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40科91种植物叶(或茎皮、块根、花、果)17种氨基酸的成分含量,发现氨基酸总含量超过其干重20%的高蛋白植物有22种,10%~20%的中等蛋白含量的植物有51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超过模式谱(FAO/WHO 1973年)标准的有11种.推出30多种人类食用或药用植物和40多种优质饲用植物.根据含量的高低,提出把植物的这17种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分为3个量级的设想。通过对各科植物叶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平均相对含量和总氨基酸平均含量的分析,得出高蛋白高营养植物科有豆科,菊科,蓼科,榆科,壳斗科等。各必需氨基酸配比较符合动物和人类要求的有蔷薇科、松科等科植物.  相似文献   

2.
浅论红河州干燥花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花是将植物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等各部分材料经脱水、保色和定型处理而制成的具有持久观赏性的植物制品.用来制作干燥花的植物可以是栽培品种,也可以是野生植物,全世界2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总数不超过2 300种,常见栽培植物仅100种左右,所以干燥花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充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藏大学校园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植物入侵情况,对校内植物资源进行拉网式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维管植物共有68科207属298种,包括蕨类植物3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62科198属288种;校园内共有栽培植物74种和野生植物224种,分别包含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8种和66种、178种和46种;校园内共调查记录到40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33种为野生自然入侵,有7种为园林绿化引入,含入侵植物最多的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豆科(Fabaceae)。总体来说,西藏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外来入侵植物繁多,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及更好地发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建议加强土著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分布在江西的105种植物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叶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植物有6种,含量在25%~29%的有3种,含量在20%~24%的有17种,含量在20%以下的有79种。为了评价叶蛋白的营养价值,分析了红薯、花生、葛藤、紫云英4种植物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并与大豆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4种叶蛋白的氨基酸种类都齐全,配比合理,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多的有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4种叶蛋白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较高,必需氨基酸分数均高于大豆饼蛋白.不同植物叶蛋白氨基酸组成趋势也基本一致,仅有个别氨基酸差异较大.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面踏查法等研究湿地公园中风景林资源的类型、分布、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科890属1 99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3科67属134种;种子植物162科823属1 862种;野生植物1 769种,栽培植物226种;湿地植物103科446种,非湿地植物1 550种;古树名木有29种355株,并有1处古树群。风景林资源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竹林、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6.
浙江云和梯田湿地公园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维管束植物计有147科774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9种,种子植物125科73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野荞麦、凹叶厚朴、香樟、野大豆4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的分类,提出了湿地公园野生湿地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消息     
栽培植物分类群拉丁学名与英译范式植物分类群(taxa,单数为taxon)———泛指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等任一分类等级的特定植物组群或集合(group),包括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分类群(当强调与野生植物相区别时,可称为culta,单数为culton).品种(cultivar)———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是为某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unit).种内品种的学名格式:Malus pumila‘Firmgold’(可以用'替代‘’);Beta vulgaris‘SP6 926-0’(无性…  相似文献   

8.
新疆奎屯地区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32-2133
对新疆奎屯地区的植被及其生境进行野外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奎屯地区有野生植物32科102属126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25科90属114种,单子叶植物5科10属10种。这些植物中,有药用植物34种、饲料植物11种、食用植物6种、材用植物5种。  相似文献   

9.
