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萘普生含量的可靠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由甲醇∶0.01mol/LKH2 PO4(75∶25,V/V)组成;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2nm.【结果】HPLC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8%,相对标准偏差(RSD)0.5%小于标准2%,线性方程为Y=4.3269+25.7929X,R=0.999999.【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普生注射液中萘普生含量的结果差异较小,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萘普生注射液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氟康唑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氟康唑纳米乳配方,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形态和粒径分析,并进行稳定性考察,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EL-40 26.2%,无水乙醇8.6%,乙酸丁酯3.1%,肉桂醛3.1%,氟康唑1.6%,蒸馏水57.4%。制备的氟康唑纳米乳为浅黄色澄清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为规则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5.2nm,分散性良好;经高速离心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和光稳定性试验考察,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纳米乳发生变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康唑纳米乳对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5μg/mL,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氟康唑原料药和特比萘芬。【结论】成功研制了氟康唑纳米乳,其稳定性好,体外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伪三元相图乳区面积大小为评定标准,确定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体系中各组分,考察阿莫西林与舒巴坦钠质量比不同时,所制备的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确定阿莫西林与舒巴坦钠的最佳质量比。最后对最佳配方下制备的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筛选出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配方是:阿莫西林1%,舒巴坦纳0.5%,肉桂醛2.5%,PEG400为6.25%,RH-40为18.75%,蒸馏水为71%(以上均为质量分数)。阿莫西林与舒巴坦钠的最佳质量比为2∶1。制备的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为球形,其粒径大小为13.4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8,物理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研制出了复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纳米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并检测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呋喃西林在3种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橄榄油、石蜡油)和2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氢化蓖麻油(RH40)、Tween-80)中的溶解度,确定纳米乳处方。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备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研究其对西安和北京2个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疗效果。【结果】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的配方是:呋喃西林1%,替硝唑0.3%,Tween-80 32.5%,Span-80 13.7%,橄榄油5%,蒸馏水47.5%(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用该配方制备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为O/W型,乳滴呈球形,分布均匀,无粘连,平均粒径为67.20 nm,乳液澄清透明,避光保存时稳定性较好。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西安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92.9%,较清宫液对照组高7.2%;有效率为92.9%,与清宫液治疗组相同。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北京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66.7%,有效率为77.8%,均极显著高于宫速清溶液(P<0.01)。【结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研制成功,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一种外用的水包油(O/W)型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纳米乳,用于治疗宠物由真菌和螨虫混合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方法】以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CP)、特比萘酚(Terbinafine)、双甲脒(Amitraz)为主要成分,并从5种常用的油性物质和3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纳米乳的最佳配方;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分布,通过加速离心试验、光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试验考察其品质,通过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纳米乳的适宜配方(质量分数)为23%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5.4%乙酸乙酯、1%特比萘酚、0.05%双甲脒、0.05%丙酸氯倍他索和60.5%蒸馏水。其乳滴平均粒径为13.7 nm,分布均匀,品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纳米乳是一种品质稳定、使用安全的治疗宠物皮肤病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依据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依据维持纳米乳体系稳定性的能力大小,筛选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筛选出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的配方,并对复方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Zeta电位、粒径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0.03%、吡喹酮5%、蓖麻油10.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30%、丙二醇7.5%、蒸馏水46.67%。制备的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其中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为0.3mg/mL,吡喹酮的质量浓度为48mg/mL。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纳米乳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15.8nm。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 207mg/kg,属低毒药剂。【结论】成功制备出了复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纳米乳,该纳米乳是一种安全稳定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红霉素纳米乳制剂,并检测其体外药效。【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以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乙酸乙酯为油相、红霉素原料药为主药,制备红霉素纳米乳,并对其形态特征、稳定性和体外药效进行检测。【结果】红霉素纳米乳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红霉素1%,无水乙醇10%,Tween8030%,乙酸乙酯4.4%,去离子水54.6%。用该配方制备的红霉素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粒径为10~1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红霉素纳米乳经高速离心和在-4℃、室温、60℃条件下留样观察,均未见纳米乳发生变化。红霉素纳米乳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01563和0.125mg/mL。【结论】研制的红霉素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稳定性良好,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纳米乳处方,制备AMX-LH-NE,并对其结构类型、形态、粒径进行检测,利用HPLC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AMX-LH-NE配方为:冰醋酸10.00%,聚氧乙烯蓖麻油-40 31.65%,肉豆蔻酸异丙酯3.48%,阿莫西林原料药1.58%,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1.58%,蒸馏水51.71%(各组分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所制备的AMX-LH-NE为O/W型,澄明均一,分布均匀,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4.30 nm,多分散系数为0.03,约96%粒子的粒径小于18nm,稳定性参数KE较小,加速试验条件下稳定,光照颜色渐深。【结论】AMX-LH-NE的制备工艺简单,切实可行,制备的纳米乳稳定性良好,但需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9.
