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暗管排盐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治理盐碱地成为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热点,暗管排盐技术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盐碱地治理领域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暗管排盐技术的发展概况,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从管材选择、排盐管的埋深、排盐管的埋设、暗管排盐工艺等方面,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管排盐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暗管排盐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7团采用暗管排盐技术治理盐碱地,实施一年后对项目区土壤与地下水进行采样,测定并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研究表明,暗管排盐技术实施后,0~20 cm和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平均降低32.19%和19.47%;节水率达17.24%;不同作物平均亩增产44.53%。暗管排盐技术效果明显,为新疆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胡丁猛  刘桂民  臧真荣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80-5081,5118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暗管排水与台田技术改良盐碱荒地,对改良前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进行比较。[结果]pH与含盐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暗管排水技术改造盐碱地后,其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传统的台田技术。[结论]该技术值得在盐碱荒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为1 m,密度根据土壤质地设置,8~20 m不等。本研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7口,土地整理改良试验区域内设置4口,试验区域外对照3口。在冬季枯水期(2020年12月)和春季土壤返盐期(2021年3月)2次调查地下水埋深,检测地下水矿化度情况。结果:土地整理改良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在冬季枯水期与试验区外对照无差异,在春季土壤返盐期,试验区的地下水埋深普遍大于对照组,矿化度差异不大。结论: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结合暗管排盐,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土壤盐渍化反复,保障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明沟与暗管排盐改良盐碱地技术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山东省东营市暗管排盐示范区为依托,以利津县某项目区为案例,对传统明沟排盐与暗管排盐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模式,开展技术方法、投资费用、后期管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暗管排盐模式虽然较传统明沟排盐方式建设成本有所增加,增加部分主要集中于排水管网建设和土地整平部分,但其改良盐碱地更加快速、高效,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后期维护简单易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鉴和应用中亚国家盐碱土改良理论、技术、方法,完善新疆盐碱土改良的理论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楚和平原农业资源的考察,应用DPS9.5,Excell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含有碳酸氢钠的地下水反复作用楚和平原农田土壤,导致土壤耕层进行频繁的盐渍化过程,是盐碱化加重的成因;采用甜菜轮作和灌排结合的优化推荐施肥体系是楚和平原农田盐碱土改良的创新举措;楚和平原盐碱土经过改良后,土壤质地以含碳的砂质粘土为主,土壤肥力高,腐殖质和适宜耕作的盐分含量均为2.65;,其含量随着土层深度递减,土壤中被吸附的钠离子复合体呈弱碱性,改良效果明显.[结论]借鉴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平原盐碱土改良措施,新疆盐碱土改良应以水肥为中心,改良和培肥相结合,轮作模式和排盐 相结合的生态改良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盐渍化农田不同埋深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2 m;T2,暗管埋深1.5 m;T3,暗管埋深1.8 m),暗管间距均为25 m,通过2年的暗管排盐实验研究1 m耕层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特征以及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暗管埋设2年后,不同埋深暗管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距离暗管各点降幅差异较小;各暗管处理配合地面灌溉均能有效降低1 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T1、T2、T3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7.88、8.90、8.13 g/kg,T2处理在1 m耕层脱盐率最高为45.79 %,优于T1、T3处理,T1、T3脱盐率差异不大;不同土层脱盐效果存在差异,3个处理在40~60 cm土层脱盐率均超过50%达到最大值,但整体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结论】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地面灌溉对降低土壤耕层盐分具有明显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可降低灌溉量或增加暗管铺设间距。  相似文献   

8.
围绕滨海区设施农业生产及盐碱地高效利用需求,开展滨海重盐碱地设施原土改土降盐关键技术研究,旨为滨海重盐碱地设施果蔬原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含盐量15~20 g/kg的滨海盐碱土壤,通过暗管埋设参数优化、改土物料配施、淡水洗盐方式研究,形成了深层暗管排盐+耕层改土降盐+表层滴灌淡水洗盐的设施原土综合降盐技术,可使0~40 cm土层降盐70%以上,耕层土壤含盐量降至3 g/kg以下,实现了滨海重盐碱地果蔬设施原土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盐碱化的土壤,其物理与化学性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减小,土壤易于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C,N矿质化程度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过量的盐分离子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一些离子还可以对植物进行直接毒害,引起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盐分胁迫也有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拒盐,稀盐,排盐等,以减少盐分对自身的危害。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地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耐盐树种,把握造林时机,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抚育管理,以确保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周和平  张立新  禹锋  李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164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 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多个层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就我国干旱区地理环境特性、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盐分种类、作物结构及节水灌溉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节水灌区排盐效果、增强盐碱地改良能力等问题,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由此指出灌区农田“盐分上移地表排”的水利改良模式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