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氮肥品种在露天种植中的NH3挥发减排效果,于2019年5月至11月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种植4季叶菜类蔬菜,利用密闭室-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品种处理下露地蔬菜NH3挥发排放,并计算了NH3挥发造成的环境损益。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尿素(N200,每季蔬菜施氮量为200 kg·hm-2)、硝基复合肥(N200A)、脲酶抑制剂尿素(N200B)、有机肥部分替代(N200C)和不施肥处理(CK)。结果表明: N200处理下NH3挥发平均累积排放量(以N计,下同)为24.75 kg·hm-2,N200A的NH3挥发平均累积排放量为3.75 kg·hm-2,与N200相比降低了84.84%(P<0.05),N200B和N200C处理的NH3挥发平均累积排放量较N200处理分别降低了74.52%(P<0.05)和48.71%(P<0.05);N200和N200C造成的NH3挥发环境损益分别为928.13元·hm-2和476.25元·hm-2。N200A蔬菜产量最高,平均为34.03 t·hm-2,与N200相比增加了25.13%,同时N200A的环境损益最低,为140.63元·hm-2。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典型蔬菜地采用硝基复合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和添加脲酶抑制剂均可显著减少露地蔬菜NH3挥发,其中硝基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NH3挥发环境损益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氨气(NH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以鸡粪与蘑菇渣为原料,设置9组不同条件的好氧堆肥正交实验,并进行为期45 d的跟踪监测,了解好氧堆肥过程基本理化参数变化,分析NH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最佳减排条件,探究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碳氮比(C/N)变化影响整个堆肥进程,经45 d堆肥后,大多数处理组的堆肥均已经完全腐熟,且添加一定比例的椰壳生物炭与钙镁磷肥可以提高堆肥腐熟度。NH3和4种温室气体(CH4、N2O、CO、CO2)在堆肥前期(1~22 d)排放通量较高,人工翻堆会增加气体排放通量。NH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和最佳减排条件各不相同,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对NH3、CH4、N2O排放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椰壳生物炭占比、钙镁磷肥占比和通风速率,有利于这3种气体协同减排的条件为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0或5%、钙镁磷肥0或5%或10%、通风速率0.12 L·min-1·kg-1,其中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占比5%、通风速率0.12 L·min-1·kg-1是NH3和CH4协同减排的最佳条件。整个堆肥过程中,门水平与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均发生明显变化,C/N和温度是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堆肥前期(22 d前),门水平的优势菌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其中Firmicutes对NH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影响NH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很多,通风条件下进行调理剂种类及配比优选有望实现NH3、CH4和N2O的协同排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9镇26个蔬菜品种,共294个样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各镇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有所差异,但总体水平较高;(2)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合格率为39.49%,瓜类为42.86%,豆类为62.50%,茄果类为88.24%.各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完全达标;(3)除杭白菜外,其他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值为大棚种植高于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鸡舍中的NH3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的重要污染物,为了解蛋鸡养殖环境中NH3浓度变化规律,采用便携式畜禽舍环境动态监测仪对密闭笼养蛋鸡舍内NH3浓度和温湿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鸡舍内日平均温度春季为(20.9±1.3)℃、夏季为(24.3±0.8)℃、秋季为(20.4±0.9)℃、冬季为(14.7±0.9)℃;日平均相对湿度春季为37.7%±4.9%、夏季为70.7%±3.0%、秋季为52.6%±3.4%、冬季为52.6%±1.6%;日平均NH3浓度春季为(2.46±1.01)mg·m-3、夏季为(0.03±0.02)mg·m-3、秋季为(4.72±1.73)mg·m-3、冬季为(3.05±0.41)mg·m-3。不同季节鸡舍内NH3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高温条件下,鸡舍内NH3浓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增高,而在低温条件下,鸡舍内NH3浓度则随湿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环境的温湿度对鸡舍内NH3浓度影响很大,对鸡舍内温湿度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节是降低舍内NH3浓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稻鱼共作模式中投喂率对N2O、NH3排放以及饲料氮利用率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设置不同投喂率(0、2%、4%、6%和8%)稻-黄颡鱼共作处理以及黄颡鱼单养处理(投喂率4%),研究投喂率对稻-黄颡鱼共作系统中N2O和NH3排放特征、水体和底泥氮含量、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黄颡鱼共作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和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随投喂率增加而增加,分别从未投喂处理的-0.01 kg·hm-2和0.60、0.22、0.25、0.02 mg·L-1增加到8%投喂率处理的0.72 kg·hm-2和4.61、1.75、2.50、0.16 mg·L-1。