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防治篇     
鹅常见细菌传染病有:鹅的巴氏杆菌病、鹅大肠杆菌病、鹅的曲霉菌病等。鹅的常见寄生虫病有:球虫病、鹅绦虫病。鹅的巴氏杆菌病鹅的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鹅出血性败血病。是鹅、鸭、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由于病禽常常发生剧烈的腹泻症状,所以通常  相似文献   

2.
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该方法能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扩增出1条460 bp的特异片段,而无法从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1型副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鸭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 ng·L-1的细菌基因DNA.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鉴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3种细菌基因组序列,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快速检测3种细菌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扩增出3种细菌对应的目的片段,对Ⅰ群禽腺病毒4型(FAV-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量分别为24.3pg/μL禽多杀性巴氏杆菌、21.4pg/μL副鸡嗜血杆菌和28.6pg/μL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83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其他已建立的单重PCR检测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上3种细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又称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呈现糠麸样溃疡,并有大量的纤维性结节,脾脏、胰腺肿胀而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鹅、鸭、鸡、鸵鸟等为禽副黏病毒Ⅰ型的易感禽类,其中鹅最易感。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容易  相似文献   

5.
杜宗沛  吴植  徐小琴  叶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01-3901,3904
[目的]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鹅大批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血清学检查等对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发生的疑似鹅副黏病毒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毒能使SPF鸡胚以及10日龄鹅和鸡全部死亡,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发病死亡与人工感染死亡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150 nm左右,有囊膜及纤突。该分离毒株经灭活后免疫鹅群,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病毒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相似文献   

6.
正鸡新城疫(ND)是一种侵害多种家禽、野生和笼养禽鸟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很大差异。目前新城疫的定义是"由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感染的禽鸟传染病",可分为5个症状类型。通常鸡最易发病,火鸡次之。一旦新城疫在某区域确定为阳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毒株。现阶段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做好防控。1发病情况大多数家养、野生和笼养禽鸟对此病均易感。  相似文献   

7.
商品蛋鸡群马立克氏病与细菌性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养殖场送检的8只病死鸡,用琼脂扩散试验检出马立克氏病毒抗原阳性率为62.5%(5/8);马立克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6.7%(4/6).从病料中分离出7株细菌,其中4株为大肠杆菌,3株为鸡伤寒沙门氏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判定为鸡马立克氏病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同时对马立克氏病与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鸡呼吸道疾病很多,发病原因也很复杂.引起此类疾病的病原菌有霉浆体、新城疫(ND)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LT)病毒、禽流感(AI)病毒、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等.它们一般不是单一感染,往往混合感染,造成鸡呼吸道的损害.另外一些饲养管理因素也可引起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因此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除鸡以外,鸭、鹅等水禽都可感染。该病的自然潜伏期一般为3-10天,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型病禽发生严重的下痢并伴有败血症。慢性型主要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传染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传染病的种类也不断复杂多样。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等。1、传染病种类繁多,复杂多样新城疫、禽霍乱、鸡自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根除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
强效禽病溶菌肽,通用名盐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是一种专门治疗家禽疾病的高效良药,能有效治疗鸡、鸭、鹅的各种常见疾病. 一、主要成分:盐酸大观霉素、溶菌酶. 二、适应症: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支原体等感染.对鸭、鹅瘟(俗称烂肠瘟),小鸭、鹅病毒性肝炎,鸭、鹅传染性浆膜炎,鸭、鹅大肠杆菌性败血症,鸭霍乱,雏鸭副伤寒,鸭葡萄球菌,鸭丹毒,鸭链球菌,鸭传染性窦炎,鸭肉毒梭菌中毒,鸭坏死性肠炎,鸭曲霉菌病,鸭黄曲霉毒素中毒,大肝病,鸭球虫病;鸡瘟、鸡痘、鸡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霍乱、鸡白痢、鸡曲霉菌病、鸡副伤寒、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顽固性拉稀(适于不明原因和不同原因)等常见鸡、鸭、鹅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权锡梅 《新农业》2009,(6):37-38
禽流感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新城疫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黏病毒I型引起。目前我国对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预防主要采取强制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多项防疫措施,定期进行血清学与病原学的主动监测,强化补免,进而形成高水平的免疫抗体屏障。  相似文献   

13.
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禽免疫抑制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鸡只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的总称。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马立克氏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以及呼肠孤病毒等,此外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一定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和多种野鸟都能感染,鸭最易感,雏鸡发病较少,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易感染发病,呈散发或流行性。2010年,某养殖户的家禽出现较大数量死亡,对46只基本无临床症状的鸡剖检,经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和病理解剖学检查,进行了定性分析,诊断为禽巴氏杆菌病。1临床症状最急性行:见不到明显的临床症  相似文献   

16.
正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急性、败血性传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家禽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2016年6月,川北某肉鸡养殖场肉鸡发生急性、大批量死亡,经诊断为巴氏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主诉:该场共饲养肉鸡680只,日龄为92d,前期已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过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6月7日,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联合防制禽霍乱和新城疫提供条件。[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1502强毒株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弱毒株混合,制备成5批合格的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鸭和鹅的田间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田间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鸡、鸭和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鸡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7~14日龄雏鸡和60~90日龄青年鸡免疫3周后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均比对照组高2~3 log2,可持续4个月以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均达到75.0%以上,免疫效力可持续6个月;鸭和鹅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接种3周后免疫组ND-HI抗体效价均≥4.2 log2,对照组均≤2 log2;鸭、鹅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分别在75.0%和62.5%以上。[结论]该二联苗免疫禽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自1962年由美国Cosgrove首次报导以来,相继流行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国内二十几个省市和地区有此病的流行报告。IBD对养鸡业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Jordan(1986)认为青年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免疫抑制比临床疾病普遍得多,免疫抑制表现对下列疾病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明显增加:球虫病、不同形式的伴发气囊炎的慢性呼吸道病、心包炎和肝周围炎、坏疽性皮炎及包涵体肝炎。因此可使鸡对常见病原的免疫接种保护性免疫反应降低,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脑膜炎、禽痘、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副鸡嗜血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大肠  相似文献   

19.
两例鸡巴氏杆菌病防治失误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是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所以又名鸡出败。本病对各种家禽、野禽都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