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山东省第三次荒漠化调查监测数据和聊城市1961~2005年的气候资料,对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大风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聊城市荒漠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荒漠化过程与气温和大风密切相关,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较为复杂;(3)春季气温的快速回升、降水显著偏少、大风以及蒸发量急剧上升造成的气候干燥对荒漠化的影响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魏占雄  舒贵清  王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1-18813,18823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区气象站197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对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木格滩荒漠区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春、夏、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日照时数则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各月来看,12月负趋势最明显,8月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M-K突变检验表明,春季日照时数在1999年且夏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平均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沙尘暴日数的增加以及降水量的波动变化是造成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雪艳  姚国友  田广元  杨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94-18896,18903
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6年43个气象台站大风、气温以及全球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差值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大风的多时间尺度和空间的气候变化特点、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东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风气候趋势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3 d/10 a,且在1988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由大风偏多期转为大风偏少期。东北地区大风与全球气温、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风偏多期与冷期相对应,大风偏少期与暖期对应,东北地区大风由多转少与东北地区气温由低转高同步发生。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甘德、河南1981—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风日数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7年青南高原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近37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473℃/10年;四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冬季增温最明显。近37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28 mm/10年。近37年日照时数呈现略微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756 h/10年;各月日照时数分布均匀;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4.886 d/10年;冬春季大风最集中,占年平均大风日数的73.4%。  相似文献   

6.
共和盆地防沙治沙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土地严重沙漠化地区之一,尤其以塔拉滩、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木格滩以及沙珠玉地区风沙危害和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和龙羊峡库区的安全运行。加快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研究遏制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共和盆地沙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之所在。对共和盆地防沙治沙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高寒干旱沙区防沙治沙的方法和策略,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克拉玛依区和百口泉气温、降水、大风等气象要素,研究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地区植被覆盖量有所增加,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极端高温日数与低温日数减少,大风日数减少,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均有所增加,各种气象条件向好发展,使克拉玛依的生态、气候环境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0℃/10年,且这种增暖趋势存在突变,四季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特点为中北部增温速度比南部快。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 mm/10年,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增加速度快、中部增加速度慢。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以夏季减少最显著;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呈增加趋势、中北部呈减少趋势。年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 d/10年,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上呈自南向北减少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化特点。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共和盆地46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共和盆地46年来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50年来,春、夏、秋、冬季和年度气温分别以0.21℃/10年、0.27℃/10年、0.38℃/10年、0.53℃/10年、0.35℃/10年的趋势增加;年度降水以0.38mm/10年速度增加,年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基本经历了一个"多—少—多—少"的"冷湿—暖干"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是荒漠化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对46年来影响荒漠化的因子定量分析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1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贡献率是45.42%;第2主成分中的降水量、大风日数、气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4.63%;第3主成分中的自然、人为因素,贡献率为15.0%。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和林格尔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蒸发量、大风日数、无霜期日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和林格尔县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和林格尔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0.43℃;年降水量1971-1990年为下降趋势,1991-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年蒸发量1971-2000年为下降趋势,2001-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大风日数在1~38d;无霜期107~212d。  相似文献   

12.
近45年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与沙漠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似,说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3.
吴良林  周世武  郑士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87-11790
以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为例,应用基于回归统计的气候模型,结合DEM/GIS提取高程、坡向等气候地形因子,计算获得研究区山地气候空间分布数据,并结合桂西北2008年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土地石漠化与山地气候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桂西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发生率随年均气温升高呈平缓增大,并随年均降水量增大呈较快速增大态势;在主要的年均气温区内,河池市的石漠化发生率从29.4%变化为34.4%,变化幅度为5.0%,而在主要的年降水区中,石漠化发生率从18.2%变化为42.8%,变化幅度为24.6%,降水量因子对石漠化的影响大于气温因子。桂西北土地石漠化与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比湖沙漠化自然和人文影响因子,确立该地区沙漠化定量指标.[方法]根据此定量指标利用主分量方法对艾比湖地区沙漠化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69.21;, 其中,自然因子中蒸发、大风日数、年均温的负荷量高于人为因子,但差距不大,表明流域沙漠化过程是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与人为活动中共同影响下发生的;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5.37;,人为因子中牲畜数量、城镇化率、人均GDP 明显高于气候因子,表明在流域气候向暖湿方向变化时,人为活动却继续影响着沙漠化的过程,并且作用较大.[结论]根据研究区沙漠化现状,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及艾比湖地区特点,提出今后沙漠化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连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异常偏少,相对湿度和雷暴日正常,大风日偏少,大雾日偏多,无霜期偏长。气象灾害较多,年内发生持续低温、雪灾、海冰、冰雹、大雾、暴雨、大风、雷电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农业、林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且低温寡照,农业收成正常,气候上属于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10年三门峡市月降水和月气温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极端气候异常的定义,对降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变化呈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有上升发展的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最大,春季气温变化显著;月平均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对苹果业的影响表现在:降水减少造成干旱频繁发生,气候变暖使得果树物候期提前,春季增加了苹果冻害的几率。针对降水、气温等不利影响,提出苹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明  杨占婷  孙松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151-153,163
通过对十堰市2010年10月~2011年6月特大干旱的气候分析,认为此次干旱经历了形成、发展和严重成灾3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干旱持续时间长、总降雨量少、降水过程少、气温异常高、蒸发量大。十堰市气象部门对此次干旱采取了以下措施:准确预报、气象服务、人工增雨作业、指导抗旱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高永刚  姜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3-11565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宝清县、七星河湿地的气温、降水量气候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七星河湿地气温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气温变暖趋势总体一致;气温升高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气温最显著、年平均气温次之、再次是年平均最高气温;七星河湿地对当地(宝清县)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宝清县、七星河湿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七星河湿地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总体下降趋势下,七星河湿地的保护在水资源方面可能面临着缺水条件的制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充分利用云水资源可能是解决七星河湿地将面临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对柑桔病虫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桂林地区气候适宜柑桔生产,柑桔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在广西各县都有大面积种植。病虫害对柑桔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分析表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温度是影响柑桔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子,湿度、降水、大风、日照对柑桔病虫害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柑桔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柑桔生产趋利避害,夺取丰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