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蒸发凝聚法制备了Al-M(M=Cu,Fe,Cr,Mn)合金纳米粉末,研究了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粉末的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主要是由母合金的成分决定的.在Al-Cu合金纳米粉末中生成的合金相有-θCuAl2,γ2-Al4Cu9,-βAlCu3,Cu在Al中的最大固溶度明显高于Al-Cu平衡相图上的值.在Al-Fe合金纳米粉末中生成了Al13Fe4和FeAl2相.在Al-Mn和Al-Cr合金纳米粉末中则分别生成了-βMnAl6,η2-Al8Mn5相和Al13Cr2,Cr9Al17相.纳米颗粒的组织和形貌与纯金属纳米粒子的差异很大.讨论了合金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液混合铸造技术制备ZA12合金,研究合金熔体过热度、粉末加入量和粉末粒度等工艺参数对固液混合铸造ZA12合金组织的影响,并与金属型铸造、半固态铸造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混合铸造组织相对金属型铸造铸态组织与半固态组织,枝晶完全破碎,初生相组织明显细化并偏向于团球状,且分布较为均匀;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有很大影响,在过热度为40 ℃,粉末加入比例为0.3,粉末粒度为200-400目 (38~74)条件下,合金的组织细小、分布均匀,初生相含量也较低;3种工艺制备的ZA12合金的组织都是由η-Zn相、β-AlZn相及少量α-Al相组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感应加热式的气相蒸发法制备了 Mg- Sb,Bi- Mg,Pb- Mg,Mg- Zn和 Sb- Zn五种合金的超微粉末 ,研究了超微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及粉末粒子的形貌和组织特征 .在 5种合金的超微粉末中均未出现在其合金相图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 .在 Mg- Sb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β-Mg3Sb2 高温相 ,在 Bi- Mg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γ- Mg3Bi相 ,在 Mg-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ε- Mg Zn2相 ,在 Sb-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Sb Zn,Sb3Zn4 和 Zn3Sb2 化合物相 ;对于在相图上同时存在固溶体相和化合物相的 Pb- Mg合金 ,超微粉末中只生成了β- Mg2 Pb相 ,未发现固溶体相 .各种合金超微粉末粒子的形貌与相应的纯金属超微粉末的形貌不同 ,形状不规则 ,表面粗糙 ,含有化合物相的粒子衬度不均匀 ,为复相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3种不同尺寸的全片层组织的TiAl—14.3Nb合金在1000℃的静止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采用XRD、SEM及EDS分析了氧化层的结构和组成。研究表明,全片层组织的晶粒尺寸对其高温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晶粒越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越好。同时探讨了其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Nb含量对TiAl-Nb合金相组成及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铸态TiAl-Nb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Nb含量对其相组成及组织形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热重法研究了这4种TiAl基合金在1000℃、100h的循环氧化行为。通过对每个成分的合金氧化动力学曲线分析,发现含铌量适中的钛铝基合金的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感应电流加热蒸发Al-Cu-Mn和Al-Cu-Cr三元母合金,制备出了合金纳米粉末,研究了纳米粉末中相的生成规律。在Al-Cu-Mn合金纳米粉末中生成了AlMn,Al8Mn5和AlCu2Mn相,其中AlCu2Mn相的体积分数最高达到0.99。在Al-Cu-Cr合金纳米粉末生成了Cu9Al4,Al2Cu3,AlC42和Al13Cr2相。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元合金系,纳米粉末的相组成是由合金组元间的合金化特性决定的。三种组元中只要有一组不能相互反应形成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则在其纳米粉末中难以生成三元化合物相。三种组元间能够相互化合或固溶是在纳米粉末中形成三元化合物相的必要条件。此外,母合金的成分范围还必须合适。  相似文献   

7.
在硅酸盐电解液系统下,采用直流脉冲电源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 析显示,氧化膜主要由MgO 和Mg2SiO3 构成.不同电流密度下氧化膜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获得40μm 厚 微弧氧化膜的过程中,随电流密度的增大,槽压升高、生长速度增大;但膜层的显微硬度与耐腐蚀性降低.进一步 的SEM 分析结果显示,电流密度的增大,导致陶瓷膜中的孔洞增大,致密性变差,从而降低了其硬度与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8.
20钢经离子渗氮后在500 ℃下进行盐浴渗铬,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渗铬层的组织结构,并选取1 h,5 h和12 h不同渗铬保温时间的样品来探讨渗铬时间对渗铬层的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下盐浴渗铬能获得铬的化合物层,其表面相主要为CrN,β-(Cr,Fe)2(N,C)1-x相,且随着渗铬时间的延长β相增多且出现Cr7C3相.在500 ℃下粒径复合盐浴渗铬12 h得到的化合物层晶粒细小并存在纳米晶.化合物层中CrN晶粒较完美可长大至几百个纳米,而Cr7C3相晶粒内出现许多孪晶或层错.  相似文献   

9.