伊曲康唑纳米乳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伊曲康唑纳米乳并评价其质量,考察纳米乳中伊曲康唑含量。【方法】以伊曲康唑为主要活性成分,肉桂醛和乙酸乙酯为混合油相,EL-40为表面活性剂,异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伊曲康唑纳米乳的最优配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评价伊曲康唑纳米乳的质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考察纳米乳中伊曲康唑含量。【结果】经筛选,伊曲康唑纳米乳配方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为:伊曲康唑1.24%,肉桂醛4.58%,乙酸乙酯4.58%,EL-40 24.44%,异丙醇12.17%,蒸馏水52.99%。在TEM下,伊曲康唑纳米乳乳滴为圆球形,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14.48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4。制备出的纳米乳澄清透明、稳定性良好。测定伊曲康唑纳米乳中伊曲康唑含量的最佳波长为261nm,检测方法的专属性良好。【结论】伊曲康唑纳米乳稳定性好且制备工艺简单,用于测定伊曲康唑纳米乳中伊曲康唑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专属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甲酚纳米乳消毒剂进行质量评价和消毒功效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肉眼观察和离心法检测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外观性状和物理稳定性,染色法和稀释法鉴别其结构类型,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最后通过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研究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功效。【结果】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外观澄明、均一,离心不分层,为水包油型纳米乳,乳滴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34.89±3.56)nm,粒径呈正态分布;在37℃贮存90d,主药甲酚的平均含量下降了9.62%,稳定性良好。体积分数0.5%和1.0%的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分别作用3和1min以上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率均大于99.90%;体积分数1%和高于3%的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分别作用5和3min以上时,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均大于90%;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来苏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酚纳米乳消毒剂水溶性好,刺激性气味小,稳定性好,消毒功效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NATA-NE),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纳米乳和纳他霉素的优势,将纳他霉素制成水包油型NATA-NE,以酮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阳性药物对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M27A和M-38P,测定药物对3种受试菌株的MIC,并研究了NATA-NE的杀菌效果。【结果】NATA-NE对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MIC值为1,0.5,0.5 μg/mL;NATA原料药、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上述3种菌的MIC值分别为2,1,1 μg/mL;4,8,8 μg/mL和1,8,16 μg/mL,NATA-NE的MIC值均小于或等于其他3种药物。3种菌在2 μg/mL NATANE的作用下1.5 h后,均未见生长;NATA原料药则需要4 μg/mL、2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而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分别需要16 μg/mL、4 h和32 μg/mL、4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结论】临床使用NATA-NE治疗动物真菌病时,可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以降低成本和对动物不可预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配方,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形态和粒径分别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留样观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通过抑菌试验考察其体外药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配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吐温80 25%、无水乙醇15%、乙酸乙酯4.4%、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1%、蒸馏水54.6%。制备的纳米乳为橘黄色澄清透明液体,流动性良好,在透射电镜下其形态为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1 nm,分散性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有分层、絮凝、沉淀等现象发生,稳定性好。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对畜禽常见病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6,2,8,4,8 μg/mL;该纳米乳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425 mg/kg,属于低毒药物,安全性好。【结论】成功研制了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其稳定性好,体外药效明显增强,且低毒,有望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处方;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琥乙红霉素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琥乙红霉素2.8%、乳酸甲氧苄啶0.6%、EL-4035.2%、肉桂醛7.5%、蒸馏水53.9%。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分别为4、1、2和4μg/mL,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物组。[结论]该研究成功研制了琥乙红霉素纳米乳,其体外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有机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6种有机酸的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4.6 × 250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2.0),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建立了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38;~4.43;,检出限为0.012~2.291 mg/L,有机酸回收率为89.7;~105.8;.[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及灵敏度,适用于葡萄中有机酸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5.
