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Rhodococcus sp.T1是一株高效的精恶唑禾草灵(FE)降解菌株,T1菌株可以断裂FE的酯键将其转化为精恶唑禾草灵酸(FA).对T1菌株胞内精恶唑禾草灵酯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期为生物修复精恶唑禾草灵污染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酯酶的通用底物乙酸-1-萘酯作为定量测定胞内酯酶活力的底物,分析温度和pH值对酯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探讨金属离子对酯酶活力的影响;通过硫酸铵沉淀、疏水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层析柱组合技术对精恶唑禾草灵酯酶进行分离纯化,计算了纯化过程中酯酶的比活力、纯化倍数和回收率.[结果]胞内酯酶最适反应pH值为8.0,在pH 4.0~ 10.0内处理24h活性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42℃,在温度50℃以下处理30 min活性稳定;1.0 mmol· L-1 Ag+对酯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酯酶比活力从0.058 U· mg-1提高到21.5 U·mg-1,纯化倍数为369.5倍,回收率为3%.纯化后的粗酶经SDS-PAGE电泳后至少有4条明显的蛋白条带,通过酶谱确定精恶唑禾草灵酯酶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3× 103.[结论]精恶唑禾草灵酯酶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精恶唑禾草灵污染土壤修复中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精恶唑禾草灵EW防除青稞田田间杂草野燕麦,结果表明,69 g/L精恶唑禾草灵EW适宜用药量为900~1 200 mL/hm2(有效成分量62.1~82.8 g/hm2),于青稞3~5叶期施药,采用300 kg/hm2药液茎叶喷雾,药后40 d株防效81.2%~89.0%,鲜重防效83.2%~90.8%,除草效果良好,对青稞安全,施用后青稞增产3.5%~11.8%。  相似文献   

3.
7.5%精恶唑禾草灵浓乳剂对麦田野燕麦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使用剂量以750~900ml/hm2为宜,对水225kg,于小麦4~5叶期,野燕麦3~4叶期均匀喷施。防除野燕麦效果达85%以上,对小麦安全,灭草后增产2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7.5%精恶唑禾草灵浓乳剂是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小麦田除草剂新品种,我们引进69g/l精恶唑禾草灵EW,以69g/l骠马EW为对照药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9g/l精恶唑禾草灵EW对春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显著,除草效果达91.33%-98.17%,对小麦安全,小麦增产达18.37%-25.04%。适宜施药时期为野燕麦2-3叶期(即春小麦3-4叶期),适宜用量为750-1125ml·hm^-2。  相似文献   

5.
引进新型除草剂6.9%精恶唑禾草灵EW进行春小麦田野燕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用6.9%精恶唑禾草灵EW 825-900 ml/hm2于野燕麦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茎叶喷雾,防除效果达80%以上,增产率达8%以上,且对小麦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产量和水肥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直播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的防效达89.75%以上。通过测定,施用26%精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能有效降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条件。测产结果表明,比CK未施药增产47.11%~54.76%,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更好的防治春麦田野燕麦杂草。[方法]在青海省对69 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春小麦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69 g/L精恶唑禾草灵EW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2~3叶期(春小麦3~4叶期)兑水300 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88.41%~98.57%,除草效果和对照药骠马相当。药后20 d,各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结论]69 g/L精恶唑禾草EW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晓林  张思林  王立东  叶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48+4251-4248,4251
[目的]建立精恶唑禾草灵在土壤、植株和小麦中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精恶唑禾草灵在土壤、植株和小麦中的残留.[结果]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10-9g,最低检出浓度,对土壤为0.005 mg/kg,对植株为0.025 mg/kg,对小麦为0.010mg/kg.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0% ~ 89.8%,相对标准偏差4.4%~8.8%;植株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3.1%~ 108.3%,相对标准偏差为2.5% ~14.8%;麦粒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7% ~96.6%,相对标准偏差为4.4% ~8.5%.[结论]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 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6.9%精恶唑禾草灵EW(骠马)对萧县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大米淀粉物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类型的大米为原料,采用碱提法制备大米淀粉,分析了大米和大米淀粉的成分以及大米淀粉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粳米中蛋白质及Ca含量最高,分别为7.51%和98.80 mg/kg,糯米中淀粉及Fe含量最高,分别为74.77%和14.00 mg/kg;糯米淀粉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透光率较高,分别为10.74μg/g、48.60%,而直链淀粉含量及碘蓝值较低,仅为1.50%和0.05;3种淀粉平均粒径均为5μm左右,平均聚合度在53左右;大米淀粉糊化后的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不同类型淀粉黏弹性大小顺序为粳米淀粉籼米淀粉糯米淀粉;籼米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的T_o、T_p和T_c值最大,回生后,大米淀粉TO、Tc、TP以及ΔH值明显降低,重结晶的晶形完整程度不如原晶体,热稳定性也比原晶体差。  相似文献   

