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雄性不育基因ms—10定位在cis上,cis司时还带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标志基因Prx—2(过氧化物酶—2)和aa(花色素苷)。基因顺序是:Prx—2…(0.5cM)…s—10…(5.0cM)…aa,利用这个基因结构通过选择共显性的过氧化物酶标志基因,可把雄性不育基因引入到育种品系中。然后,通过隐性标志基因aa在幼苗期选择雄性不育基因型,从而减少在大田剔除可育株的麻烦。利用连锁进行雄性不育基因的转育和繁殖的育种方案,将促进核基因雄性不育在番茄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酿酒酵母(Saccharyomyces cerevisae)ScGSP1蛋白基因从COGEME植物病原菌EST库中BLAST得到栗疫病菌的GSP1蛋白EST,设计引物从栗疫病菌cDNA中克隆到该基因并测序,得到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GSP1蛋白前体;由cDNA序列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SP1蛋白前体包括GTPase结合结构域和碳端细胞核定位序列,与21个物种比较的结果表明,栗疫病菌与真菌GSP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对杉木雄性不育原株混合授粉子代的开花情况作了观测与分析,初步认为杉木雄性不育性属核质基因作用型,即雄性不育株的细胞核有5对控制育性的隐性纯合基因,细胞质有一种控制不育性的基因,构成雄性不育基因型S (ms1 ms1 ms2 ms2 ms3 ms3 ms4 ms4 ms5 ms5)。  相似文献   

4.
迄今公认的雄性不育共有两种类型,即由核基因控制的核雄性不育类型,以及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产生的雄性不育,即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演变及其特点 日本的Tokumaso(1951)和Nish(1958)曾经先后发现萝卜的雄性不育株,并证明是由隐性核基因控制的[1].Ogura进而在1968年获得了由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新的萝卜雄性不育系,简称Ogncms[5].  相似文献   

6.
目前,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和生产应用等方面。许多研究确定了部分雄性不育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与雄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克隆了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的DNA片段,为加快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有关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互作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探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育种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水稻雄性不育及育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类型及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水稻雄性不育及其基因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三系是在综合了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根据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的不同,将GCMS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DGCMS)和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RGCMS)。  相似文献   

