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豌豆产业化发展要求,在兰州秦王川豌豆育种基地对引进国内外的18份优异豌豆品种资源,以当地主栽品种半无叶型品种mz-1、普通蔓生型品种定豌1号为对照,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通过结果分析,筛选出优异品种(系)5个,可根据当地不同用途选择种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生长习性、粒型、粒色、百粒重、抗病性等方面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可用作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北苍术叶型变异类型和变异模式,以北苍术道地产区之一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北苍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叶形指数和各裂叶参数等主要叶型变异性状的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解析北苍术叶型变异模式。结果表明:叶完整型与裂叶型北苍术在叶宽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叶形指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叶宽与所有次裂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以叶宽增加为主的叶形指数变异对次裂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趋势分析显示,随着叶宽增加和叶形指数降低,次裂程度逐渐提高。综上分析,初步提出北苍术的叶型变异模式为叶完整型、浅裂型至深裂型;结合相关研究,推测北苍术叶型变异可能受逆境诱导,深裂型可能是北苍术潜在优势抗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出油药兼用优质红花种质资源,为选育适应新疆油药兼用优质红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 种质资源中生育期在80~90 d的有4份,90~100 d的6份,100~110 d的16份,110 d的以上的6份。参试材料的10个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9;花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29);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含油率和油酸,为3.47;聚类分析将 32份材料可以分为10大类,其中第一大类中以青海的材料为主;第二大类包含14份材料;第三大类3份材料;第四大类包括3份材料,主要来自山东。其他材料BXY11(甘肃)、BXY1(新疆)、BXY19(河北)、BXY3(江苏)、BXY8(浙江)分别成一类。【结论】 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是叶型倒披(90.6%)、籽粒壳性普通(87.5%)、花球性状圆锥(84.4%)、籽粒性状圆锥(87.5%)为主,新疆油药兼用红花品种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产量性状,且材料的聚类与其来源无明显的联系,但青海、甘肃、河南、山东的材料优先聚在一起,新疆拥有丰富的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且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4.
地方红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高效地利用红花种质资源,按照《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云南本地红花36份种质资源的12项形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标记记载,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欧氏距离和Furthest Neighbour法,根据红花形态标记的相似性对红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资源材料间形态性状差异明显,36份红花资源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4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缘除YN-2mr为浅裂外,其余均为锯齿;叶形以卵形居多,椭圆形及长椭圆形次之;种子形状为椭圆。第Ⅱ类群包含11份材料,主要特征为叶缘多为锯齿,深裂和浅裂次之;叶形及外部苞片形状均以披针形为主。第Ⅲ类群包含3份材料,主要特征是种子形状全部为月牙形,叶形多为卵形,花色多为橘红色。第Ⅳ类群包含8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缘为全缘和锯齿各占一半,叶形多为椭圆形,披针形和卵形较少;叶刺多为少刺,无刺次之;外部苞片刺数均为无,花色多为橘红,红色次之,果球大,单株果球数多,该类群材料宜作为育种杂交亲本予以利用。由此,明确了红花种质资源的不同类型,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配制组合,为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渝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渝茶树资源遗传多态性丰富,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占90.0%)。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41~0.87。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可将14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主要为保持了较多原始性状的乔木大叶型,第2大类又可分成4个亚类群,主要为小乔木或灌木中小叶型,多为川渝各地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由此认为: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其系统学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陕西安康市、汉中市12个地点的88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隆起性、叶身及叶片着生状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35 1~1.037 0之间,平均为0.972 8,以叶色最高,叶形最低;变异系数在20.85%~48.52%之间,平均为35.50%,以叶色最大,叶形最小。基于6个描述型表型性状将88份茶树资源聚为4类,无独立组存在,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豌豆生产和研究概况及半无叶型豌豆生产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豌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研究并推广直立抗倒伏的半无叶型豌豆品种是充分挖掘我国豌豆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靖豌2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豌豆品种,生育期164 d,半蔓生株型,普通叶型,株高82.1 cm,分枝数2.5枝/株,有效分枝2.2枝/株,花色白色,结荚较好,实荚数11.7荚/株,实粒数45.0粒/株,单荚粒数3.6粒/荚,百粒重21.9 g,单株干籽粒产量7.8 g,平均单产2 458.kg/hm2,籽粒球形,粒绿色。其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田间综合评价较好,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稳定性强等优异性状,中抗白粉病,适宜海拔1 400~2 400 m的云南省豌豆主产区域种植,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形是大豆的主要形态性状之一。七十年代以来,推广的新品种和提供的试验品种均以尖叶型居多。尖叶特性与四粒荚有连锁关系,但叶型不同,在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方面的差异,需通过试验进一步比较。本试验通过对数对遗传基础不同的尖、园叶系的比较,来探讨叶型对大豆某些农艺性状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材料是1981年从F_4代12个组合的叶形分离系统中,每系选出若干尖,园叶单株。  相似文献   

10.
