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创新蓝莓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方法]以6个高丛蓝莓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授粉方式进行人工杂交,设5个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研究赤霉素对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选取即将开放的花蕾去雄授粉,以去雄后直接授粉的结实率最低,去雄后5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参试6个高丛蓝莓品种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坐果率不同且不呈正相关,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结实率有较大差异,薄雾×夏普兰结实率、坐果率最高(分别为87.2%、62.8%),莱格西×奥尼尔结实率最低(为65.4%),布里吉塔×南金坐果率最低(为41.5%)。杂交果实的成熟期提前,杂种果实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始发芽时间均显著缩短,200 mg/L赤霉素是奥尼尔×南金发芽最佳处理,大于600 mg/L赤霉素浸种不利于奥尼尔×夏普兰发芽。赤霉素处理不同组合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在35.0%~75.0%,始发芽时间在20~30 d。[结论]相同倍性蓝莓品种杂交亲和性较高,授粉以去雄后3~5 d为宜,赤霉素处理能显著缩短杂交种子的始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2.
发掘海涂大米草酎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大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本文研究了正交法(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和反交法(大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表明,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103.23%,穗均结籽提高65.58%,出苗率提高88.67%,提高工效5~6倍;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1.67倍,穗均结籽增加2.83倍,出苗率提高41.79%,提高工效6~7倍。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大米草♂;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大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掘海涂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互花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方法]正交: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反交:互花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34.09%,穗均结籽提高121.21%,出苗率提高60.07%,提高工效6-7倍;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3.14倍,穗均结籽增加4.21倍,出苗率提高68.47%,提高工效7-8倍。[结论]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互花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4.
苹果梨开花授粉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苹果梨和南果梨为试材研究发现,苹果梨柱头从开花前1天起至5天内都具有一定接受花粉能力,但前3天接受花粉能力强,交配结实率高,后2天显降低。苹果梨自交不结实,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和单果有效种子数显低于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时,破蕾授粉,破蕾法雄授粉,去雄除花瓣授粉和除整个花冠授粉4种方法对杂交结实率和杂交果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除花瓣或花冠后未授粉的苹果梨无论隔离与否均不结实,但授粉结实正常。套袋隔离能降低杂交结实率,对杂交果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杂交时可选择次日开花的大花蕾除花冠后授粉杂交免除套袋隔离;也可直接破蕾授粉套袋隔离,免除去雄过程,减少杂交环节,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栽培苦荞和苦荞近缘野生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并在F2代观察其性状分离比例.结果表明:栽培苦荞与苦荞近缘野生种杂交的F2代在花色、花序(小花疏密度)、茎色、分枝、叶形、叶色、瘦果表面有无刺、株型和落粒性等方面表现出性状分离现象,其中瘦果表面有无刺和种子落粒性性状的分离比例为9∶7,株型松散性状和分枝长短性状的分离比例为3∶1,通过X2测验,分别符合9∶7和3∶1的比例.其他各性状的分离比例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间杂交长柱头种质系TY35的培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77-779
