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方农业高校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和人才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农业高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必须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以学科为纲、以人才为基、以文化为魂,提升办学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坚持协同创新,深化科学研究领域改革;坚持服务发展,深化社会服务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三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科技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
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的脱节问题,从涉农科技、电商销售、生产服务、科学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对于人才的需求。并对地方高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创新,提出打造嵌入式培养新模式、完善实践育人的新机制、搭建多元化育人新平台等对策,为地方高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产业升级需要具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推动,而现今的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照搬老牌高校的做法,人才供给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面临困境,此时向应用型转变是必然选择。然而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体制约束、转型要素缺失等方面的限制,地方高校需要在政府、企业和高校自身之间找到一条"三方协同共治"之路,保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农村全面建成的新契机,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需集全社 会之力共同推进。地方农业高校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 农业产业升级,激发农村全面发展潜力,谱写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新篇章。本文从地方农业高校的视角解析了乡村振兴 战略,并对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进行整理,提出地方农业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成果传化机制与大力发展“耕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不仅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且必要支撑,也将为推动我国教育与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紧密结合发挥重大推动作用.在对发达国家协同创新模式特点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介绍我国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工作的现实状况,对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科技资源与产业对接、考核评价与服务、国际企业孵化及资源整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深化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欧美高校产学研协同服务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大学知识核——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网络”、“大学作为连结点的产业带”、“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大学参与体育竞技产业”、“大学内部建立新机构”和“大学孵化企业”等六类典型模式.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以分类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为核心,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链;以对接地方典型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高校分类服务模式;以提升科研应用能力为导向,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激发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对科技创新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时间急剧减少;农业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研发缺乏"协同创新"平台。其破解之策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新就是改变"的新理念;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理顺体制机制,统筹管理经费与立项;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构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涉海类高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分析了我国涉海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不协同;课程体系与结构缺乏系统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不匹配等。研究提出要以向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群;以协同育人为重要机制,构建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重要支撑,加强"三个平台"建设;以教师队伍为核心要素,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具体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澳洲TAFE模式的价值早已超越了职业教育本身。其"行业驱动,政府主持,高校主动,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模式和理念精髓,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具有多方面启示。借鉴TAFE"培训包"、"培训质量框架"的制定机制和运作模式,我国地方高校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校企结合中的平台作用,推行双师双聘制度,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彻底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既是地方农业高校满足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突破生源、学生就业与资金匮乏等外部发展制约因素的需要,也是巩固已有发展成果、解决内部发展体制障碍的需要。地方农业高校的制度创新要取得成功,需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学校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长远发展与阶段性发展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城乡建设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基于区域城乡建设的需求开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城乡建设的需求,也是对教育更重、更高水平的要求,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分析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意义,构建地方高校“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其内涵,为地方高校开创了一个人才培养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时代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本文通过界定政产学研企的内涵,分析了“政产学研企”协同与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从而构建出“政产学研企”协同视角下郑州市高校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高校机制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分析了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并提出从基于社会需求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建立开放式动态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组织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完善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实现专业课程、职业岗位、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四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达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目前地方高校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效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地方高校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引智工作目标;以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引智平台建设;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规划为导向,改进引智工作模式;以"融合并进、为我所用、整体带动,全面提升"为导向,最大限度激励"引智"效能的引智策略。以引进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由"外智"带动"内智",在促进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中切实提高地方高校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从食品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需求出发,探讨了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导向"的协同培养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共管教学、能力导向评价和"五新教育模式"育人的食品应用型人才校政企协作培养模式,创新和丰富工程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以期提高食品产业和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食品领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科技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是科技扶贫的关键,地方高校科技人员是地方科技扶贫的中坚力量。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人员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服务优势和现实困境,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人员精准扶贫服务能力,应该为地方高校科技人员提供有效实现途径。为此提出,政府应厘清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需求,提升科技服务对象的精准性;以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强化贫困村生产建设主体和组织体系建设;校地联动,协同搭建精准扶贫工作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和提升科技人员精准扶贫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征要求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一些措施与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宜春职业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地方农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变革和新要求,不断优化服务路径,提升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安徽农业大学坚持走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发挥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创新高地、成果源头的作用,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主体和技术推广服务主体,实现了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实践证明,地方农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文章,在科技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在科技推广体系上求实效,在服务"三农"的办学体制机制上探新路,才能更好地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加强协同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部属高校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该文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博士生培养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等协同创新模式,并从改革招生录取方式、修订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博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