9.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掘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及其基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中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机制并丰富遗传资源。本研究在籼稻材料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鉴定了1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正常生长季表现为雄性不育,花药较野生型小,淡白色,镜检无花粉,孕穗期低温处理后育性恢复,为1个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命名为mh86s。利用突变体mh86s分别和其野生亲本明恢86及籼稻材料93-11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7.38和SNP3之间49.8kb的物理区间内。在该定位区间内包含已克隆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mh86s中tms5基因和野生型相比,第2外显子1个碱基发生了替换(G-T),导致推测的161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利用突变体mh86s和携带tms5基因的温敏不育系HD9802S杂交,F1表现为温敏雄性不育。据此推断突变体mh86s中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为tms5的新等位基因,命名为tms5-mh86。研究结果丰富了tms5基因资源,有助于解析tms5基因结构与功能,相应的分子标记亦可用于tms5-mh86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工诱导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叙述了关于雄性不育基因争人工获得雄性不育植株的方法。并分别叙述了基因工程方法、化学方法、传统杂交方法培育和选育的雄性不育植株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方法中的特异表达基因破坏花药绒毡层的雄性不育方法.利用分子伴侣基因。反义RNA技术,雄性不育植株的方法和传统方法中的遗传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玉米的PEPC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方法]使用RT-PCR方法由玉米中获得PEPC全长c DNA,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EPC基因CDS全长2 913 bp,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70个氨基酸,为疏水性氨基酸,由α-螺旋(61.44%)、无规则卷曲(34.43%)和延伸链(4.12%)组成,定位于细胞质,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175~970位氨基酸组成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功能结构域,在173~184、597~609位具有2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位点。[结论]该研究克隆了玉米C_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玉米(Zea mays)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以下简称ppdk),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Trizol提取玉米SC704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到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PDK基因CDS全长2781bp,与玉米z561ppdk基因同源性为99;;其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26个氨基酸,与玉米PPDK同源性为97;.[结论]克隆了玉米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利用其改造C3植物的光合效率以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5-9978
[目的]获得玉米隐花色素基因cry2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玉米cry2基因的电子克隆和序列分析、不同物种间CRY蛋白同源性比较及进化分析研究了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方法。[结果]CRY2蛋白的分子量为78844.3,理论等电点为5.13,含有20种基本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Leu和Ser,含量最低的是Cys;含有96个带负电荷的残基,68个带正电荷的残基,其水溶液在280nm处的消光系数约168705;其不稳定系数为54.82,脂肪系数为78.01,平均亲水系数为-0.440。预测到CRY2蛋白的二级结构中螺旋占33.4%,β折叠占7.9%,转角占58.6%。玉米CRY2蛋白与高粱、水稻、小麦、拟南芥、油菜、豌豆、烟草等植物的CRY2蛋白及玉米CRY1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玉米CRY1和CRY2蛋白均有699个氨基酸,氨基酸一致率达92.3%。[结论]电子克隆的结果为玉米cry2序列克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RT-PCR方法从普通玉米浚单20中克隆出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胞质型小亚基(cytosolic small subunit,SSU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ZmSSUI(GenBank登录号:GU550073)。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序列长度1554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1 429 bp),长度为1 428 bp,编码476个氨基酸,克隆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SSUI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ZmSSUI基因的表达呈单峰状变化,与已报道的AGPase酶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趋势基本一致,推测其在玉米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参考水稻、玉米的PDC1蛋白保守序列以及甘蔗的PDC基因片段,设计1对简并引物,从薏苡中克隆了PDC基因片段.经测序和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甘蔗PDC基因同源性为96%,与玉米PDC3和水稻PDC2同源性分别为94%和90%,推测该序列为薏苡PDC1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相对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而言,线粒体基因片段由于其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少、结构复杂而较少应用到系统学研究中。本研究选用nad1基因的第二内含子序列重建玉蜀黍属主要种的系统发生树,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糯玉米在玉蜀黍属中系统学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nad1基因内含子序列的系统学意义及其在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结果表明,目前对玉蜀黍属内各类型材料的系统分类是合理的,糯玉米和玉米种内各类型材料之间遗传差异小;线粒体nad1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在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小,在种以上分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玉米和水稻sps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以巨龙竹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运用TD-PCR的方法,克隆巨龙竹的sps基因,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得到大小为474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与毛绿竹、黑麦草、六稜大麦等物种的sps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外源钙对玉米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以及NaCl+CaCl2溶液处理玉米幼苗,然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玉米在NaCl+CaCl2溶液的处理下,其生长和生理变化与单独NaCl溶液处理不同。在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下,喷施CaCl2溶液的玉米幼苗其MDA含量低于单独NaCl胁迫,而Pro含量、POD活性则高于单独NaCl胁迫。表明外源CaCl2能够降低玉米幼苗的盐害,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9.
小麦核不育的遗传研究和雄性不育遗传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多年对小麦雄性不育研究的进展。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显性雄性不育材料,它的显性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点31.16cM。以矮变1号小麦为标记性状供体,经大群体筛选和细胞学研究,研制出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矮败小麦。在矮败小麦中,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为0.18%。该两基因的连锁片段已转移到中国春小麦ph1b突变体和八倍体小黑麦中。发现一套基因控制的雌雄性都不育的小麦遗传种质和双隐性基因控制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综合分析已发现的核不育材料,提出植物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起源假说;经遗传分析和数学推导,建立植物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20.
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国内外 2 0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分析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1)配合力总效应与F1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 5 649 )。(2)RAPD的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F1产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 5 5 4 1 )。(3)筛选出糯玉米RAPD分析技术的PCR程序及扩增产物具有较好遗传多态性的 4个引物,分别是:OPB - 0 4、OPE - 0 7、OPG - 14、OPG - 16。(4)应用RAPD技术预测糯玉米杂种优势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