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白细胞吞噬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黄河鲤白细胞吞噬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按1.0×1011、3.0×1011、5.0×1011cfu/kg 3个浓度添加在鱼用全价颗粒饲料中,投喂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免疫的A1、A2、A3组和未免疫的B1、B2、B3组黄河鲤鱼,分别于试验的第1、15、30、40天时检测各组鲤鱼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黄河鲤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且添加浓度越高,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越强。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白细胞吞噬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溶菌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停止投喂后10d,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下降,但与停止投喂Bt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α-甘露聚糖肽对鲫鱼免疫应答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α-甘露聚糖肽(M annatide)对鲫鱼免疫应答强度的影响,将α-甘露聚糖肽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5 m g的剂量拌饵投喂鲫鱼,分别于7,14,21和28 d时检测各组鲫鱼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白细胞的吞噬活性、SOD酶活性和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不同投喂周期均可增强鲫鱼的免疫应答强度;用药饵投喂7 d的试验组,7 d后免疫应答强度很快与对照组趋于一致;21 d和28 d投喂组的免疫应答强度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P<0.05)高于14 d组。因此,投喂21 d左右即可达到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持续30 d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菌蜕、壳聚糖、天蚕素、左旋咪唑4种免疫增强剂对血鹦鹉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平行。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5%菌蜕、2‰壳聚糖、1‰天蚕素和0.25‰左旋咪唑的饲料,对照组为未添加免疫增强剂的基础饲料,连续投喂血鹦鹉鱼56d。分别于7 d、14 d、21 d、28 d、56 d每个平行组中随机取3尾鱼,检测血鹦鹉鱼血浆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补体C3和血液中呼吸暴发(NBT)活性。【结果】投喂血鹦鹉鱼菌蜕组分别在7 d、21 d、56 d的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1d 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56d 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组在56 d的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1d 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天蚕素组和左旋咪唑组只在56 d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这4种免疫增强剂中,菌蜕能更好地提高血鹦鹉鱼呼吸暴发、LZM、ALP活性,整体非特异性免疫效果要好于壳聚糖、左旋咪唑及天蚕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RM0)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 DLRM)和普通菜籽粕(CRM)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DLRM50,CRM50)和100%( DLRM100,CRM100)的豆粕蛋白.分别在投喂菜籽粕后的当天与第14、28、42、56天取样,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A)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喂菜籽粕后28 d内,各项免疫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在第42天,DLRM100组、CRM100组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PP、PI,CRM100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DLRM100组的C4含量,CRM100组的C3、C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56天,DLRM100、CRM10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DLRM50、CRM5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F12组),在禁食前、禁食后及恢复投喂后取样,检测其生长指标(体质量、体长、肥满度、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红细胞压积、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血糖浓度及血清、肝胰脏和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结果】禁食后,厚颌鲂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大多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F12组VSI除外)。禁食后恢复投喂对幼鱼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F3、F7组幼鱼的血糖在禁食后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12组幼鱼在禁食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糖浓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7、F12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则极显著升高(P<0.01),恢复投喂后均恢复至对照组(F0)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血清和F3、F7组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肝胰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肝胰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禁食后F3、F7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与对照组(F0)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后,F3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F3、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分别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F3组,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颌鲂幼鱼在禁食3d投喂21d时能达到完全性补偿生长,也不会降低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建议在厚颌鲂养殖过程中采用禁食-再投喂的方式诱导鱼类的补偿生长时,禁食期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含量(0、2、4、8 g/kg)的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中华倒刺鲃4周,分别于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探讨口服免疫多糖对中华倒刺鲃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2周后对添加4 g/kg免疫多糖的试验鱼注射副溶血性弧菌,并于感染后0、1、2、4、8d取样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研究免疫多糖对中华倒刺鲃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该免疫多糖可显著提高中华倒刺鲃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免疫多糖浓度的增加,免疫反应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添加4 g/kg免疫多糖、投喂2周效果最佳,能显著增强中华倒刺鲃抵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9.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健康黄颡鱼为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KM0.1、KM0.2、KM0.3、M0.3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的魔芋甘露寡糖及0.3%的酵母甘露寡糖,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0.2%魔芋甘露寡糖14~28 d,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吞噬百分率PP、吞噬指数P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00%、5.2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KM0.3、M0.3组与对照组之间PP、PI均无显著性差异.KM0.2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35天时溶菌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31),第7天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136.67).除第42天外,KM0.3、M0.3组与对照组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投喂不同含量魔芋甘露寡糖均能增加黄颡鱼头肾指数、后肾指数、脾体指数,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KM0.2组质量增加率最高(95.68%)、饵料系数最低(1.63).0.3%酵母甘露寡糖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显著促进黄颡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其中质量增加率为64.91%、饵料系数为1.84.  相似文献   

10.