12.
安全剂AD-67对精异丙甲草胺解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水稻生产中安全剂AD-67对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的解毒效应,扩大精异丙甲草胺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范围,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苗床期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AD-67对精异丙甲草胺具有明显解毒效果,随安全剂浓度增加解毒效果升高;AD-67对水稻幼苗SOD、POD、NR、GST活性有促进作用,随安全剂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增强。第7天时,SOD酶活增加47.95%~50.52%,POD酶活增加99.12%~102.41%,NR酶活性提高85.9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提高40.14%。AD-67可保护水稻免受精异丙甲草胺毒害,随安全剂剂量增加,提高移栽水稻解毒效果。精异丙甲草胺中加入30 g·hm~(-2)AD-67解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籼稻与粳稻花时对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籼粳稻杂交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多抗品种的主要途径,但是籼稻花时早,粳稻花时晚,两者花时不遇的困难直接影响籼粳间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花时提前,本文旨在研究MeJA对籼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及其敏感性差异,为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籼粳稻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材,2012年和2013年分别种植于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一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0.04、0.4和4 mmol•L-1浓度的MeJA,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花时的判断标准以一天中稻穗上第一朵颖花开放的时间作为始花时,以一天中颖花开放最多且最集中的时间作为盛花时,以所有颖花都关闭的时间作为终花时,并计算始花至盛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盛时间)、盛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盛-终时间)、始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终时间)。【结果】对于6个籼稻品种,喷施上述3种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地促进颖花提前开放,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6个粳稻品种,喷施高浓度(4 mmol•L-1)与中浓度(0.4 mmol•L-1)的MeJA可极显著促进花时提前,且高浓度与中浓度MeJA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喷施低浓度(0.04 mmol•L-1)的MeJA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籼粳稻的始-盛时间,盛-终时间在喷施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延长籼稻开花持续时间(始-终时间),而对粳稻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籼稻品种,不同时间喷施MeJA处理之间的花时性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粳稻品种,前日17:00与当日6:00的处理与当日8:00处理间的始花时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了MeJA对籼粳稻开花促进程度上的差异,喷施高浓度(4 mmol•L-1)的MeJA对籼粳稻开花的促进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而低浓度(0.04 mmol•L-1)和中浓度(0.4 mmol•L-1)的处理对籼稻开花的提前程度明显高于粳稻。【结论】MeJA确能显著促进籼粳稻的开花,籼稻对MeJA调控的敏感性强于粳稻。籼稻不仅能够响应高浓度的MeJA(4 mmol•L-1)也能响应低浓度的MeJA(0.04 mmol•L-1),而粳稻只能响应较高浓度的MeJA(4 mmol•L-1 , 0.4 mmol•L-1)。籼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而粳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促进粳稻品种开花的最优组合是前日17:00喷施4 mmol•L-1的MeJA,对籼稻品种,促进花时提前的最优组合因具体品种而异,以0.04 mmol•L-1的MeJA于早晨喷施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分析提高其氮素吸收利用的途径。【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2001—2002)、94个常规粳稻品种(2008—2009)为材料,测定生育期、各器官干物重和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播种到抽穗日数(为方便描述本文统称为生育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大(籼稻)或较大(粳稻),但结实期吸氮量并无优势;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较低(粳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籼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籼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粳稻),但其生长日数多、干物质生产量大、单穗吸氮量较大、单穗吸氮强度大(籼稻)或较大(粳稻),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长日数对吸氮量的作用;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大,穗中氮素分配比例小或较小(成熟期粳稻)。【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吸氮能力强(籼稻)或较强(粳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穗数或小或无优势,但生长日数、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大。促进干物质生产,提高单穗吸氮强度和单穗吸氮能力有利于提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吸收量。无论是籼稻品种还是粳稻品种,促进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穗部运转,减少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均有利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粳稻品种而言,成熟期较低的植株含氮率也是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3.62%、20.35%、15.92%、8.84%、13.27%和7.96%。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不发病或轻发病(平均病级小于Ⅰ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0%、66.67%、54.04%和0%;重发病(平均病级大于Ⅲ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4.16%、20.26%和90.00%;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杂交稻明显重于常规稻,杂交粳稻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7.
农美利等除草剂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农美利等6种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步探明农美利对不同水稻品种产生药害的差异较大,其中粳稻品种表现的药害重于籼稻和杂交稻品种;农美利和苯噻酰草胺对1~3叶期水稻的药害重于4叶期稻苗;农美利、苯噻酰草胺及骠马对水稻造成的药害随用药量的加大而明显加重;土壤上有薄水层时施药,可减缓农美利药害;高温条件下,农美利更易产生药害;农美利在不同土壤上应用,水稻受药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初步明确安全剂可减缓农美利药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20.
攀西地区稻米垩白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品种多栽培因素试验 ,分析了攀西地区稻米垩白性状的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 :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均大于粳稻 ,籼稻中杂交稻又大于常规稻 ,而各垩白性状的变异系数则相反 ;同品种垩白的大小因栽培地点和海拔高度而异 ,高海拔地区籼稻品种的垩白大于低海拔地区 ,而粳稻品种则有相反趋势 ;栽培措施对稻米垩白有显著影响 ,影响的大小因品种和措施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