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菖蒲(Acorus calamu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5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污染水体对这5种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菖蒲、雨久花生长最好,千屈菜较好,而泽泻与慈姑稍差。试验结束时,菖蒲、千屈菜、雨久花及泽泻对水体中总氮、总磷去除效果显著,总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13%、83.61%、75.84%和77.70%。5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都具有较好的生理效应,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试验前中期增加显著,而后期略有下降,最后恢复至试验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现有维管束植物93科264属394种,其中栽培植物125种,野生植物269种,与北京市五环内其它公园绿地相比,其野生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广泛,资源优势较明显。本研究对圆明园现有的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及研究了园内维管束植物的种类构成,水生、陆生两大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特征以及物种变化趋势及原因等内容,阐明了野生植物在保护生态和园林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最后介绍了圆明园近年来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的状况和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金线莲大棚栽培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包括生长基质、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及抗菌等条件因素.分别对大棚栽培金线莲和野生金线莲进行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无机元素等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金线莲的含水量、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灰分和总糖分含量则比野生植株的低,说明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的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Mn、Fe、Zn、Pb、Cu、Cr、Ni、Co、Cd等9种微量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71.1、95.7、78.9、4.8、3.7、1.2、1.1、0.3、0.1 mg/kg.与野生的比较,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除元素Ni外,其余元素含量均比野生的低,说明不同生长条件对金线莲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金线莲的大棚栽培基质配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选择攀枝花干热河谷区同一地块的22种植物叶片,分别对其C、N、P化学计量特征指标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生化计量特征与抗旱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2种植物叶片叶C含量变化范围为365.03~476.33 g·kg-1,平均C含量为433.92 g·kg-1;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91~35.08 g·kg-1,平均N含量为20.51 g·kg-1,高于全球及全国叶N含量平均水平;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1.94-3.10 g·kg-1,均值为2.56 g·kg-1,高于全球及全国叶P含量平均水平。聚类分析将22种植物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C、N、P含量均值均较最高;第Ⅱ类群C含量较低,N含量较高,P含量较低;第Ⅲ类群C含量较高,N、P含量为4个类群中最低;第Ⅳ类群C含量最低,N含量较低, P含量较高。有11种植物叶片N∶P<10且N含量<20.0 g·kg-1,受到N元素限制;没有植物受到P元素限制;除白刺花、毛红椿外,其余9种植物均未受到2种元素限制。综合分析22个植物种N含量与N∶P呈显著正相关,而P含量与之相关性较弱的特征,认为N元素更可能限制干热河谷地区植物生长发育,而P含量较高表明植物体内存在主动吸收P元素来提高抗逆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全国和各区差异均不大。(2)中国野生群体及各生态区群体脂肪性状的多元变异度均大于相应的栽培种,长期人工选择使栽培种的变异相对减小,但多元变异方向相对较宽。(3)栽培种脂肪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野生种未见相关,推论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应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筛选得到高脂肪、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材料,其中N23547和N23697为兼具高脂肪(>23%)、高油酸(>30%)、低亚麻酸含量(5%左右)的优异资源。【结论】栽培大豆脂肪、油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亚麻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种,亚油酸平均含量略低于野生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与野生种差异不大。脂肪性状在各个生态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区域间的变异并不比区域内大。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4.
从彩叶植物的狭义概念,对贵阳市的彩叶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彩叶植物有24科30属37种(包括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草本16种,木本21种。最常见8种,常见12种,少见15种,偶见2种。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彩叶植物叶面上色彩的分布特点,将贵阳市的彩叶植物划分为常色叶类、斑叶类、镶边类及彩脉类四大类。最后根据贵阳市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强开发贵州野生乡土彩叶植物资源,优化彩叶植物应用配置,加强彩叶植物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的野生药材及不同条件下栽培的白花丹药材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附录X A的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并采用DPS3.1软件对不同采收期的野生药材及不同条件下栽培品的根、茎、叶浸出物含量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所有样品中(除不同光照条件外),药材根、茎、叶能明显分开,根和叶的相似度较高。不同采收时间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高于野生样品;其中1~3和11~12月的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较高,但由于1~3月份的白花丹个体太小,不适合采收。因此,选择10~12月作为采收期,这与当地采收时间基本一致;以种子苗和扦插苗繁殖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较高,而农业上植株生长产量以分株苗最好。但是,由于野生白花丹药材资源有限,使用种子苗和分株苗进行后续的试验样本不足,因此建议选择扦插繁殖方式;以生土栽培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中最高;而农业上以熟土栽培的植株生长产量最高,粘土次之。由于熟土的资源有限,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选择粘土进行栽培;N、P和K肥都能促进白花丹植株生长。