快速检测大豆籽粒中十二种异黄酮组分的HPLC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快速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为大豆的异黄酮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大豆异黄酮12种组分为标准样品,利用HPLC技术结合吸收波峰鉴定的方法进行异黄酮组分的分析。【结果】不同异黄酮苷元组分黄豆苷元(daidzein)、大豆黄素(glycit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分别具有不同的最大紫外光谱吸收波长,分别位于250、257和260 nm左右。采用YMC-C18反相色谱柱,以含0.1%(v/v)乙酸13%~30%(v/v)的乙腈为流动相,在35℃柱温条件下,经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吸收检测,可以准确地定性和定量鉴定出12种不同异黄酮组分。【结论】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检测异黄酮含量准确、快速,适合大量样本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猪中性粒细胞为靶细胞,研究白芍制剂对其相关功能(呼吸爆发和弹性蛋白酶释放)及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后,以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弹性蛋白酶底物的减少反映弹性蛋白酶的释放量,以HPLC检测底物cAMP的变化反映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等。【结果】白芍制剂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P<0.001),3个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33.15%、45.96%和62.22%;对弹性蛋白酶的释放在低浓度时表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23.22%,在高浓度时表现促进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低、高浓度抑制率分别为13.24%和25.87%(P<0.01);HPLC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白芍制剂主要存在5种成分。【结论】白芍制剂对猪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弹性蛋白酶释放在低浓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芍制剂对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鹿根药材中槲皮素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根药材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色谱柱为 Waters XTerra RP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在0.086 6~0.86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68;,RSD为1.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测定鹿根药材中槲皮素含量,可为鹿根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蚊不叮霜中维生素B1含量。为高效、快速、准确测定蚊不叮霜中维生素B1的含量奠定基础。【方法】 UV法的检测波长为246 nm,采用百分吸收系数法计算维生素B1的含量;HPLC法检测波长为267 nm,色谱柱选用C18柱。【结果】 UV法在7.47~14.9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精密度实验RSD=0.30%,重复性实验RSD=1.04%,平均回收率105.13%,RSD=1.72%,样品在处理后30 min内稳定(RSD=0.91%);HPLC法在4.85~11.31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实验RSD=0.28%,重复性实验RSD=0.90%,平均回收率101.77%,RSD=1.93%,样品在处理后12 h内稳定(RSD=0.39%)。【结论】 HPLC法测得三批样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39、8.39、8.45 mg/g;UV法测得三批样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73、8.70、8.77 mg/g。UV法及HPLC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均较好,但UV法测得含量及回收率均偏高,测定准确度不如HPLC法,且UV法稳定性较差,故最终确定采用HPLC法测定蚊不叮霜中维生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的可靠性,建立一种可信度高、操作性强、适于监测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标准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牛血清蛋白(BSA),检验蛋白质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含量的干扰;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确认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葛根素含量的可靠性。【结果】在2~20 μg/m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浓度与其在250 nm处的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648x-0.0049,相关系数(R2)为0.999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480 μg/mL,具有精密度较高、准确度良好,且不受BSA干扰的特点。紫外分光光度法与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0%,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替代HPLC法进行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含量测定具有可信、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工厂中葛粉工业废水葛根素分离纯化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