以无菌短葶飞蓬试管苗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和K2Cr2O7,研究Ag+和Cr6+对短葶飞蓬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gNO3和K2Cr2O7均能降低污染率;低浓度的AgNO3、K2Cr2O7对短葶飞蓬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较小,高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温蠕变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碱土元素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80合金中复合添加0.2%Sr和0.5%~2.5%Ca,Ca、Sr元素可逐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Ca原子与Al原子优先结合在晶界处生成了高熔点相Al2Ca,抑制了低熔点相-βMg17Al12的形成.AM80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βMg17Al12相在晶界处存在连续析出和非连续析出2种形式.-βMg17Al12相非连续析出并且垂直于晶界,造成合金蠕变性能较差.当在合金中复合添加Ca,Sr后,高熔点相Al2Ca是主要的晶界强化相,替代低熔点的-βMg17Al12相,从而减少-βMg17Al12相的非连续析出,抑制了晶界滑动,改善了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当Ca质量分数增加到2.5%时,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天然抗氧化剂因其具有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在肉类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概述了肉制品中脂肪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的发生机理、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及其应用,并对植物提取物在肉制品抗氧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开发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将会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10%的聚碳硅烷(PCS)溶液循环浸渍裂解所得样品的抗氧化性能最佳,950℃保温30 min,该样品仍有30%的剩余,较原始碳纤维的完全失重温度提高了300℃.对SiC/碳纤维等温条件下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材料的等温氧化反应在低温阶段(450~550℃)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在高温阶段(550~700℃)为反应控制.基体材料的非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绿茶提取的茶多酚为原料,通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酶促氧化法进行分析,探讨这2种方法对茶多酚氧化产物——茶色素的得率及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氧化体系中增加K3Fe(CN)6的用量有利于茶黄素的积累,但茶色素的得率却呈下降趋势,酶促氧化法所得的茶色素中茶黄素含量高达52.73%,远高于化学氧化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高级氧化工艺的原理、特点、分类及其组合工艺与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Fenton氧化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胆固醇氧化物种类,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胆固醇氧化物检测方法:包括油脂提取、胆固醇氧化物纯化、富集,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其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一个厌氧甲烷氧化菌菌株的分离、纯化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报道浙江象山市郊青紫泥水稻田土壤中一个能厌氧氧化甲烷的细菌菌株AMOB3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革蓝氏染色阴性,细胞极小,仅(0.3~0.5) μm×(0.7~0.8) μm,在厌氧滚管琼脂上可形成细小透明直径约为0.2 mm的菌落.能较好地利用甲烷和甲醇,但仅微弱利用甲酸.电镜显微表明细胞具有周生于胞质的与好氧性甲烷氧化菌相同的囊膜结构.试管培养时该菌株的甲烷氧化活性为2.4 nmol/mL.Cu2+、Mo6+、Mn4+等离子可提高该菌株氧化甲烷的能力,但Cr3+具有抑制作用.经将菌株AMOB3的特性与现有报道的好氧性甲烷氧化菌比较,认为这是一个不同于现有甲烷氧化菌的新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活性碳负载的钯饿等单金属和双金属组分催化剂催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能,发现Pd-Bi/c双分催化剂活性较高。考察了其催化氧化葡萄糖动力学,求得了实验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和活化能,并探讨了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from strawberry tree (Arbutus unedo L.; AU) and dog rose (Rosa canina L.; RC), in frankfurters elaborated with or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tioxidant additives (sodium ascorbate and nitrite) was studied. Six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imental frankfurters were prepared depending on the addition of phenolic-rich extracts from RC and AU and the presence (P) or absence (C) of antioxidant additives.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numbers signiifcantly increased during chilled storage of C-frankfurters while additives and fruit phenolics inhibited lipid oxidation in P-frankfurters. The amount of protein carbonyls signiifcantly increased in all treatments except in P-AU frankfurters. The discoloration proces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chilled storage was re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substances with proven antioxidant activity (P-frankfurters).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s hardness, springiness, cohesiveness and gumminess also suffered a signiifcant deterioration in C-frankfurters. The use of phenolic fruit extracts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antioxidant additives is a successfu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frankfurters without modifying their color and textur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9.
ZnS对可溶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ZnS为光催化剂,对6种可溶性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ZnS对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非常显著,光催化反应属动力学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