1997—2017年)流域内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总磷(TP)、硝态氮(NO3--N)、氨氮(NH3-N)、固体悬浮物(SS)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6、0.38、0.35、0.40、0.45、0.50,表现出空间聚集性,而总大肠菌群(TCB)、粪大肠菌群(FCB)的Moran′s I值分别为-0.15、-0.10,具有空间离散特征。不同空间尺度下河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大体一致,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能够更好地解释蒙河水质变化,其中水质指标与5 km缓冲区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的关系最为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蒙河流域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负荷起到"源"的作用,林地起到截留、吸附的作用。因此,蒙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等管控,控制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直排入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对大浑太流域14个点位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与理化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共监测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3门7纲12目25科62属90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其次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BI指数在2.56~8.82之间,评价结果清洁的点位6个,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区;良好的点位2个,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轻污染的点位2个;中污染的点位3个;重污染的点位1个。中污染和重污染点位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20.
3种水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常见的3种水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为期60 d的室内桶装模拟试验,监测水草质量损失率和桶内水体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水草的腐解速率有相同的特点,即前期较快,中、后期较慢,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轮叶黑藻和伊乐藻的腐解速率相近且较快,金鱼藻最慢;试验结束时,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72.3%±2.1%、71.7%±1.5%和58.3%±0.6%。腐解前期水质因子的变化较大,水体由中性变为酸性;3种水草水体化学需氧量较试验初期升高约4.5倍,水体发黄、发臭;溶解氧被极大地消耗,水体处于缺氧或厌氧环境,促进了反硝化的进行,硝氮迅速降低,而亚硝氮和氨氮迅速升高,其中氨氮约是初始含量的6倍;总氮、总磷升高明显,其中总磷在所有水质因子中变化幅度最大,第3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处理组水体总磷分别增加约123、124和66倍。随着腐解的进行,水体的部分氮、磷沉积进入底泥。总而言之,较多的水草残留在池塘中,会引起水体缺氧,加剧植物残体的腐解,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适时地通过人工打捞来控制水草残体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