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河南省南部为马尾松的分布北界,淮河流域上游的桐柏县淮源镇、驻马店市薄山林场两地广泛分布有马尾松林,对其林内的林窗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平均林窗大小为46.2 m2;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幼树、物种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森林更新;林窗面积分别为40~60 m2时,森林更新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不一定对马尾松有利。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形成适当大小的林窗,以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2.
热带森林窗湿热季气温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窗是群落演替的起始地,其本身的特征影响着环境因子,进而影响森林的结构、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等,利用西双版纳湿热季次生森林窗的实测气温资料,探讨该林窗气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次生森林窗4个方位不同位置的气温日变化具有2-3个峰值,日平均气温的高低顺序是林窗边缘>扩展林窗边缘>林内;林窗内气温日较差较小,林窗内不同位置相对林窗中央具有增加低温和降低高温的效应,这种增温效应(0.4-0.6℃)较降温效应(-1.4-1.5℃弱,其结果可为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及森林群落的演需求量民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秦岭中龄华山松群落林窗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中龄华山松群落的林窗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华山松群落的林窗大小为25~160 m2;林窗形成方式中,人为采伐占63.5;林窗制造者基部直径在10~20 cm的比例比较大,占50;华山松群落的林窗内更新幼苗较多,林窗更新较林下更新好.  相似文献   

4.
林窗干扰对森林更新及其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窗干扰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维持森林的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成果,在系统阐述林窗形成原因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林窗干扰条件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森林微环境的差异,指出林窗大小、形状和边界木特征是造成环境异质性的最直接因素。并从干扰和更新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林窗特征与种子扩散、植物多样性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关系,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林窗理论对于森林经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永祥  张巧明  岳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8-2609,2734
研究了小陇山地区辽东栎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辽东栎林林窗大小面积为17.7~157 m2不等;林窗内光照没有达到潜在的最大光照值,开敞度仅为0.4~0.8;林窗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是砍伐,占58%;形成木以辽东栎为主,占69.7%,形成木数量多为1~2株;林窗内辽东栎幼苗更新较差,开敞度对幼苗更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林林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龙井市勇新林场蒙古栎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蒙古栎林林窗大小面积为16.5~134.6 m2不等;林窗内光照没有达到潜在的最大光照值,开敞度仅为0.5~0.9;林窗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砍伐,占50%;形成木以蒙古栎为主,占68.4%,形成木数量多为1~2株;林窗内蒙古栎幼苗更新较差,开敞度对幼苗更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菜复合经营模式构建对促进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林窗大小对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生长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林窗(平均光照强度763 molm-2s-1),小林窗(平均光照强度245 molm-2s-1)和林下(平均光照强度89 molm-2s-1)3种生境对白背三七生长、光合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林窗的杉木林下,生长在较大林窗内(面积12~16 m2)的白背三七叶片光合速率、株高、地径、分枝数,叶片钾、磷、维生素C以及缬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等水溶性氨基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而较小的林窗(面积小于9 m2)对白背三七生长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林窗大小对白背三七生长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但在郁闭度大于0.8的杉木林下并不适宜直接套种白背三七,对现有杉木人工林进行适度间伐,提高林下光照条件,将有利于林菜复合经营系统发展。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幼苗进行生境选择移栽研究,把多花山矾幼苗分别置于森林生境及人工遮阳生境中,测定其基径、株高、叶片数、比叶面积、根冠比、质量相对生长率、总生物量和存活率等生长参数,以掌握幼苗致死原因及更新特征,了解森林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多花山矾幼苗移栽到不同森林生境后,各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心最大,林窗边缘次之,林冠下最小,比叶面积则相反。在人工遮阳生境中,多花山矾幼苗生长参数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而比叶面积则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在相近光照强度下,人工遮阳条件下多花山矾幼苗的各项生长参数均高于森林林窗生境,幼苗的生长比在自然森林生境中生长得更快。在1层(28.36%)和2层(8.10%)遮阳网条件下,多花山矾幼苗的生长参数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最大,但在3层(2.37%)遮阳网条件下,在不同水分梯度处理中,多花山矾幼苗的生长参数没有规律。在1层遮阳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20%(干旱胁迫)时,多花山矾幼苗的生长参数一般都较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多花山矾幼苗生长都随光照的增强逐渐加快,林窗中心对多花山矾幼苗生长最有利。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干旱胁迫可以抑制幼苗的生长发育,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幼苗的定居和生长,但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对土壤水分梯度的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 运用样方法和树木年代学方法, 调查了样地中6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内扩展林窗(≥50m2)特征, 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林窗平均密度为7.67个/hm2, 平均产生速率为0.08个/(hm2·a), 干扰频率为0.42%/a, 干扰周转期约240年。林窗形成树种主要是红松(50.22%)、臭冷杉(9.78%)、枫桦(7.78%)以及腐烂程度较严重而无法判别的树种(10.44%), 死亡方式主要为干基折断(54.9%)。林窗由多种死亡方式共同形成, 3种以上形成方式占70.83%。每个林窗形成木平均为9.38 株, 且腐烂等级较高。小径级木是林窗形成的受害者, 而不是贡献者; 针叶树对林窗形成的贡献远大于阔叶树。林窗边缘木平均胸径为46.68cm, 平均树高23.6m, 以红松为主(63.08%)。边缘木中臭冷杉生长最快, 红皮云杉和色木槭生长最慢。不同等级林窗内形成木和边缘木的种类和组成相似, 林窗形成木界定标准对判定林窗形成方式影响很大。综合多种方法调查大、中型林窗及大径级形成木, 可提高林窗干扰历史重建及成因判定的准确性。此外, 利用分层解析法可将发生过2次或多次干扰的大、中型林窗形成与发展过程动态解析, 这对理解林窗干扰动态及森林群落演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的不同胖大海优势度林分林隙内胖大海更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优势度林分林隙下胖大海更新种群的生命表、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更新密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优势度等级林分中胖大海SL1的个体株数最大,其中SL1到SL5的个体数量单调递减, SL4至SL5呈较为稳定状态;在优势度3级林分胖大海SL1的死亡率为0.358,均小于优势度2级林分的0.480和1级林分的0.413,而胖大海SL2至SL4的死亡率均大于优势度2级和1级林分;在不同林隙大小等级中胖大海幼树幼苗的空间分布型均呈聚集型;在优势度1级林分中,胖大海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更新平均密度单调增加,林隙面积<80 m2时,胖大海幼树幼苗的平均密度均较小,林隙面积401-500 m2时,胖大海幼树幼苗平均密度达到峰值,在优势度1级和3级林分中胖大海幼树幼苗生长发育最适林隙面积为401-500 m2,但优势度2级林分中林隙面积为201-300 m2最适于胖大海幼树幼苗生长。虽然,胖大海幼树幼苗耐荫,需要光照强度不高,但林隙面积过小,光照强度过弱也不利于胖大海幼树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程琳 《农业展望》2013,9(3):35-38
