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韭蛆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采用韭菜根际撒施毒土的施药方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1次用药对韭蛆的持效期和防控效果,并对韭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韭菜萌芽或收割后2~3 d用吡虫啉或噻虫嗪630 g/hm~2撒施于韭菜根际处,对韭菜保株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4%~95.83%和91.57%~96.36%,持效期在88 d以上,韭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低于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尚未对噻虫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与常规药剂毒死蜱2 250 g/hm~2相比较,减少用药次数2~3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韭菜扣棚前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1次,可有效控制棚中2~3茬韭菜上韭蛆危害,保株效果为81.27%~92.40%;小拱棚制种田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或噻虫嗪2次即可防控韭蛆周年危害,保株效果为87.63%~97.28%。由此可见,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是替代有机磷药剂防治韭蛆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3~4m L/667m2处理区药后1d、3d、7d、14d防效分别为74.78%~85.95%、90.85%~96.78%、98.70%~100.00%、98.14%~99.86%,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基本相当,持效期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处理区。试验剂量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始盛期,以商品量3~4m L/667m2(有效成分13.5~18g/hm2)叶面喷雾为宜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取得不少进展。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新烟碱类产品今后5年内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  相似文献   

4.
甘蔗螟虫是现阶段甘蔗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为了探究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沟施法测定3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颗粒剂对螟虫都有很好的活性,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条螟的LC50值分别为0.3239、0.2003、0.1056 μg/m L,对照药剂克百威的LC50值为0.1477 μg/m L,噻虫胺对甘蔗条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克百威。2年2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5 d,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呋喃丹,噻虫胺的防治效果好于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嗪略好于吡虫啉,防治效果与施用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22%噻虫.高氯氟CS-SC、25%噻虫嗪WG、10%联苯?噻虫嗪SC 、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100g/L联苯菊酯EC等5种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发现:22%噻虫.高氯氟CS-SC和10%联苯?噻虫嗪SC药后 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具有速效性、高效性和持效性,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首选药剂;25%噻虫嗪WG和100g/L联苯菊酯EC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在87%以上,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的轮换用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2.17%左右,生产中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烟粉虱高效防控药剂及其施用技术,采用喷雾和滴灌2种施药方法,测定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5种杀虫剂对甘薯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喷雾施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350和900 g/hm~2以及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剂2 250和1 500 g/hm~2,10 d后对甘薯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分别为89.25%、90.34%和86.48%、79.22%,且持效期可达21 d;而喷雾施用吡虫啉、噻虫胺、氟啶虫胺腈的各处理防治效果均较差。滴灌施药对甘薯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杀虫剂新产品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田间合理安全地使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大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黑龙江、吉林和山东2年3地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在大豆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8.6d、2.5~15.8d,半衰期均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在有效成分为90和135ml/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2~3次,测得大豆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结论]综合多方面因素,建议我国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大豆上施用,施药量不高于90ml/hm^2,施药2次,施药安全间隔期为15d;我国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在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可暂定为0.02mg/kg。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采用拌种的方法对4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其安全性和小麦千粒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 3个药剂处理对蚜虫表现出非常好的防控效果和超长持效期,一次拌种均能较好地将小麦全生长季蚜虫种群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防治效果保持在93.18%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之久,且小麦千粒质量增加19.73%~27.24%,籽粒中无农药残留或远低于国家标准。50%吡蚜酮WP 2.1~8.4 g/kg拌种对全生长季麦蚜的防治效果为54.14%~99.79%,在相同剂量条件下持效期远低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因此,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 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是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较优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相似文献   

10.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科云昆虫诱食剂对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示范效果,将其分别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啶虫脒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用,进行小麦蚜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科云昆虫诱食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增效作用,混用施药后1、3、7d的防效与杀虫剂单剂相比,分别提高16.06~17.20个百分点、10.16~10.71个百分点、5.60~6.77个百分点,并使小麦蚜虫死亡高峰期提前了4d,且对小麦安全。可见,科云昆虫诱食剂能够加速害虫死亡,从而有效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 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 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 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 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 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目前宁乡白背飞虱对常用化学药剂的敏感性,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宁乡白背飞虱若虫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和烯啶虫胺)、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吡啶杂环类(吡蚜酮)和有机磷类(毒死蜱)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烟碱类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敏感性优于生长调节剂、吡啶杂环类和有机磷类,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呋虫胺吡蚜酮毒死蜱噻嗪酮,其中敏感性最好的噻虫嗪,对白背飞虱LC_(50)为0.217 5 mg/L,噻嗪酮敏感性最差,LC_(50)为1.476 0 m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新疆生产实际、对葡萄斑叶蝉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用叶片浸叶法测定了2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3龄若虫的毒力.选用4种农药对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阿克泰对葡萄斑叶蝉的活性高于吡虫啉,毗虫啉和阿克泰的LC50分别是46.26和19.31μg/mL.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阿克泰、毗蚜酮和矿物油都具有很好的防效,且前两种农剂药后持效期长,药后7d防效是100;.[结论]防治葡萄斑叶蝉除生产中已应用的吡虫啉、阿克泰外,吡蚜酮和矿物油也可作为备选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7种杀虫剂防治烟蚜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对烟蚜防治效果好的杀虫剂。[方法]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在田间对3%啶虫脒EC、5%吡虫啉EC、24%灭多威AS、0.5%苦参碱AS、灭蚜宁DP、25%噻虫嗪WG和40%氧乐果EC 7种药剂防治烟蚜进行了筛选试验,清水为对照。[结果]7种药剂中,以5%吡虫啉EC 750 g/hm2对烟蚜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5、7 d对烟蚜校正防效均超过90%,与除3%啶虫脒EC500 g/hm2外的其余药剂校正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3%啶虫脒EC 500 g/hm2防效次之,药后5、7 d防效与0.5%苦参碱AS 1 250g/hm2、40%氧乐果EC 937.5 g/hm2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5%吡虫啉EC与3%啶虫脒EC用于防治烟蚜速效性强,持效期长,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氧乐果的防效,是防治烟蚜的理想药剂,且对烟株安全,可在烟草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10种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d防效即达到91%以上,持效期10d以上;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5%溴氰菊酯乳油速效性逊于啶虫脒和吡虫啉,持效期相对较短;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效一般。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可快速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对天敌等影响较小,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