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鲜食豌豆品种,利用豌豆隐性基因易纯合、稳定快,其表象易观察,其性状表达易选择的特点,开展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应用研究,提高育种效率。以矮秆半无叶白花硬荚型白色圆粒豌豆品种和高秆普通小叶紫花软荚型麻褐色凹圆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开展半无叶型、矮株、白花、软荚等多个隐性基因遗传研究和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F1籽粒表现为白色和圆粒籽粒,植株表现为高秆、普通小叶、紫花、硬荚等性状;F2其籽粒颜色和植株表观性状经卡方检测,符合显隐性分离比3:1;叶腋花青斑与紫花颜色具有相同观测值,符合基因完全连锁效应;‘苏豌4号’的成功选育,为豌豆育种提供了多隐性基因的育种材料。综合利用多隐性基因表观选择可较早定向选择目标性状,对目标进行丰产性和抗性等方面的性状选择,以加快育种进程,特别是针对某些性状由一对或两对显隐基因控制的遗传表观选择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如花色、毛色、耳型、冠型。相对性状是指某一具体形状的不同状态,如猪毛色的黑色和白色,豌豆花色的红色和白色等。从个体间变异的连续性考虑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2.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红花紫荚高秆豌豆品种 Cv 13 和白花绿荚矮秆豌豆品种 Cv 4 两个亲本,选育适合在 广东种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红花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方法】以豌豆品种 Cv 13 和 Cv 4 为亲本,通过 正反交获得 F1 代后,再次种植,以红花、紫荚和矮秆 3 个性状为选育目标,从 F2 杂交后代中筛选红花紫荚矮秆 豌豆新品种。【结果】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高秆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离规律; 荚色与花色有关,红花对应紫荚,白花对应绿荚,而荚色由质量性状控制。通过对 F2 代筛选得到两个红花紫荚 矮秆豌豆新品种,命名为 1 号和 2 号,对其相关表型和品质进行分析发现:1 号株高 94.00 cm,开红花结紫荚, 花青素相对含量 0.65;2 号株高 90.00 cm,开红花结紫荚,花青素相对含量 0.34。【结论】1 号和 2 号均是红花 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其中 1 号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中原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汇集和研究牡丹种质资源,研究牡丹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法分析收集到的牡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采用数量分类法进行品种分类。[结果]从种质资源圃的818个牡丹品种中鉴定出576个,其中早花品种58个,中花品种400个,晚花品种118个。早、中、晚品种的花色均以红色系、紫红色系为主。早花品种的花型以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分布较均匀,多数生长势较强;中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直立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圆叶型为主,生长势以中等为主;晚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为主,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叶型较多,生长势有弱化的趋势。[结论]解决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明确了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花色、花型、花态、株型、叶型、生长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速豌豆诱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率,建立豌豆高效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半无叶型豌豆品种‘陇豌1号’和蔓生型豌豆品种‘S3008’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培养基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陇豌1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较高,分别达到88.7%和76.7%,‘S3008’茎段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为86.7%和74.7%.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是MS+2mg/L TDZ+0.2mg/L 2,4-D;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2mg/L TDZ+1mg/L 6-BA,平均不定芽数为4.3;在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20g/L蔗糖+1.5mg/L ABT)上,生根率为74.0%,移栽后再生植株成活率达86.0%.两个豌豆品种都能得到再生植株且繁殖系数高.【结论】本培养体系适宜豌豆离体再生.通过染色体分析,再生植株染色体数和供体亲本材料一致,初步表明再生植株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与陕西豌豆相比,省外资源生育期短,株高低,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高。陕西以及陕南豌豆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省外群体,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陕南为高,其次是陕北、关中。省外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省内群体。省内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关中、陕北;省内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关中为最大,然后依次是陕南-陕北、关中-陕北。聚类分析将供试100份种质分成2类,第Ⅰ类主要由陕南、省外品种组成,第Ⅱ类主要由关中、陕北组成。聚类和三维散点图结果显示,陕南品种分布最为广泛,其次分别是省外、关中、陕北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而是相互穿插,界限模糊。【结论】省外资源的农艺性状优于省内资源,是陕西豌豆资源的重要补充。陕西豌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距离与品种的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明确山西省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及其数量性状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为山西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已编目入库的544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对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研究的8个质量性状,山西省半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大豆;太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山西省材料。4个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大豆的变异程度高于半野生大豆,山西材料的变异程度高于太原材料;初步推断37~38°N、112~113°E经纬小区为山西省野生大豆数量性状的多样性中心。利用30对SSR引物分析了49份山西太原野生大豆材料,共检测到20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4~11个,平均为7个;引物的Shannon-weaver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7451~2.1081,平均为1.5030;位点多态信息量(PIC)值的分布范围为0.3813~0.8575,平均为0.7007。【结论】表型和分子检测结果都表明,太原野生大豆材料的变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花卉也不例外。生物的变异是多种多样的,有了变异就有了选优的可能,就能促进物种进化,园林花卉植物中的自然变异,对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园林绿化中广泛地应用植物有益的遗传和变异,定向培育繁殖新性状的个体,能有效地提高绿化和美化的艺术效果。引起自然变异的原因多数是环境条件所致,如温度、紫外线等。由于长期的反复作用,导致物种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动而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SRAP标记对48份新疆野生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对SRAP引物共扩增产生了133条带,其中123条显示多态性,因此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狗牙根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83%,48份狗牙根材料的GS值为0.276~0.930,平均为0.700,各材料间差异明显,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391 4,表明有39.14%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60.86%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48份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为0.58时可被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材料例外。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资源角度评价丰富的西藏地方小麦品种资源,以促进西藏丰富的小麦资源在西藏小麦的遗传育种与改良中的合理有效利用。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571份西藏地方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共产生104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带纹,变异范围为0.1751%~89.14%,多样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0111~0.3679。每份材料谱带数目在9~23之间,平均每一份材料可分离出16.18条谱带;ω区存在34种变异类型,γ区存在20种变异类型,β区存在22种变异类型以及α区存在28种变异类型。ω、γ、β和α四个分区遗传多样性指数分0.1920、0.2432、0.2470、0.2100。不同生态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Ⅲ>Ⅰ>Ⅱ>Ⅳ>Ⅴ。在不同生态区内ω、γ、β和α四个分区也存在差异,均是ω区和α区变异类型多,均高于β区和γ区,但ω区、α区遗传多样性指数低于β区和γ区,也表明了在不同生态区内β区和γ区为遗传多样性丰度高,均匀度好。571份材料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7水平上时全部聚为一类。聚类分析表明,若以所有材料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24(L)为阈值,可将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