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红花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植物黄金"。本文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资源、分类、国内外分布、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了藏红花资源匮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途径;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藏红花栽培技术,力求对藏红花目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对藏红花的观察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王桂芳,尚泓泉(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原产西班牙、法国、荷兰、印度等国家,经印度传入我国西藏,故称藏红花。藏红花以往头及花柱入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健胃镇静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8,(2):18-18
1藏红花比西红花好 藏红花和西红花是一种药材的2个名字。我国历史上西红花一直从西方国家进口。从印度经西藏进入内地,故叫藏红花,而不是产在西藏。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生态环境及治理入侵植物危害,需要对入侵植物开展大量研究。为了解我国关于入侵植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对2010—2020年我国发表的有关于入侵植物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了相关文献发文量、主要次要主题分布、来源期刊分布、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基金来源分布和作者分布等。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关于入侵植物的文献发表量为485篇,年度间总体呈现较为平缓的变化趋势;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为《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学报》,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植物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科;从基金来源方面看,有346篇文献获得了基金资助,且以国家级基金资助的文献居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有关植物入侵的研究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5.
红色金子——藏红花的市场前景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红花为单子叶鸢尾科的多年生球根类草本植物,其原生地在地中海沿岸及中亚西亚地区,历史上经由西域随佛教东传,从西藏引入,在我国被称之为藏红花、番红花或西红花。除作医用外,还是高档化妆品、香料和染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藏红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用价值,概述了藏红花资源分布及现存问题,认为可从采用栽培措施提高单产、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球茎、采用离体培养花柱一柱头状物和开发相同药用价值的植物等四条途径解决其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90~1995年期间我国的谷子(粟)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谷子文献量的分布,核心期刊的确定,论文内容的分布和文献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及研究领域等方面的分析结果中,基本上明确了近年来我国对谷子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我国猕猴桃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对国内90年代以来的猕猴桃文献进行了统计,分别从主题分类、年代分布、地区分布特征及核心作者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我国猕猴桃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环节、核心作者群、年代分布规律及我国1猕猴桃研究成绩突出的地区;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决策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藏红花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红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笔者从2013年开始引种藏红花,在单位进行栽培试验,现将藏红花的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地发展藏红花的种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彩色棉研究文献年代、研究领域、期刊分布、文献作者及其所在地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当前我国彩色棉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找出了我国彩色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环节,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癌症明显影响人类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而从蔬菜、草药和香料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治疗多种癌症。西红花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潜力,民间中医已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很多疾病。该文通过查阅知网、PubMed和SciFinder中相关文献和资料,获得西红花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介绍了西红花及其主要成分,并对国内外大量的体内、体外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藏红花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肿瘤活性,并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基于当前数据表明,西红花可被视为有潜力的候选临床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张兰杰  辛广  谷昊  陶宇 《特产研究》2006,28(3):36-37,43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藏红花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波长510nm,参比波长588nm,平均回收率98.63%。结果表明,藏红花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7.27%,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藏红花在贵州省种植历史很短,关于病害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研究也较少。目前,藏红花球茎腐烂病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成为种植方面的首要病害。该文通过对藏红花进行实地病害调查和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藏红花球茎腐烂病是由炭疽菌和镰刀菌交互侵染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gus基因导入经济植物番红花的叶鞘和叶、芽来源的愈伤组织块中 ,4 8h后染色检测到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 ,2 0d后仍检测到极少量表达 .研究发现 ,轰击前在加有 0 5mol L甘露醇的液体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处理 6h ,明显增加了gus基因表达的数量 ;选择 110 0psi× 9cm的轰击条件 ,转化效果最好 ;高浓度卡那霉素 (5 0 0~ 80 0mg L)可以作为筛选剂 .结果表明 ,基因枪法是有效的番红花遗传转化方法 ,gus基因可以作为番红花基因工程研究的报告基因 ,CaMV35S启动子能有效驱动外源基因在番红花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西红花“二段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君凤  王根法  吕伟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14-5215,5258
通过西红花栽培研究试验及示范推广,作者对西红花的药用价值、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浙江省西红花"二段法"栽培的技术措施。西红花在浙江高产栽培的关键是选用8 g以上的种球,11月上中旬田间露地种植,在科学的肥水运筹下越冬生长并发育形成新的子球,翌年5月植株休眠将商品用球采收放到室内通风阴湿的环境下催芽,10月底到11月采花。这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浙江省西红花产业发展及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番红花(GrocussativusL.)为灵敏类名贵药材.对番红花特征、特性及生育规律的观察和研究,并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的气候特点,提出球茎秋种夏收,露地越冬繁殖球茎:室内无土栽培,促使球室开花采收花柱,作两年生作物栽培.实施该技术后干花每公顷从原水平11.7kg提高到15kg左右,球茎有效繁殖倍数稳定在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西红花真菌性病害与生防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西红花药效物质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三是创制西红花脱毒新种质,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优质种源。本研究能为西红花真菌性病害防治、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表3参89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变异焊菜根上部的生长点为外植体,以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NAA、2,4-D、GA的MS、1/2MS或1/3MS为培养基,进行了芽伸长生长培养、芽分化培养和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2 MS IAA 0.2 mg/L是促进变异焊菜培养芽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 BA 0.5 mg/L NAA 0.1 mg/L GA 0.5 mg/L是变异焊菜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 MS IAA 0.5 mg/L是变异焊菜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变异焊菜试管苗移植后,有利的变异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番红花为名贵中药材,1979年起上海连续三年引进日本少量番红花球茎,引种获得成功。因球茎繁殖有效倍数低,大球茎难以繁殖,花柱亩产不高,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对番红花特征、特性观察与研究,为番红花高产栽培及无性繁殖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