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覃玥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3):280-283
真菌病毒造成食用真菌的大量减产,还会降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性。真菌低毒力菌株的发现及通过胞质融合传递低毒力因子治疗毒力菌株造成的病害,为寄主与病原之间平衡的研究开辟了病害防治的新途径,对食用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报道了发现于广东的油柑真菌病害4种,即叶点霉引起的褐斑病,球梗孢,引起的拟炭疽病,拟盘多毛孢引起的叶斑病以及白粉病,前两种病的病原菌为新种,第3种病为国内新病害。新种的模式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内。  相似文献   

5.
广东农田杂草上的病原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广东农田杂草上的12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空心莲子草上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马唐上的灰梨孢(Piricularia grisea),红花酢浆草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丁香蓼上的月见草假尾孢(P.oenotherae),水蓼上的扁蓄假尾孢(P.avicularis),土荆芥上的甜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积雪草上的积雪草壳针孢(Septoria centellae),扁穗牛鞭草上的牛鞭草孢堆黑粉菌(Sporistorium lepturi),看麦娘上的看麦娘单孢锈菌(Uromyces alopecuri),两耳草上的雀稗柄锈菌(Puccinia paspalina),裸花鸭跖草上的鸭跖草囊壳孢(Physalosporn commelinae) ,莲子草上的苋白锈菌(Albugo bliti)。讨论了这些真菌作为杂草生防真菌应用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洗涤稀释平板分离法共获得63株柑桔叶面附生真菌,分属于以下12个属:Trichoderma,Curular-ia,Sirosporium,Cephalosporium,Periconia,Aspergillus,Fusarium,Rhizopus,Alternaria,Phyllasticta,Penicillium,um spp.),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为叶面优势附生  相似文献   

7.
几种表面活性剂及营养物对虫生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金龟录僵菌和粉拟青霉在吐温-80及6种不同的洗衣粉中的分散性及活力。结果表明,3种真菌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的分散指数差异不显著。白僵、绿僵不同浓度的吐温-80液中的发芽同于不加表面活性剂的对照。多数洗衣粉显著抑制3种真菌的萌发,但白僵菌在0.1%和0.05%白猫牌无泡超浓缩洗衣粉中发芽 对照差异不显著,在5%和2%葡萄糖液,2%和1%蛋白胨液中,白僵菌孢子在发者发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宁陕火地塘落叶松林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介绍了宁陕火地塘落叶松林中的大型真菌资源75种。隶属2纲,8目,19科,42属。其中可食用真菌39种,药用真菌18种(具抗癌作用的9种),有毒真菌4种,菌根真菌5种。同时对其生境、经济用途及分布多度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大型野生食用,药用,有毒真菌资源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载了浙江省各类大型野生食用,药用,有毒真菌215种,隶属于3个亚门、15个目、46个科、101个属。其中食用真菌117种,药用真菌128种,有毒真菌39种,食药两用菌55种,具抗癌抗肿瘤作用的73种,浙江省首次记录8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及设置光照条件等单因素试验,探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不同光照强度对桑组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桑组培苗继代增殖的最佳生长激素配比配方为:6-BA 1.0 mg/L+IBA 0.1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7℃,光照强度2000~2500 lx,先暗培养5天,后光照时间14 h/d,此条件下发芽率为100%。由此可见过高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会对组培苗产生不利影响;初期先适量暗培养,发芽率高于直接光照培养,并且能有限减弱褐化现象,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真菌,经菌株分离培养,采用苏丹黑B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6株具有较好合成油脂能力的菌株,其中,产油量和脂肪酸组成以菌株银2.31和11.3的C18∶2较高,经鉴定均为青霉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脂质水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发酵菌株,为研发新型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无菌猪肉浆体系中分别接种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YSZ11、YCC3,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YCC2,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YZC2、YZC3,并设立不接种发酵菌株为对照组(CK),测定发酵4 d内猪肉浆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酶活力、脂质组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5株发酵菌株均可以降低猪肉浆体系的pH,POV和TBARS值分别为2.51—2.96 mmol·kg-1和0.21—0.24 mg/100 g,显著低于CK组(P<0.05)。在5组接种发酵菌株的猪肉浆中检测到了中性脂肪酶、酸性脂肪酶和磷脂酶3种酶活力,且后两者活性较高。发酵4 d后,接种发酵菌株组的磷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了21.1%—73.7%,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并检测到亚麻酸(C18:3)。【结论】本试验中的5株菌株均可抑制脂质的氧化,同时可以分泌脂肪酶促进脂质的水解,增加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中,腐生葡萄球菌YCC2和木糖葡萄球菌YCC3脂质水解和抗氧化能力较好,对改善发酵肉制品的品质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中快速分离纯化得到产聚β-羟基脂肪酸(PHAs)的微生物菌株,研究比较了几种聚羟基烷酸产生菌筛选方法.结果表明,尼罗蓝染色法优于苏丹黑染色法,而且0.1%的尼罗蓝丙酮染液55℃染色细菌菌落10min,紫外灯下观察菌落,能合成聚羟基烷酸的菌落具有明显的荧光现象.进而推出对于产生物降解塑料菌株的染色,尼罗蓝...