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种子磁化技术可用于处理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花生、豆角、白菜等作物的种子。经磁化处理后的种子,前期发芽势增强,发芽快,发芽率和幼苗素质提高,苗齐苗壮;中期作物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能缩短生育期:后期籽粒饱满.成熟度高。磁化后可使玉米增产11.8%.大豆增产11.5%.水稻增产18%.高粱增产8.5%。  相似文献   

2.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P肥基础上,配合每亩施用100-200kg磷石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钙、硫和磷等养分,改善了蔬菜作物对钙素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明显促进了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NP肥+磷石膏处理比单施NP肥处理产量显著提高。甘蓝增产10.8%-13.1%,番茄增产9.6%-10.8%,芹菜增产9.2%-10.4%,白菜增产9.8%。经方差分析达到1%和5%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施用磷石膏改善蔬菜产品品质,适量施磷石膏对土壤主要农化性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复合电场处理农作物种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电场种子处理机对水稻、油菜、棉花、芝麻、花生、玉米、大麦、小麦、蚕豆等作物种子的处理结果: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不同作物其提高程度不尽相同;在田间表现株高普遍降低2~3cm,千粒重均有所提高,而对穗长、有效分蘖、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及每穗粒数等没有明显变化;对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及不同作物的增产效果不一致,处理的“湘裸大麦”增产达10.70%,“黑大麦”增产为3.05%,小麦增产4.35%,而蚕豆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达28.30%。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兴物理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养分的高效利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养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较单作玉米增加38.73%和23.4%,增产显著。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作物,间作作物根际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较单作分别增加2.3倍、94.58%、53.38%、22.45%。有利于土壤中复杂态氮磷化合物转化为可给态的无机化合物,加速氮磷的分解和转移,提高根际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整个间作系统有明显的地上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3a不同轮作组合系统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主要种植的6种粮、菜作物组成的轮作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半干旱区连续3 a进行不同轮作方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系统等价产量、等价产值、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应当地旱作农业生产的最优粮菜作物组合模式。结果表明,系统等价产量最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甘蓝→甘蓝,产量达到45 014 kg/hm2,其次为玉米3 a连作和谷子→甘蓝→甘蓝组合模式,最差的处理组合为谷子→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仅为10 965 kg/hm2;系统产值较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菜豆→甘蓝、谷子→甘蓝→甘蓝、谷子→菜豆→甘蓝和玉米→甘蓝→甘蓝,产值均高于187 500元/hm2,菜豆连作表现次之,产值最低的是玉米→大豆→大豆组合,仅为39 465元/hm2;系统耗水量较低的组合模式为谷子→甘蓝→马铃薯、玉米→甘蓝→大豆和玉米→甘蓝→马铃薯,仅为1 073 mm,耗水量较高的组合有谷子→大豆→甘蓝、玉米→马铃薯→甘蓝和谷子→菜豆→甘蓝,最高与高低耗水量最大相差189 mm;系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轮作组合为玉米→甘蓝→甘蓝和谷子→甘蓝→甘蓝,玉米→甘蓝→马铃薯的表现次之,大豆连作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合以上4个方面所筛选出表现较好的轮作组合有:玉米→马铃薯→甘蓝、玉米→马铃薯→菜豆、玉米→甘蓝→马铃薯。  相似文献   

6.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省三大土类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进行了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均有增产效果,但不同土类、不同作物增产效果不一。总的来看,夏大豆>夏玉米>冬小麦;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除洛阳褐土玉米外,单用秸秆还田就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但三种作物都是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或施钾配合秸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小麦、大豆的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2015年就不同前茬作物对玉米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变化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当地玉米选择适宜的前茬作物以及合理的种植模式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大豆茬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为12 256.91 kg/hm~2;玉米连作的产量仅次于大豆茬,而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4.07 kg/(mm·hm~2);甘蓝茬玉米产量最低,且植株性状、土壤贮水量等均低于其他处理。因此,在轮作时,玉米应避免甘蓝茬,可实现旱地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硬茬复播玉米和大豆田主要杂草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硬茬复播田杂草种类达15科27种。采用除草剂JNH-1,JNH-2或JNH-3进行苗前土壤处理,对已出苗和未出苗的杂草皆有极显著防效,一次用药不仅可保证作物苗期免遭草害,而且对作物生育后期的杂草也可达到有效控制。所用除草剂均对玉米、大豆安全。由于有效减轻了草害和虫害,大豆平均增产19.4%,玉米平均增产26.2%。  相似文献   

9.
