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起源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其生态环境决定了甘蔗喜光好气、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条件。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种蔗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故有“蔗不过江”之说。随着近几年的南凉北热的气候逆差,南蕉北移、南桔北种相继成功,但如在北方旱区栽种甘蔗,在温度...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和《中国甘蔗地理》记载:甘蔗属热带、亚热带禾本科作物,是世界上生物转化量最高的能源经济植物。我国甘蔗的集中产区一直限于北纬24°的长江以南地区,故有"橘不过淮,蔗不过江"之说。可是,蜜蔗专家李梅就打破了这一说法,在北纬38°的华北平原上,种起了茎粗如腕、高密如林的北国红蜜蔗。2011年的金秋时节,河北省电视台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也能提炼乙醇作为能源的替代品。据史料记载.甘蔗在我国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种植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橘不过淮.甘蔗不过江”是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4.
“云糖”原料蔗的种植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仅次于广西的全国第二大的甘蔗种植区,尤其是南部由于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甘蔗生长,从而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本文以临沧为例,阐述了甘蔗种植现状,分析了甘蔗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探讨了临沧甘蔗种植区域及生态状况,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实现"云糖"原料蔗产业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中国第二大蔗糖产区,云南甘蔗生长、产量和含糖量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应用蔗区气象站点相关资料和最近15个榨季全省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数据,基于甘蔗生物学特性需求和甘蔗气候相关分析,对2007年云南蔗区气候性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述,并就2007/2008榨季云南省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作趋势预测,有助于提高对云南蔗区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提供了及时预测蔗糖产量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区均有种植,其生长周期长,从下种到收获均有病害发生。目前世界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我国蔗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既适宜甘蔗生长,也适宜各种病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宁市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及甘蔗的生理生态指标需求,借助HJ-1 CCD卫星遥感图像、基础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对南宁市甘蔗总产量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南宁市蔗区分布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广,2010年处于重度干旱区域内的甘蔗种植面积为346.20 km2,占总蔗区的18.88%;受霜冻灾害影响面积较为局限,处于重度霜冻影响下的蔗区面积仅为67.1 km2,占总蔗区的3.75%.南宁市2010年甘蔗气候产量为884.46万t.验证数据表明该气候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糖蔗高产的关键三个因素为:每667㎡有效的蔗茎数量、甘蔗有效株高和甘蔗蔗径的直径。影响糖蔗高产的具体因素有温度、阳光、气候、水分、肥力养分、土壤和良种的选择。近年来全国推广糖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高产施肥技术遵循"重施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在抓好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将"营养需求与生长需求相互结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互结合、长效肥与速效肥相互结合"的高产栽培施肥技术,可使糖蔗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云南弥勒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分别从螟虫种类、甘蔗种植制度、蔗区环境气候差异、甘蔗生产农户分散经营现状、防治误区等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接到美国农作物科学协会《植物登记杂志》通知,该所申请登记的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正式获得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在该杂志登记的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选育的中大茎、早熟、高糖、抗旱、稳产的甘蔗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鉴定,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是云南首个在广西审定的甘蔗新品种。"云蔗型"甘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我国甘蔗产区(简称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Sugarcan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从我国甘蔗主产区的12个蔗区收集甘蔗叶片样品598份,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宿根矮化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98份甘蔗样品中有99份能检测到RSD,平均检出率为16.56%。12个蔗区的RSD检出率各不相同,临沧蔗区的RSD检出率最高,为27.78%;南宁蔗区的RSD检出率最低,为4.88%。15个主要甘蔗栽培品种均能检测到RSD,阳性检出率为15.38%~44.44%,其中新台糖22号RSD发病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44.44%,海蔗22号RSD发病最轻,阳性检出率为15.38%。可见,宿根矮化病在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中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李梅蜜蔗"是由河北省李梅蜜蔗研发中心利用我国传统果蔗经人工选育而成的甘蔗芽变新品种。它是北方蜜蔗品种,与南方黑皮甘蔗的差异很大,属特早熟、特耐寒、特高产、特高糖的高效益经济作物,从华北平原到云贵高原,凡适合种小麦、玉米、油菜、水稻的地块,只要具备中等以上的肥水条  相似文献   

13.
攀西蔗区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川攀西蔗区近年来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攀西蔗区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农事操作不当 ,是造成该区病虫害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攀西蔗区目前的种植模式及甘蔗生产管理水平 ,提出以预防为基础、以农业防治为重点 ,辅以药剂防治的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为攀西蔗区病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四川盆地蔗区已由糖蔗种植基地变成了糖果兼用蔗和果蔗种植地区.为了使广大甘蔗种植者能选择到适合本地的甘蔗品种,获得更高的产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我所育成的部份糖果兼用蔗和果蔗品种(系)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全国主要的蔗糖基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甘蔗主产区,自然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于甘蔗产业的发展。笔者作为耿马县甘蔗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在不断的工作探索和积累中,总结到围绕延长甘蔗产业链、做强做大甘蔗产业,实行"甘蔗—蔗稍青贮氨化—养牛—沼气池—沼渣(液)还蔗"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产生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极大的推动了当地甘蔗产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前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种植。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加上气候适宜、水土肥沃,豫东种植的甘蔗品质也很好。由于是果蔗,口感脆甜水分大,比南方甘蔗售价低、上市早,销路很好,所以近年来黄淮流域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有时产量与南方甘蔗相比差距较大,有些地方选不对品种导致产品品相有些差。经调研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 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 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甘蔗的适种区域广阔。甘蔗品种不仅有糖蔗和果蔗,还有能源蔗、蔬菜蔗等。甘蔗所含物质丰富且大多可被牲畜吸收利用,故作饲料的利用价值很大。大量的甘蔗砍收剩余物和甘蔗制糖副产物成为甘蔗副产品开发的原料,所以,甘蔗作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