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在稻瘟病菌入侵水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收集稻瘟病菌(Guy11菌株)液体培养的上清液,富集蛋白,经过烷基、还原处理和酶解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酶解肽段进行分离及鉴定,利用信号肽预测工具SignalP和蛋白质亚细胞定位软件Protcomp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0个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其中:24个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26个蛋白可分泌到胞外,3个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对其功能进行分类,发现多数为酶类,参与水解及能量代谢。这些酶类和蛋白的发现与进一步研究,将为揭示稻瘟病菌侵染的机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由稻巨座壳菌(Magnaporthe oryzae,俗称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水稻病害,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真菌病毒是指侵染真菌或卵菌并能够在其体内进行增殖的病毒,广泛存在于真菌和卵菌的主要类群中,某些低毒真菌病毒可作为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资源。笔者描述了稻瘟病菌中已报道的真菌病毒的形态、基因组结构及其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并对稻瘟病菌真菌病毒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对稻瘟病菌真菌病毒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稻瘟病菌真菌病毒的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稻瘟病菌分泌途径相关的调控因子分泌复合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基因定位初探.经同源比对获得稻瘟病菌中分泌复合物8个亚基的同源蛋白,通过在线工具分析蛋白结构域、构建系统进化树、预测亚细胞定位;利用公共数据库获得其在稻瘟病菌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此外,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稻瘟病菌分泌复合物亚基MoSec15可能定位于菌丝体的内膜结构中.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其在稻瘟病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技术是近 20 年发展起来的真菌研究中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 一,它作为一种转化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中,使人们对真菌基因组学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 利用 ATMT 获得随机的 T-DNA 插入突变体库,结合突变体菌株表型筛选,使许多过程的遗传基础得到阐明。 ATMT 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受体广泛,转化效率高以及转化子遗传稳定性高等优势。稻瘟病菌是植物十大重 要真菌之一,是引发水稻稻瘟病的病原真菌。目前,培育水稻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和环保的方法。通 过克隆稻瘟病菌相关致病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在解释致病机理和生理特性,以及培育抗病品种方面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的遗传转化为稻瘟病菌的插入突变、基因敲除和标记克隆等方面研究提 供了一个重要工具。针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原理、特点、步骤、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在稻瘟病菌功能 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稻瘟病菌等真菌的遗传转化方面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真菌M1的种类,明确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真菌M1的ITS测序,序列比对鉴定真菌种类.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M1发酵液培养稻瘟病菌,分析真菌M1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拮抗作用,计算抑制率.[结果]ITS序列比对确定该真菌M1为蜜环菌(Armillaria novae-zelandiae),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密环菌与稻瘟病菌平板对峙培养其抑制率为48.80%;当发酵液浓度达50%时,稻瘟病菌菌株Y92-66b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8.79%.[结论]蜜环菌对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稻瘟病生防菌的候选真菌.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安全生产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相较于药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复杂多样、杀菌剂过量施用、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小种变异迅速,品种的抗性往往只能维持 3~5 年。稻瘟病菌通过无毒基因的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逃逸或抑制水稻的免疫系统,实现侵染致病。目前已在稻瘟菌中鉴定出 26 个无毒基因,其中 14 个已被克隆,其在病原菌的侵染、定殖和干扰寄主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稻瘟菌效应蛋白和水稻抗性蛋白的互作分子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稻瘟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原菌的作用途径和植物抗病基因响应的免疫反应,以制定更高效、绿色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水稻细胞转运和分泌的过程、效应蛋白与抗病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和效应蛋白的区域性分布,讨论和展望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以期为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真核生物体内,F-box蛋白作为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kp1-Cullin1-F-box,SCF)的调节亚基,参与降解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为探究F-box家族基因MoFbc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侵染致病中的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o Fbc1蛋白结构域并构建进化树。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MoFbc1基因敲除及其回补菌株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MoFbc1敲除菌株在产孢、附着胞形成及致病性等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均无显著差异。但其在MM和RDC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下降,表明MoFbc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对部分营养物质的利用;突变体对细胞壁胁迫因子CFW、CR敏感,提示其细胞壁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基因MoFbc1调控稻瘟病菌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推测稻瘟病菌Subtilases家族基因可能在其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结合一些生物信息学的软件对稻瘟病菌基因组中Subtilases家族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进化分析及功能域分析,分析了Subtilases家族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重要性,并推测家族中不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参与的生理过程可能的异同之处,以基因MGG_07965.6为例,分析其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其基因表达产物确是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10.