选用甘蓝和番茄种子作为供试材料,观察了沙床、纸床、KNO3溶液处理纸床3种不同发芽床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沙床和KNO3溶液处理纸床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甘蓝种子和番茄种子在沙床上的平均发芽率比纸床分别提高8.75、11.75百分点,在KNO3溶液处理纸床上的平均发芽率比纸床分别提高5.75、12.00百分点。甘蓝种子在沙床中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84.75%,番茄种子在KNO3溶液处理纸床上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5.7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在甘肃省天水市南部山区开展葵花后茬种植玉米、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大豆、胡麻6种不同作物,研究葵花后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后茬种植玉米、冬小麦和马铃薯其生育期提前1~3d,大豆生育期延长2d,冬油菜生育期影响不明显。葵花茬口种植马铃薯,其产量较玉米茬口和马铃薯茬口增产效果明显;玉米、小麦、大豆、胡麻4种作物其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冬油菜产量变化不显著,马铃薯重茬种植对其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3株烟草内生细菌促进作物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漂浮育苗试验以及大田试验,研究了烟草内生细菌YN201408、YN201442和YN201448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菌悬液均可促进烟草、番茄、白菜、玉米和油菜的生长,其中YN201448对烟草和番茄的促生长效果最好,YN201408促进白菜生长的作用较大,而YN201442对玉米和油菜的促生长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复种作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地施肥、复种时间、复种品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青贮玉米、早熟油葵、早熟小黄豆、大白菜、青萝卜、菠菜、香菜(芫荽)等作物的复种技术;从育苗时间、复栽品种、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葱、韭葱、甘蓝、黄瓜、西芹、西瓜等作物的复栽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作物对砷吸收累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玉米、白菜和番茄对砷吸收累积特性的差异,为蔬菜安全评价、育种和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白菜、番茄为试验材料,开展水培试验,研究3种植物在不同砷浓度(0、0.5、1.0、1.5、2.0、2.5mg/L)处理下株高、根长、生物量、转移系数、根冠比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下玉米、白菜、番茄的株高均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生物量的影响为番茄〉白菜〉玉米;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的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白菜和番茄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砷浓度〈1.5mg/L时,玉米、白菜、番茄的根冠比随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砷浓度〉1.5mg/L时,乇米、白菜、番茄的根冠比随砷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砷对植物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以通过株高、根长、生物量、转移系数、根冠比等效应指标来判断植物对砷胁迫的敏感程度,鲜重可作为砷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6%丁噻隆悬浮剂土壤残留1个月后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低剂量850 g/hm2(a.i)下,可以安全种植荷兰豆和花生;在中剂量1 700 g/hr2(a.i)下,可以安全种植荷兰豆;在高剂量2 550 g/hm2(a.i)下,菜心、菠菜、青菜和白菜均产生很严重的药害,不能种植,玉米和花生产生严重药害,不能种植,而对荷兰豆产生相对较轻的药害,最好不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玉米、绿豆和菜心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茶皂素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及根伸长的影响情况,同时研究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范围内,茶皂素溶液对玉米、绿豆和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及根伸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绿豆种子发芽率除外),0.2%处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达33.1%以上,其根长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对玉米和菜心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率达10%;茶皂素对种子发芽率及根长抑制作用的强弱与种子类型有关,整体来说,茶皂素对3种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菜心>绿豆,对3种种子根伸长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菜心>玉米>绿豆。茶皂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中部东山旱作区多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过试验与示范,探索出多种适宜山西中部旱作类型区的多作高效种植模式,即粮经结合型的谷豆覆膜条带模式、(鲜食)玉米套种蔬菜模式;纯经型的甘蓝套种苤蓝模式、覆膜番茄套作萝卜模式;经饲结合型的饲草作物套种大豆、饲草作物套种马铃薯模式、饲草作物套种西葫芦模式。重点介绍了几种成型模式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及关键栽培技术。部分模式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优势明显,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填闲作物时不同深度土壤氮转化迁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填闲作物对土体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收获后取植株样测定植株全氮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旱地红壤上填闲作物干重、全氮含量和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紫色土。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吸氮规律存在差异,红壤上小白菜吸氮量最高,为68.52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43.93kg/ha;紫色土上萝卜总吸氮量最高,为48.78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24.22kg/ha。6种填闲作物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萝卜〉大白菜〉红薯〉小白菜〉玉米〉水稻。【结论】适宜与烤烟轮作作物为萝卜,其全氮吸收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8.
