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在学生学完了专业基础课进入专业课学习时,于第六学期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实行专业课教学与全方位全程综合实习相结合,在一季作物(早稻)完整的生长周期内“六边”结合,即边生产实习,边教学,边科研,边搞科技推广,边搞生产和社会调查,边做群众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讲授的养牛乳品课,是畜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技术课,本科学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即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就是说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具备了对专业课的消化能力,专业课讲授的一些内容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营养”需要,强烈希望着自己自由“采食”(自学科技杂志、参考书等),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限于以往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课的局限性,虽为四年级学生,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比较差,特别对具体某种畜禽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院内外基地的作用特点,将一个班的教学设计为“1131”型教学模式,第二学期在校内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另一个班设计为“2121”型教学模式,第三个学期在校内基地进行专业实践。两个班级的专业实践’合起来共同完成校内基地全年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任务。第六学期两个班均到院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每个班级的教学均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两个循环构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农村经济的腾飞和畜牧业作为农村支柱产业地位的变化及其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县、乡两级急需大量的畜牧技术推广应用和生产管理人才。如何使畜牧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农村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呢?“双循环”教学系统工程的实践为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双循环”教学系统工程的教学程序 原畜牧专业的教学采取五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加一个学期的生产实习,即从理论到实践的“单循环”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教学模式未能体现专科教育应用性、实践性、针  相似文献   

5.
蔬菜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几年的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笔者认识到对于专业课教学来说,基础课知识是记忆深化点,实用技术知识是记忆兴奋点。合理讲授基础课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搞好专业课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1专业课学习的难点分  相似文献   

6.
对佛手瓜下胚轴再生植株、试管苗移栽及大田定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MS+IAA0.1mg/L+BA1.0mg/L+LH200mg/L培养基上容易形成下胚轴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芽的培养基为MS+IAA0.5mg/L+BA0.5mg/L,诱导分化率可达575%;顶芽和带腋芽茎段生根的培养基分别为MS+IAA1.0mg/L和12MS+IAA0.3mg/L,生根率分别为81.8%和83.3%;移栽培养土用土砂粪=321的灭菌土,幼苗成活率达75%;大田定值,平均单株结果88.43个,平均单果重240.23g.  相似文献   

7.
本文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基础课理论教学质量和专业课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指出:基础课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理论教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法的选择上,主体与主导的强调上各有特点,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分别开来。基础课理论教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专业课理论教学强调教师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陆地棉“泗棉3号”、“北元2031”、“鲁9554”为材料进行全固体体细胞培养,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起始愈伤组织阶段,用含2,4-D0.1mg/L,KT0.1mg/L和2,4-D0.1mg/L IAA0.1mg/L,ZT0.1mg/L的培养基效果较好;进入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在含IAA0.5mg/L,KT0.5mg/L的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二位一体”的综合实习模式是一种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分开进行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行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介绍了“二位一体”综合实习模式建立的背景、内涵和经过连续5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经5年试验研究,培育出了生长快,材质好,具有较强抗虫能力和早期速生特性的3个杨树新品种-中忻1,2,3号,其各项测树指标均超过我国“北方型”杨树良种群众杨。新品种立木材积生长量较群众杨提高58.5%-117%;在抗蛀干害虫能力上,中忻3号较群众杨虫害参率和虫害指数分别降低23.3%和5;3个新品种在海拔1200m,最低气温达-30.1℃条件下,未发现冻害。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进程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化进程的综述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发达国家实现种子产业化的5条经验:1.以科研育种为“龙头”;2.建立专门化种子生产基地;3.建设高度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4.实现种子销售网络化;5.建立健全严格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通山5号猕猴桃入选的4个雄性系进行若干生物学特性观察,花粉发芽试验及授粉试验,结果表明:“91-1”的综合性状优于“78-2-1”,“86-1”大花型和“86-1”小型花3个雄性素。因此认为,“91-1”是通山5号猕猴桃的适配雄株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数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平均株高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15.
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畜牧兽医有关企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为此,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综合能力来设计教学模式:要打破理论与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新式教学方法;要实行学校与岗位交替式实践性教学方式,加强实训基地的开发利用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实践性教学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才能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钻孔深栽技术和普通造林技术比较研究表明,成活率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在高径生长量上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钻孔深栽是科尔沁沙地适宜的造林技术,特别是地下水位较低地类。研究了0.7-3.0m7个深度的成活率和高径生长量表明,1.3m-3.0m5个深度之间成活率、高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0.7m-1.3m之间差异显著(α<0.05)。1.3深度造林成活率已达98%,因此1.3m深度应是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深度。对3×3m、4×4m、5×5m、6×6m和6×9m5个密度的6年高径生长量和第10年蓄积量预测研究表明,5×5m密度的蓄积量均大于其它密度,进而指出,科尔沁沙地适合的深栽造林密度为5×5m。本文对深栽利用的苗木贮藏方式和造林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造林时间春秋两季皆宜,秋季造林宜早,春季造林可早可晚;春季造林苗木必须冬贮(平放、埋深1m)。  相似文献   

17.
讲授“平面连杆机构”这一章,有以下几点体会:1.注意开篇,在开头的时候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充分利用模型教学;3.层层深入,环环相扣;4.善于总结整章的重点及难点;5重视作业,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环斑病毒株系的生物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华南地区番木瓜环斑病毒的Ys,Vb和Sm3个株系和夏威夷HA5-1弱株系的生物学和血清学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确证了PRV在华南地区至少有3个株系。在株系间亲缘关系方面,华财3个株系间的关系较密切,而与HA5-1株系的较疏远。在西葫芦植株体内增殖和运转,Sm株系病毒增殖和运转最快,在体内的浓度最高;Vb次之;Ys再次之;而HA5-1则更次之。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实践教学,我校农学专科改集中毕业实习为分散实习,改科研单位实习为校县协作基点实习,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集中实习的弊病 过去,我校三年制专科,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安排少量室内实验和实习外,一般在第三年下学期,集中100天(4~6月)的毕业实习。该时期正值小春收获,大春播种季节,学生只能参加“一尾一头”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2个春性品种、3个半冬性品种的穗部维管束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1)小麦穗部大维管束数随小穗位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个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减少1个,该大维管束进入同一穗轴节片节上着生的小穗中。顶小穗一般有3~5条大维管束,可认为顶小穗是由3~5个未能完全分化的小穗联合构成。(2)小穗上各位小花维管束数目随小花位上升而递减。第1,2朵小花一般有5~7条分支维管束进入,它们与小穗轴直接相连;第3,4朵小花有3~5条维管束分支,其中1条是下位花维管束的分支;第5朵小花以上各位花均只有3条维管束,且自上而下依次相连于邻花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