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散粉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各指标在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处理提高40.03%、18.34%、9.32%。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喷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穗位叶的SOD、POD、CAT活性和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对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处理之间表现为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喷灌+肥料撒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MDA含量;同时,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喷灌+肥料撒施分别提高40.03%、18.34%和9.32%。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合适的保水剂及施用方式。【方法】以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钾(PAA-K)为材料,设不施保水剂(CK)、穴施PAM、沟施PAM、穴施PAA-K、沟施PAA-K 5个处理,分析不同保水剂及其施用方式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达峰值。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且对于同一种保水剂,穴施处理提高幅度大于沟施处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处理0~10cm土层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92%,11.97%,9.06%和6.02%,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38%,2.33%,0.86%和0.31%,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99%,17.03%,20.50%和18.3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分别较对照增产12.08%,10.45%,7.37%和5.22%。【结论】施用保水剂PAM、PAA-K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其中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穴施、沟施聚丙烯酰胺型(PAM)保水剂和聚丙烯酸钾型(PAA-K)保水剂,对马铃薯根际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和马铃薯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穴施保水剂较大程度提高横向和纵向土壤体积含水量,沟施处理次之,且施用PAM的效果好于PAA-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递增逐渐降低,穴施PAM和PAA-K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整体表现为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CK(不施保水剂)。穴施、沟施保水剂处理明显地降低马铃薯小薯率,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并且施用PAM的效果好于PAA-K,穴施的效果好于沟施。穴施PAM、PAA-K处理分别较CK产量提高12.07%和10.44%,沟施PAM、PAA-K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7.38%和5.22%。马铃薯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质量分数、产量及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穴施保水剂处理有效地提高土壤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效果优于沟施处理和CK,且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处理(WF1+PF1和WF1+PF2)可以延长马铃薯的全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的平均单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处理(WF1+PF1和WF2+PF1)可以增加茎粗、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大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最优影响的组合是WF1+PF1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性状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材,设滴灌和沟灌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酶活性、水肥利用率以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能显著提高0~30、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沟灌处理高183.87%和80.50%;滴灌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滴灌较沟灌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0~3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30~6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9.72%,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沟灌高280.41%和15.16%。滴灌能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果实的可溶性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沟灌处理提高16.96%、19.64%和19.14%。因此,与沟灌相比,滴灌在保证氮素高效利用、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阴山北麓地区连续3 a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施肥处理各生育时期0~80 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对照提高0.17%~4.16%,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2011年和2012产量分别达到36 863.70 kg·hm-2和31 386.14 kg·hm-2,其次是NPK处理和M处理;各施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M+NPK处理最高,两年分别较CK处理高出43.72%和44.09%,与其它各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NPK处理和M处理。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肥料配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寻南方烟区坡地烤烟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管理模式。【方法】以当地常规水肥管理为对照,研究了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坡地烤烟干物质积累、氮钾吸收与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的烤烟,在肥料减量的情况下,其干物质积累、氮钾吸收量仍然高于对照,且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养分盈余和平衡系数。水肥一体化肥料减量20%的T2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比常规水肥管理年均增加22.28%,伸根期对氮钾吸收促进最显著,分别比CK提高92.64%和83.23%。T2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经济利用率分别比CK增加20.98、14.6和8.6个百分点,比肥料等量的T1处理还高15.25%、16.15%和17.64%,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35.02%,表观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经济利用率与CK的最大差异出现在2017年,达80.62%、105.6%和126.03%。从土壤养分平衡来看,水肥一体化模式增加了作物携出量、降低了养分盈余,减量施肥的T2、T3处理与CK相比,氮素盈余量分别降低49.3和54.6 kg·hm~(-2),养分平衡率下降93.85和103.16个百分点;钾素平衡以T2表现最优,盈余量比CK减少86.69 kg·hm~(-2),平衡率下降158.75个百分点。【结论】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坡地烤烟种植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增加追肥比例,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养分盈余。  相似文献   

9.