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进黑核桃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引进10a的19株黑核桃从果实丰产性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3方面开展调查,对高产优树果实的各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综合单株产量及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仁量两项指标的调查结果,获得丰产性状较好的优树7株;主要外观品质分析表明,7株优树单果质量变幅为6.9~26.1g,核仁质量变幅为1.4~4.6g,壳厚变幅为0.1~0.4cm,出仁率变幅为17.7%~27.4%;其中单果质量与核仁质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壳厚呈显著相关。营养品质分析表明,7株优树总脂肪质量分数变幅为51.2%~58.4%,总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5.9%~11.7%,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以A6最高,达87.45%;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质量分数以W5最高,达到40.36%。其中总蛋白与油酸、棕榈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营养成分间无明显相关性。A6、L24、L323株优树具有选育为高油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蚕与其寄主植物体内脂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为研究桑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NB4D2以及V-1、S-36、M-5 3种桑树品种的嫩叶、半成熟叶、成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液色谱法对桑叶中以及家蚕体内总脂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桑树嫩叶中油脂含量高于半成熟叶和成熟叶;嫩叶中脂肪酸前体含量较高,半成熟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成熟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V-1桑树品种的叶面油脂含量高于S-36和M-5品种;V-1和S-36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M-5叶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蚕的血淋巴中没有发现月桂酸,但在其排泄物中含量较高;取食M-5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而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但桑树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比例是相互交替的;M-5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6.8%,而取食该品种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1.5%和6.95%;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的转变。[结论]家蚕血淋巴、排泄物中油脂及脂肪酸的含量与桑树的品种及桑叶的成熟度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家蚕的育种与繁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胡桂萍  肖荣凤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4):4998-5012
【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的同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特征脂肪酸,利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结果】从供试的22个菌株中检测到8种脂肪酸,其中常见脂肪酸有6条,相对含量60%以上的主要脂肪酸有16:0、18:0 和18:2 CIS 9,12/18:0a。对常见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的系统发育存在着对应关系。对常见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尖孢镰刀菌脂肪酸中的特征脂肪酸有5个,分别为14:0(X1)、16:0(X2)、16:1 CIS 9(W7)(X3)、18:0(X4)和18:2 CIS 9,12/18:0a(X5)。利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为Y1=-183.06+12.24X1+8.05X2+5.39X4+3.58X5、Y2=-174.09+10.40X1+ 7.96X2+5.40X4+3.42X5、Y3=-173.97+ 14.85X1+7.25X2+ 6.58X4+ 3.53X5,当1≤Yi<2时,菌株的寄主为西瓜;当2≤Yi<3时,菌株的寄主为香蕉;当Yi>3时,菌株的寄主为花生,且模型判对的概率为0.91。利用这套模型,对从西瓜、香蕉、花生上采集的56株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进行判别,准确率达92.86%。【结论】脂肪酸生物标记可以作为尖孢镰刀菌寄主鉴别指标,脂肪酸14:0、16:0、18:0、18:2 CIS 9,12/18:0a是判别尖孢镰刀菌寄主的4个重要指标,建立的判别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IBA、NAA、6-BA、2,4-D、TDA)对原始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使用三角瓶进行静置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0.5 mg/L的不同植物激素,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植物激素对原始小球藻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2,4-D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最终干重为1.18 g/L,是空白对照的1.2倍;不同植物激素对粗油脂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添加2,4-D的培养液中所收获的藻粉油脂含量最高,为藻粉干重的19.74%,比空白对照高26.21%;对粗油脂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植物激素的添加对于小球藻脂肪酸成分的影响不大,但略微提升了C16和C18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使之更加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来源。结合总脂收获量的高低及脂肪酸成分的不同,本试验最终确定2,4-D为小球藻培养基最理想的植物激素类添加物。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酯酶同工酶、脂肪酸与其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29株白僵菌以及同一菌株不同世代的酯酶同工酶、脂肪酸与其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菌株不同世代的酯酶酶谱虽然相同,但其活性却随着继代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弱,而且酶活性的这种变化与其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也与菌株的毒力表现出了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几条主酶带与菌株的毒力密切相关。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世代的脂肪酸组分及含量与其毒力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