选用栽培种陆地棉6901(G.hirsutum L.,2n=4x=52)作母本、野生种瑟伯氏棉(G.thurberi Tod.,2n=2x=26)作父本进行杂交,杂交铃用激素处理促幼胚发育,生长40 d后的幼胚用怀特(1934年)培养基加入10 mg/L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F1植株。在F3分离群体中选长柱头植株自交,经连续3代自交获得稳定的长柱头种质系TY35。选具有显性指示性状的特早红叶棉BZ39作父本与TY35杂交,采取人工去雄、纸片隔离和不去雄授粉3种方法杂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去雄直接授粉F1的杂种株率为81.83%,人工去雄和纸片隔离授粉F1的杂种株率分别为92.33%和86.33%。对F1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指数测定得出,株高、单株籽棉质量、单株皮棉质量的优势指数均在160%以上;单株结铃数指数为143.18%;子指、纤维长度、衣分等优势指数较低,均在120%以下。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长花柱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海岛棉(G.barbadense L.)、陆地棉野生种系(G.hirsutum race)、陆地棉(G.hirsutum L.)栽培品种的多重杂交,育成的两个长花柱系,其柱头高出雄蕊群12mm以上,用花柱与雄蕊群等长的品系与长花柱系杂交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花柱属少数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2和回交后代分离比符合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杂种F#-1花柱长度偏向等长花柱父本,杂种结实正常,不受恢复基因限制。长花柱系的柱头远高于雄蕊群,自花难以授粉,杂交可不去雄;花粉具备正常授粉能力,人工辅助授粉结实正常,自交繁殖无需保持系。杂种在光合生理性状上表现超亲优势。两个长花柱系农艺性状优良,尤其具有抗枯萎、黄萎病及抗棉蚜、红铃虫、棉铃虫等多种抗性。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在水稻常规杂交育种中,采用的温汤除雄和人工除雄方法,费时费工,工效低,在短时期内难以配出大量的组合和获得较多的杂交种.为了提高杂交工作的效率,1987年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真空泵为主机设计成"水稻杂交真空去雄器". "水稻杂交真空去雄器"是由真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创新杂交方法,选育适合中国产业化发展的紫甘薯新品种。我们创新利用改进杂交法,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改良或直接利用。结果表明:改进杂交法的单株平均结实率比人工定向授粉和辅助授粉分别提高20.8% ̄32.3%和14.6% ̄28.9%,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分别提高7% ̄14.6%和30.4% ̄62.2%。利用该方法创新选育出优良亲本烟164、80、194。选育出优良新品系烟紫薯653、176、323、优良后备材料烟紫薯18、20,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烟紫薯337。并初步探明:紫甘薯后代产量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后代紫心品系入选率的遗传部分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和授粉时间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自花授粉、异花授粉都能正常结实,结实率达95%以上。异花授粉最佳时间为花开放后1~6 h。花粉量大。风媒传粉,未见昆虫访问。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苦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对九江苦荞进行浸种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九江苦荞的苗高、茎分节数、叶面积和茎生长的影响。[结果]经烯效唑浸种后,九江苦荞的苗高极显著低于对照,且矮化程度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烯效唑能显著增加苦荞的茎分节数。烯效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九江苦荞的叶面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叶面积缩小率为19.68%~41.20%。烯效唑对九江苦荞茎的横向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茎粗增幅为21.44%~39.05%。[结论]综合考虑,用于对九江苦荞进行浸种处理的适宜烯效唑浓度为80 mg/L。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荞麦3个花柱同长自交可育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方法,将甜自21-1分别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其杂种后代和F2代群体,探讨普通荞麦尖果、落粒性、红色茎秆的遗传规律。研究发现:尖果性状在甜自21-1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4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表现3∶1的遗传分离模式,表明尖果性状(尖-钝)受单基因遗传控制;落粒性和主茎颜色(红-绿)在甜自21-1和Lorena-3正反交的2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遵循9∶7的分离模式,表明落粒性、主茎颜色(红-绿)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的遗传模式。尖果性状基因、落粒性基因和红色茎秆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RAP分子标记用于苦荞分析中的条件优化。[方法]采用交互正交设计L27(313)对苦荞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了5因素(Mg2+、dNTP、Taq酶、模板DNA和引物)3水平优化筛选,比较了非变性和变性PAGE检测方法,并进行了DYCZ-24F与DYCZ-20C2种电泳操作系统的对比试验。[结果]4个单因素(Mg2+、dNTP、Taq酶和引物)和2个交互作用(Mg2+×dNTP、Mg2+×Taq酶)对苦荞SRAP-PCR有极显著影响;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积,Mg2+1.5mmol/L,dNTP0.2mmol/L,Taq酶1.5U,模板DNA40ng,引物0.25μmol/L,10×缓冲液2μl。