详细回顾了中国建国以来林业发展过程中林权政策的历史变革,梳理了各个时期林权政策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林权政策演变的合理性及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中国林权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变动过程,而最终的走向即由"分"到"合",既是经济合理的,也是市场配置和利益驱动下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决机采茶鲜叶中混有不同等级的茶叶,且混杂度高、物理特征分类精确度低的问题。方法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和边缘特征融合的方法。试验采集3种不同等级的茶鲜叶,对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尺寸归一化和去噪等处理,再进行颜色特征和边缘特征提取。通过参数的修改和测试,构建最优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并且同K最近邻、SVM分类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特征融合之后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45%,比单一颜色特征和边缘特征的分类准确率分别高7.14和9.34个百分点;比K最近邻和SVM分类器准确率分别高15.38和5.49个百分点。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对茶鲜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进行精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约有高等植物114科、334属、667种及变种,分别占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科的51.12%,属的34.33%,种的24.60%;占河南等植物科的5.47%,属的25%和种的14.02%,组成本区杂木林植物的优势科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豆科等4科,合计199种,占本区被子植物总种数的32.4%,杂木林植物以温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热带分布类群,它体现了本区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边缘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显示出多方交汇和一定的古老性。本区杂木林群落垂直分布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际观测调查出发,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混农林的各结构因子指标与防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木平均胸径、林木覆盖度和林木分布度三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混农林结构特征与防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 影像的多种特征信息,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在空间维上分析影像的纹理特征信息和地形指标信息,时间维上分析植被的生长规律和地表温度信息,统计分析植被的特征信息差异,利用决策树方法对该林区的森林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为87.80%,卡帕系数为0.851 0,其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其他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达到80%以上。在分类决策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种数据特征信息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该结果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植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大区域尺度的森林动态信息监测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青檀林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青檀林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共有植物171种,分属68科,131属,以单叶、全缘叶、草质叶为主要特征,在青檀林中,各个层次优势种明显,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其重要值较大;青檀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在3.30-4.49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5-0.14之间,均匀度在0.56-0.77之间,种间相遇概率在0.87-0.93之间,而且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纹理特征是遥感影像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研究对象,利用CBERS-02B星为遥感数据源,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影像纹理特征。根据纹理参数的标准差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对纹理参数进行了筛选,并对竹林和针叶林的均值和方差的季相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5月、8月和12月之间,竹林均值逐渐减小而针叶林在8月份出现峰值,针叶林标准差逐渐增大,而竹林在8月份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的结构和多样性影响,在云南松纯林内设置抚育间伐和未间伐的定位观测样地和临时样地,通过对所设置的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分析,并以空间代时间对同一立地条件中抚育间伐22 a后的云南松林及未间伐的云南松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2 a后云南松林相较为整齐,林内乔木幼树出现,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林木生长加快,其树高增幅达26%,胸径增幅达28%。对树高结构来说,林木株数在每个径阶上的分布趋于正态分布。间伐使云南松密度降低,林内灌草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在短期内,灌草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增加,草本层增加尤其明显,其种群数量、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增幅分别达100%、150%、40%、53%、106%,并随着云南松纯林间伐年限的增加,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闽北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闽北天然阔叶林乔木层垂直层次明显,一般可分2~3林层;全林树高变动大,其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树高变动系数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最高层),第Ⅲ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减小,第Ⅰ及第Ⅱ林层树高变动系数随主林层平均年龄增大而增大;各林层株数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是:第Ⅰ层>第Ⅱ层>第Ⅲ层,各林层蓄积组成总体变化趋势正相反;第Ⅱ及第Ⅲ林层株数组成占全林的31~36%,蓄积组成却占9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