饥饿对黄颡鱼血液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颡鱼分别饥饿0(对照)、6、12、18、24、30 d后再恢复投喂18 d,测定了饥饿时和恢复投喂后各组黄颡鱼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溶血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黄颡鱼经短期饥饿(6 d),其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较对照组略有增加,其它2种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延长饥饿时间后,其它4组鱼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饥饿12 d组除外)及溶血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SOD的活性在饥饿时间<18 d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恢复投喂18 d后,以上4种指标都明显上升,且饥饿时间为6、12、18 d 3组鱼可以或基本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饥饿超过24 d,黄颡鱼的4种指标不能完全恢复,说明黄颡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其免疫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溶菌酶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3.
铵氮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氨氮浓度0,0.5,1.5,2.5 mg/L胁迫0,24,48,72和96 h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其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溶血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铵氮胁迫24 h时各试验组血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其后逐渐减弱;铵氮浓度0.5 mg/L组AKP,SOD,PO,POD,溶血素等活力在试验24和48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铵氮浓度1.5 mg/L组仅SOD和POD活力在试验48 h内略高于对照组,其后下降,而其它试验组各测定指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与胁迫浓度、时间成正相关.说明低浓度的铵氮胁迫短时间内会使青蟹产生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长时间或高浓度的铵氮胁迫会抑制青蟹各免疫因子的活性,从而降低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健康和尾部溃烂的半滑舌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该症状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血液红细胞数(RBC)、血沉(ESR)、比积(Ht)、白细胞吞噬活力,血清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和C4含量、溶菌酶(LZM)活力、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2组半滑舌鳎的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含量、A/G和吞噬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尾部溃烂的半滑舌鳎在血清MDA含量、SOD活力、补体C3含量、A/G和血液白细胞吞噬率等指标上与健康的半滑舌鳎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澳洲银鲈、鲫鱼、黄颡和黄鳝不同组织的溶菌酶活性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鳞澳洲银鲈和鲫不同组织溶菌酶活性的大小次序均为:肾脏>血清>肠粘膜>脾脏>鳃,除血清和肠粘膜间外,其余组织间皆差异显著(P<0.05),且肾脏远远高于其它组织,与其它组织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鳞黄颡和黄鳝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的大小次序均为:肾脏>脾脏>肠粘膜>血清>鳃>体表黏液,不仅肾脏里的溶菌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织(P<0.01),脾脏里的溶菌酶活性也显著地高于肠粘膜、血清和鳃(P<0.05),但体表粘液里几乎检测不到溶菌酶活性。比较不同鱼类中相同组织溶菌酶活性得到,无鳞的黄鳝和黄颡鱼溶菌酶活性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接近或显著地高于有鳞的鲫鱼和澳洲银鲈(P<0.05),但鲫鱼和澳洲银鲈间除肾脏外,其它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均有提高的趋势,饲料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黄霉素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0.05),对白细胞吞噬指数、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黄霉素提高了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以购买商品化的溶菌酶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平板扩散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rhLYZ)在体外对几株致病菌及益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梯度稀释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MIC和MBC。分别将重组酶和商品酶做梯度稀释后,滴加到涂布有一定量菌液的MH平板,通过平板扩散法测量各组抑菌环直径大小,从而判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人溶菌酶抑菌活性显著高于标准溶菌酶,低质量浓度的重组酶即可对致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较为敏感,抑菌环直径达到15mm~18mm;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环直径则达到27.5mm。提示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追著驱赶引起的胁迫对斑尾鲈先天性防御能力的影响。斑尾鲈具有好斗相残性,实验中观察到,将不同个体大小的斑尾鲈放入同一水体中几小时后,个体稍大的追逐驱赶个体稍小的,处于生态主导地位,而小鱼则处于从属地位。对小鱼血浆内的皮质醇含量进行测定,其值显著高于大鱼血浆内皮质醇的含量。处于胁迫当中。注射灭活细菌到鱼鳔内,游向鱼鳔的嗜中性粒细胞,受胁迫鱼明显少于非受胁迫鱼。且其吞噬活力和呼吸爆发活力也相应下降。同时,体外研究也表明,胁迫抑制了斑尾鲈嗜酸性粒细胞的脱粒。另外,用爱德华氏茵进行感染,注射皮质醇的鱼表现出明显的易感性。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胁迫环境下,皮质醇含量分泌的增加,损害了斑尾鲈的先天性防御能力,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也缺乏相应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