陕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水肥利用效率较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该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少见报道。研究采用饱和D-416-A最优设计,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6种水肥组合(T1~T16),分析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T10处理(灌水量为5 268.249 m·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90.119、290.119、167.449 kg·hm-2)和T5处理(灌水量为3 131.751 m·hm-2,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90.119、129.881、167.449 kg·hm-2)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2.95%~192.47%。在块茎形成期,T10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T5处理次之。T10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略高于T5处理2.55%,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30%~99.84%(P<0.05)。T5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和水分生产率分别较其他处理高4.15%~111.55%和22.44%~152.91%。研究表明,与高水高肥组合相比,T5处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明显节约灌溉用水和磷肥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合理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其中块茎产量增幅达29.72%~36.42%。研究结果为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节水灌溉有效模式,研究了沟灌、滴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量和高水量喷灌的产量和商品率最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隔行膜下沟灌、交替隔行沟灌虽与常规沟灌相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明显下降。总体比较,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喷灌在保证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明显的节水效果,是较理想的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定西地区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适宜比例,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施用量,以“陇薯10号”为材料,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商品薯率,与对照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7.82%、22.71%、31.80%和17.28%,块茎产量分别增加44.17%、50.28%、59.99%和45.94%,与纯施化肥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6.10%、10.51%、18.70%和5.62%,块茎产量分别增加11.32%、16.04%、23.53%和12.69%,其中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块茎产量都以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增加最多;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0.62%、54.95%、62.22%和50.07%,与纯施化肥相比则分别高12.80%、16.04%、21.49%和12.39%。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适合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4.
化肥减施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块茎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化肥施用效率,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一次性基施化肥100%用量(TCF100)、一次性基施化肥80%用量(TCF8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100%用量(WCF100)、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80%用量(WCF80)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化肥60%用量(WCF60)共6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农艺性状、匍匐茎特性、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0%对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影响。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式下,WCF80处理的株高和匍匐茎数较WCF100分别显著增加15.32%和33.3%;氮肥偏生产力(PFPT、PFPC、PFPTN、PFPCN)分别显著增加13.93、21.54、44.75、64.63 kg·kg-1。等量养分下,WCF80处理的产量较TCF80 处理显著增加11 267.38 kg·hm-2,且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块茎干物质积累、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pH均显著增加。化肥减施后更符合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减肥20%的TCF80和WCF80处理块茎中氮含量分别比TCF100和WCF100处理减少了19.87%和10.20%,而马铃薯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55%和46.15%,化肥减施后地上部氮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氮素循环利用和下茬作物的氮肥减施,为广东省合理使用化肥和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用工量大的问题,研究柑橘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达到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种植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柳城蜜橘、沙糖橘为试材,采用配方肥与滴灌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统计不同处理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采用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化肥使用成本分别下降了55.04%、39.96%和24.98%,人工成本下降了68.89%,产量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②效果最佳.[结论]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浪费大、用工多的问题.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及品质,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54 000、65 550、77 100株/hm23个密度以及0、142.5、285.0、427.5纯Nkg/hm24种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结果]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氮素累积吸收量均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加施氮量,AE、RE、PFP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适度提高种植密度,RE、AE、PEP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与施氮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协同提高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利用率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关键.[结论]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且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膜下滴灌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量、利用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组合以77 100或65 550株/hm2、施氮量28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浅埋滴灌水肥优化高产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和根冠特征的影响差异,选用2个玉米品种先玉1483和迪卡159,设置2种栽培模式:浅埋滴灌水肥优化高产模式(HY)和农户生产模式(CK),对比分析了产量性状、根冠干物质量与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HY通过增大种植密度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和穗粒数,使产量和氮肥偏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苜蓿作为优质的高蛋白饲料,被称之为“牧草之王”。新疆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饲草生产中普遍存在灌溉管理水平差,水肥利用效率低,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成为制约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新疆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大型喷灌机为基础的节水牧草业,迫切需求喷灌苜蓿节水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喷灌苜蓿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系统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苜蓿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该技术要点体现了喷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可为北疆的喷灌苜蓿生产、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