以单位叶面积取食点数、虫道数等为选择性指标,在室内和田间就美洲斑潜蝇对3种作物15个品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差异显著,其中对黄瓜品种夏丰1号,番茄品种L-402和菜豆品种地豆王2号选择性较强,对黄瓜品种西农58,番茄品种毛粉802和茸粉的多毛株型以及菜豆品种95-33架豆王选择性较弱;对不同作物的选择性差异亦显著,在苗期选择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菜豆>番茄(除多毛株型外)>黄瓜>番茄多毛株型,在成株期由强到弱依次为菜豆>黄瓜>番茄。  相似文献   

19.
为鉴别保水剂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产值的影响,以便于保水剂的应用与推广,在干旱半干旱区选择了西瓜、马铃薯和玉米3种作物,在干旱区选择了春小麦、向日葵、玉米和番茄4种作物,以不同作物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区西瓜的增产值最大,但马铃薯的增值率最高且节水效果最好。干旱区向日葵的增产值最大,但玉米的增值率略高于向日葵且有很好的节水效果。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值情况,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蒙古四大生态区(黄土高原、阴山北麓、燕山丘陵和大兴安岭)不同降水年型下主要作物(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和食葵)的适应性,为优化内蒙古主要作物布局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4个生态区的典型站点,应用验证后的APSIM模型定量6种作物的潜在产量、雨养产量和产量差,以此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减产率,评估其适应性并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解析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结果】(1)6种作物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0.1 d、8.9 d和1 322.4 kg·hm-2,NRMSE分别为14.6%、19.2%和22.6%,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区域各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2)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潜在干重产量分别为12 024±4 874、7 315±806、6 611±906、2 424±326、2 721±205、4 905±428 kg·hm-2,莜麦与食葵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阴山北麓,其他4种作物的最大潜在产量在黄土高原。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雨养干重产量分别为3 056±2 902、3 337±1 608、2 974±1 677、912±511、869±618、1 508±984 kg·hm-2,6种作物的雨养产量自西向东递增,在大兴安岭达到最大值。玉米、马铃薯、莜麦、油菜、油葵与食葵的产量差分别为8 968±5 844、3 978±2 358、3 637±2 122、1 512±832、1 852±749、3 397±1 328 kg·hm-2,除玉米与莜麦外的4种作物产量差自西向东递减,在大兴安岭达到最低值。(3)以雨养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减产率为干旱指标,并参考雨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在雨养条件下,黄土高原区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阴山北麓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丰水年则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燕山丘陵区枯水年各作物均不适宜种植,平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与莜麦,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大兴安岭区枯水年适宜种植马铃薯、莜麦、油菜与食葵,平水年与丰水年6种作物均适宜种植。(4)6种作物的相对蒸散与相对产量的线性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R2在0.84—0.99。作物对水分亏缺的敏感度为:油葵>食葵>玉米>莜麦>油菜>马铃薯。【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四大生态区不同降水年型下作物的适应性,6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雨养条件下,马铃薯在阴山北麓与燕山丘陵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莜麦在阴山北麓的丰水年型、燕山丘陵的平水和丰水年型以及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油菜与食葵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所有年型下均适宜种植,而玉米与油葵仅在燕山丘陵的丰水年,大兴安岭的平水年与丰水年型下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