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淮北市城市近郊煤矿塌陷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实践项目,对农业园区废弃地整治、产业规划、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探讨,寻求煤矿塌陷区发展现代景观农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淮北市城市近郊煤矿塌陷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实践项目,对农业园区废弃地整治、产业规划、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探讨,寻求煤矿塌陷区发展现代景观农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淮北市利用煤矿塌陷区及建设现代农来示范区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目前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选择永城煤矿塌陷区天然鱼塘的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以相对无煤矿污染的商丘市天沐湖为对照,研究了永城煤矿塌陷区低浓度混合重金属污染对鲫鱼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永城煤矿塌陷区鲫鱼CAT的OD值(0.600)极显著高于天沐湖鲫鱼...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北部五沟煤矿一矿井的煤矿开采地表塌陷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的黏粒、含水量、总可溶性盐、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等,研究煤矿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时空变化,同时与非充填开采塌陷区和未塌陷区的采样断面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主导因子是区域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以塌陷盆地中央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梯度递减,充填开采与非充填开采结果一致;土壤黏粒、总可溶性盐、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等均存在流失现象,但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中的上述物质在塌陷盆地边缘呈缓慢富集,非充填开采塌陷区坡地土壤中物质流失量较大,时空分布不规律。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例最大的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使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该文就煤矿塌陷区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对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的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淮南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覆盖方式概况及其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淮南为高潜水位地区,煤矿塌陷后,矿区地表形态遭到破坏,煤矿附近的村庄、农田等渐渐被水淹没,形成永久性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其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微生物等也受到影响;土地利用/覆盖方式的变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碳循环,而且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尤其是氮循环、水循环、碳浓度、温度等因素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了煤矿塌陷区的碳循环.该研究为淮南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5,(1):96-97,112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例最大的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使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该文就煤矿塌陷区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对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的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百里杜鹃化育煤矿非塌陷区和塌陷区的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从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生活型、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矿区植物群落的科属组成较为简单;森林植被具有北温带性质;非塌陷区优势种是杜鹃和茅栗,在塌陷区内优势种只有杜鹃;非塌陷区相较于塌陷区更稳定;非塌陷区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普遍高于塌陷区植物群落.总体反映出采煤塌陷对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淮北市临涣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采用临涣矿塌陷区2004年的IKONOS影像和2014年的WorldView-3影像,结合eCongnition分类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临涣矿塌陷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净减少43.7%,其中约有236 hm2的耕地转化为塌陷区、126hm2耕地用于堆放粉煤灰与煤矸石和359 hm2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与居民区等;塌陷区的面积由2004年的96 hm2变成2014年的443 hm2,大幅增加了246.6%.该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煤矿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政策.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淮北市临涣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采用临涣矿塌陷区2004年的IKONOS影像和2014年的World View-3影像,结合eCongnition分类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临涣矿塌陷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净减少43.7%,其中约有236 hm~2的耕地转化为塌陷区、126 hm~2耕地用于堆放粉煤灰与煤矸石和359 hm~2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与居民区等;塌陷区的面积由2004年的96 hm~2变成2014年的443 hm~2,大幅增加了246.6%。该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煤矿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政策。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煤矿塌陷区调查研究之后,因地制宜地用畜牧、水产科技和配套方法,对烈山塌陷治理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开发利用试验,经三年多实践,证明适于发展畜禽、水产、饲料加工等业生产。从而为全面开发利用我国煤矿塌陷区,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对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采煤塌陷区后湖村塌陷土地综合治理调查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后湖生态园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塌陷区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治理效果的对策,对安徽省煤矿塌陷区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对鱼类肝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初步研究了永城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对鱼类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塌陷区鱼类肝细胞DNA损伤程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当地采煤塌陷区的水污染较严重,对鱼类肝细胞造成了损伤。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煤矿塌陷区的基本现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塌陷区治理主体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不清、行政角色盲目所造成。提出了政府在塌陷区治理中应坚持"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理念,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实现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出适宜煤矿塌陷区复垦的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牧草混播比例,探讨不同混播比例对煤矿塌陷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塌陷区的试验样地播种了7种混播比例的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以及煤矿塌陷区土壤养分(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5∶5混播比例中各项指标均最优;紫花苜蓿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6∶4混播比例中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最优;土壤中的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0~10 cm中均高于其他土层,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6∶4混播比例的各土壤养分最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煤炭开采随之加大,造成煤矿所在地区土地大片塌陷,形成大小深浅不等的水域.为保护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土地复垦,建设生态公园,渔业养殖等,开拓出一条独特的塌陷区经济发展模式.塌陷区网箱生态养殖鳙鱼就是其中一种,此方法利用塌陷区中水质较肥水域进行不投饵或少投饵的流水养殖,生产出品质好、竞争力强的商品鱼,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永城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对鲫鱼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以相对无煤矿污染的商丘天沐湖为对照,以煤矿污染较严重的永城煤矿塌陷积水区为研究样地,研究永城煤矿塌陷区水质对鲫鱼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天沐湖相比,永城煤矿塌陷区样地鲫鱼的红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但白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白细胞分类计数统计结果看,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血栓细胞极显著减少(P<0.01),单核细胞显著减少(P<0.05);嗜中性粒细胞虽有减少,但两地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永城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已造成鲫鱼外周血细胞数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淮北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为主的新兴工业能源城市,煤矿塌陷区,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成为该市普遍关注的“三大公害”。随着煤炭、电力工业生产的发展,煤矿塌陷区面积、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逐日骤增。据统计,全国因采矿、挖损、压占将塌陷土地3000多万亩,仅淮北矿区自1959年建矿以来,截至1989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约10万亩,预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了煤矿后期治理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塌陷区的修复治理技术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以淮南大通湿地为例,探讨了采煤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修复措施,为今后相似条件下塌陷区的修复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