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施加适当量的N、P和K肥较好;全光照下栽培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最高;聚类分析将全光照下生长的药材根聚为第1类,其余的为第2类;建议采用全光照进行栽培。[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野生和栽培木薯叶片的营养及饲料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种质叶片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木薯叶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8个木薯种质(3个野生种和5个栽培种)功能叶片的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HCN)含量,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功能叶片相关蛋白酶(UGPase、AGPase、GBSSI和Linamarase)的表达水平.[结果]8个木薯种质中,野生种Manihotcecropiaefolia Phhl功能叶片的淀粉、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含量最高,分别为2.5 g/100 gDW、30.0 g/100 gDW和91.9 mg/100 gFW,蛋白质和HCN含量中等;栽培种SC9功能叶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中等,HCN含量最低,仅167 mg/kgFW.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M.cecropiaefoliaPhhl叶片糖和淀粉代谢通路的关键酶UGPase、AGPase和GBSSI表达水平最高,SC9 HCN代谢通路的关键酶Linamarase表达水平最低,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看出,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粗脂肪含量较低;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HCN含量较低.[结论]野生木薯M.cecropiaefolia Phhl完全展开功能叶片的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可考虑作为畜禽和蚕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栽培种木薯SC9新鲜叶片HCN含量较低,也可优先作为蚕用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阶段槭叶草块根中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敬利  赵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08-19309
比较不同生长阶段家栽与野生槭叶草块根中总黄酮、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期为槭叶草中有效成分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长期与落叶后家栽与野生槭叶草块根中总黄酮、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生长期槭叶草块根中总黄酮、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落叶后槭叶草块根;家栽槭叶草块根中总黄酮、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槭叶草块根。槭叶草的最佳采收期为落叶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甘蔗细胞壁转化酶基因(SoCIN1)并分析其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的表达特性,为研究CIN1基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克隆SoCIN1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植物正义表达载体pBI121-SoCIN1,采用叶盘法经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其转化烟草品种K346.经抗性筛选和PCR扩增验证后获得转SoCIN1基因烟草植株,采用半定量PCR检测叶片SoCIN1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CIN活性及株高(以野生型烟草为对照).[结果]克隆获得的SoCIN1基因长度为1731 bp,与GenBank已公布的SoCIN1基因(JQ312298)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并通过构建其植物正义表达载体转化烟草.PCR扩增鉴定结果表明,SoCIN1基因已整合至烟草基因组DNA.对F0和F1代进行转基因烟草连续筛选,获得4个转SoCIN1基因烟草株系(T-1、T-2、T-3和T-4).在4个株系的叶片中均检测到SoCIN1基因的表达,其中以在T-1株系叶片中SoCIN1基因表达量最高,其次是T-3株系,最低的是T-4株系.4个株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CIN活性及株高均高于野生型烟草,其中CIN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P<0.05,下同),且T-1株系CIN活性高于其他3株系;T-1、T-2和T-3株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39.68%、19.95%和31.15%;T-1、T-2、T-3和T-4株系的株高较野生型烟草分别提高了15.57%、2.90%、5.74%和5.22%,但仅T-1株系与野生型烟草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转SoCIN1基因烟草叶片过表达SoCIN1基因,能提高烟草的CIN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促进植株生长,由此推测该基因在甘蔗生长发育和蔗糖积累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嫁接对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雷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55-656
以 5种野生葫芦科植物为砧木 ,栽培品种黑蜜 2号为接穗 ,研究了嫁接对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 ,嫁接西瓜苗对西瓜枯萎病的抗性明显提高 ,其中以丰乐葫芦为砧木的嫁接西瓜苗对西瓜枯萎病的抗性最好 ,而且 5种砧木与接穗间都有很强的亲和性 ,嫁接西瓜苗成活率都在 90 %以上 ,丰乐葫芦是嫁接西瓜亲和力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最佳砧木。嫁接西瓜苗生长势强 ,表现在嫁接的西瓜苗根系发达 ,叶片粗大 ,蔓长 ,茎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C4植物叶片中N、P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已报道的10科34种植物叶片中的N、P质量分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科、种间叶片的N、P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N质量分数在1.5%~2.0%的植物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29.41%。N质量分数在1.0%~1.5%和2.0%~2.5%范围内的植物数量相近,分别占总数17.65%和20.59%。而N质量分数在3.5%~4.0%和大于4.0%的范围内的植物种类很少,分别占总数的2.94%和2.91%。叶片中P质量分数在(0.75×10-3~1.25×10-3)范围内的植物数量最多,大约占总数的23.53%,而P质量分数在小于0.25×10-3的范围内植物数量最少,约占总数的2.92%。叶片N/P比值在10~15内,植物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29.41%。不同科之间的比较发现,藜科植物叶片中N质量分数较高,达到3.33×10-2,蒺藜科和豆科植物叶片中N元素平均质量分数次之(3.0%~3.1%),最低的为禾本科,仅有1.557×10-2。叶片中P的平均质量分数在蒺藜科中达到最高,约为2.91×10-3,蔷薇科和禾本科次之,分别为2.32×10-3和1.67×10-3,最低的为莎草科,仅有0.74×10-3。藜科植物的N/P最高,达到44.85,豆科植物叶片中N/P次之,为27.45。而蒺藜科的N/P最小,为10.84。以上结果对于探讨C4植物化学计量生态学差异提供了基础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