运用该体系对7份苦荞材料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将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与变性PAGE和2种电泳操作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非变性PAGE、DYCZ-24F操作系统更适合于SRAP的分析。[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构建苦荞SRAP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野荞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栽培荞麦的关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甜荞(Fagopyrumesculetun)和苦荞(F.tataricum)为对照,对大野荞(F.megaspartanium)不同收集系合计24份栽培和野生荞麦种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8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3~6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条和4~5条,其特征谱带分别为GOT-2和GOT-1。而大野荞有3~6条,18个大野荞收集系可分为3类:类I,含甜荞特征谱5GOT-2,不含苦荞特征谱5GOT-1,绝大多数大野荞收集系(W1~W8、W10~W13、W15、W17、W18)是这种类型;类Ⅱ,含苦荞特征谱5GOT-1,但不含甜荞特征谱5GOT-2,仅包含原产湖北和湖南的收集系W9和W14;类Ⅲ为既含苦荞特征谱5GOT-1,也含甜荞特征谱5GOT-2,包含的大野荞收集系为原产湖南的W16。试验所用的3个荞麦种类(甜荞、苦荞、大野荞)几乎都含有谱带GOT-4和GOT-5。结果显示,大野荞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为野生金荞麦的利用拓宽新的途径,测定了野生金荞麦的营养成分,并进行了饲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野生金荞麦青绿饲料含有较高的粗蛋白、钙、磷和丰富的氨基酸以及较低的粗纤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用野生金荞麦代替10%~14%的全价日粮喂猪,与对照组(只喂全价日粮)相比,可显著降低猪肉的滴水损失和提高系水力,极显著提高肌间脂肪含量和肌肉嫩度,提高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含量。表明,用野生金荞麦青绿饲料代替部分精料饲养猪,能提高猪肉的品质及其食用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16.
施肥水平对苦荞产量及生物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苦荞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以提出苦荞高产和高生物类黄酮含量的最佳施肥水平。结果表明:苦荞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栽培,产量最高的施肥水平为施25kg/667m2磷肥作底肥,5kg/667m2尿素作追肥,不施复合肥;生物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施肥水平为施12.5kg/667m2复合肥、25kg/666.7m2磷肥作底肥,不追肥。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荞麦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3年的引种观察、产量比较结果客观地反映出晋西北当前的荞麦生产水平:甜荞单产平均可达1107kg/hm2,苦荞单产平均可达1471kg/hm2。鉴定筛选出适应性好、稳产高产的甜荞品种为:榆荞-5、定荞1号、威甜02-198、黑小荞;苦荞品种为:云荞67、昭苦2号、平01-043、西苦7-3、九江苦荞、威苦01-374、晋苦2号等。并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差异,提出应用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原理是工程创意,共生构建。用共生系统工程来替代天然杂交,取代人工去雄,创造"工程可遗传稻"这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命形式,以此来取代常规品种的自然繁殖。通过从杂交水稻技术中可总结出其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共生构建原理,由此进而提出广义杂交论。谢常明有性无性二重育种法是广义杂交论用于水稻育种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文章还提出将广义杂交论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苦荞营养保健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明确不同苦荞材料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筛选出优质苦荞材料。[方法]以T32、T31、T30、T14、T28、T23、T24、九江苦荞、威苦2号和威苦1号10种苦荞材料为试材,测定了其营养成分(总糖、还原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黄酮含量及理化特性(膨胀力和持水力)。[结果]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力在某些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所有品种在总淀粉、支链淀粉、黄酮含量和持水力方面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苦荞籽粒中淀粉含量较高,以支链淀粉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苦养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进行喷施多效华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有倒伏迹象的苦养麦田块,现蕾初期喷施750-1050kg/hm2100—200ppm多效隆溶液有抗倒增产效果,是单株实粒数的提高。增产15%以上,增产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