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通过G蛋白介导着多种生物学途径,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稻瘟病菌全基因组序列中可能的cAMP类GPC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cAMP类GPCR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阐述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磷酸甘露糖基转移酶PMT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序列比对分析方法,明确了稻瘟病菌PMT蛋白家族成员在氨基酸水平的保守性。研究发现它们与来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粗糙脉孢霉菌(Neurospora crassa)、玉米赤霉(Gibberella zeae)及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等丝状真菌的PMT蛋白高度同源;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稻瘟病菌PMT蛋白不含有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含有跨膜结构域,作用于内质网膜上,具有保守的PMT motif 和MIR motif。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PMT蛋白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预测里氏木霉QM6a的分泌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6a为重要的产纤维素酶工业生产菌株,为明确其内存在的分泌蛋白,对该菌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并明确其特征。利用SignalP、ProtComp等5个软件对该菌中9 143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预测,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大小分布情况、信号肽长度及其切割位点等性质进行分析。里氏木霉中含有分泌蛋白356个,其氨基酸长度、信号肽长度与其他植物病原菌不同;信号肽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与其他已经报道的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以及卵菌中分泌蛋白信号肽切割位点一致。通过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有效地实现了里氏木霉分泌蛋白的预测,也证明了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切割位点具有物种保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褐环乳牛肝菌作为针叶树种上重要的外生真菌,为宿主植物提供营养元素和水分,在此过程中,对于该菌分泌蛋白发挥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利用Signal P、Prot Comp等预测程序对褐环乳牛肝菌中18 303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找寻,明确其含有327个分泌蛋白,同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大小分布、信号肽长度、信号肽切割位点等进行分析,明确该菌分泌蛋白的氨基酸长度集中于51~450 aa,信号肽长度以17~21 aa的序列最为集中,其信号肽切割位点均属于A-X-A类型。通过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褐环乳牛肝菌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切割位点类型与其他已经报道的致病疫霉、粗糙脉孢霉、禾谷炭疽菌等分泌蛋白信号肽切割位点一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分泌蛋白在该菌为宿主植物提供营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体细胞突变体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叶钟音,杨荣明稻瘟病菌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病原真菌,由于它是一类极易发生变异的真菌,以及遗传的复杂性和生理小种的多样性,加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基因组的研究中还刚刚起步。目前,对其遗传学的研究,除利用有性...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菌假定的糖基水解酶62家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基水解酶62家族细胞壁降解酶系在稻瘟病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假定的糖基水解酶62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蛋白分泌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其中一个成员MGG_01403.6进行过量表达、基因敲除分析。【结果】该家族共有8个成员,均具有细胞壁降解酶(糖基水解酶62家族)保守结构域,且均为胞外分泌蛋白;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将这些成员分别聚类在两个进化分支中;成员间在不同侵染阶段表达模式有差异;MGG_01403.6过量表达和基因敲除均不影响稻瘟病菌的致病性。【结论】糖基水解酶62家族可能存在功能冗余作用,进一步的双突变或多突变可能是明确这类多基因家族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叶部病害,可造成玉米产量严重降低,其致病菌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可在叶片形成坏死斑,影响玉米品质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效应分子在植物病原真菌对植物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玉米大斑病菌Et28A菌株全基因组信息,利用Signal P、TMHMM、Protcomp、big-PI Predictor和TargetP生物信息学软件和预测程序对玉米大斑病菌中11698条蛋白序列进行候选效应分子预测,再通过对上述蛋白半胱氨酸含量、信号肽长度及冗余性分析,获得60个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分子,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玉米大斑病菌的候选效应分子,为进一步研究效应分子在病原菌与玉米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病原菌效应分子的预测及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胞周期的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是G1/S期转换的正性调控因子。Cyclin D3的失调在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成为肿瘤遗传学、肿瘤病因学等众多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获得Cyclin D3基因和蛋白序列的基础上,对其结构、性质以及与其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yclin D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一种真菌。稻瘟病菌致病性的深入研究,对抗性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谱系的划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对水稻稻瘟病有诱导抗病作用的有益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从辽宁西北地区采集的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No051进行16SrDNA ITS序列分析,同时采用抑菌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考察No051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诱导抗病效果。结果表明:该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38.75%,对水稻稻瘟病的诱导效果为76.82%。  相似文献   

20.
对稻瘟病菌菌株FJ81278进行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发现一个新的特异基因MoHsbA编码的蛋白具有疏水表面结合蛋白A(HsbA)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组中另外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也具疏水表面结合蛋白结构域.稻瘟病菌中的HsbA蛋白聚集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大的分支上,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