在相同投喂率下,稻-黄颡鱼共作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分别比黄颡鱼单养处理降低32.10%、48.63%、31.43%、69.13%和69.23%。增加投喂率会削弱稻-黄颡鱼共作模式对N2O排放和水体氮污染的抑制效应。投喂率对稻-黄颡鱼共作处理NH3挥发无显著影响。黄颡鱼对饲料氮的利用率随投喂率增加呈下降趋势;特定生长率、粗蛋白含量和蛋白增加量随投喂率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稻-黄颡鱼共作处理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最高蛋白增加量和最低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对应投喂率分别是5.49%、5.16%和1.00%。相同投喂率条件下,稻-黄颡鱼共作有利于促进黄颡鱼粗蛋白累积、降低N2O和NH3排放量以及水体和底泥氮养分含量。研究表明,稻-黄颡鱼共作系统中,水体氮含量和N2O排放量随投喂率的提高而增加,综合黄颡鱼生长和N2O排放情况,建议稻-黄颡鱼共作模式的投喂率不超过5.4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2O通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昼夜和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进一步阐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2O通量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便携式N2O/CO CM-919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生长季(6-9月)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2O通量和不同土层(2,10,20 cm)的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定点连续观测,分析土壤N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响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2O通量呈“夜大昼小”的日变化特征,8月中旬是土壤N2O的“强排放”时期,月平均排放通量为7.67 μg/(m2·h)。(2)当土壤日均温高于15 ℃或昼夜温差较大(2.96~17.22 ℃)时,土壤温度对土壤N2O日排放通量发挥重要影响。当土壤日均湿度低于20%时,土壤N2O通量随湿度增加而增强;当土壤湿度处于20%~30%或增至30%以上时,对土壤N2O通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湿润环境减弱了N2O的排放。(3)土壤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土壤N2O通量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在生长季内,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基本是N2O的排放源,1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2O月通量变化影响显著,2 cm土层土壤温度和20 cm土层土壤湿度对土壤N2O日通量变化线性拟合解释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典型集约化蛋鸡养殖舍氮素排放特征,以及为集约化蛋鸡舍后续氨减排措施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以河南省禹州市某典型笼养型蛋鸡舍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灵敏电化学氨气检测传感器在秋、冬季采用多点连续监测方法分析了蛋鸡舍内温度与湿度对鸡舍外排气体中NH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舍内温度日夜相差不明显,平均温度为24.0℃;冬季相对于秋季舍内外温差较大,舍内温度日夜相差较大,平均温度为21.4℃。秋季舍内湿度日夜相差较大,每日平均湿度为52%;冬季舍内湿度日夜相差较小,冬季每日平均湿度为46.4%。秋、冬季蛋鸡舍出风口处外排NH3浓度分别为0~8.68 mg·m-3和0~5.4 mg·m-3。外排NH3浓度随清粪频率呈现出当次清粪完成后外排NH3浓度最低,随后伴随养殖舍内鸡粪不断累积而增加直到下次清粪开始前达到最高,外排浓度的周期性变化趋势且与舍内温度、湿度呈正相关关系。监测数据表明优化集约化笼养型养殖舍的粪污清理过程和对舍内温湿度精准调控是目前养殖条件下大幅减少氨排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添加生物黑炭对茶园土壤CO2、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黑炭施用量对两种茶园土壤(红壤和黄壤)CO2、N2O排放特征的影响。生物黑炭用量设5个水平:H0(0 g·kg-1)、H1(3.56 g·kg-1)、H2(7.11 g·kg-1)、H3(14.22 g·kg-1)、H4(28.44 g·kg-1).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CO2排放量显着高于黄壤,N2O排放总量则低于黄壤;与H0处理相比,施用低量的生物黑炭(H1)对两种茶园土壤CO2排放无显着影响;高量的生物黑炭处理(H3、H4)则显着增加土壤CO2排放量,增幅为20%~47%(P<0.05).生物黑炭施用后(H2、H3、H4)明显降低两种茶园土壤N2O释放速率及反硝化损失率,土壤N2O排放总量降幅为37%~63%(P<0.05),反硝化损失量降幅22%~54%(P<0.05),且均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大。此外,从土壤pH值、无机氮含量和硝化率角度,探讨了生物黑炭影响茶园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其中用量为80 t·hm-2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和18.6%(P<0.05);NO3--N淋溶主要集中在前三次,其淋溶量占总量的97.3%~98.8%,生物炭能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缓淋失;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O3--N、NH4+-N淋溶总量的97.3%~98.14%;施用生物炭种植春玉米后,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作物[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sativa)、小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量水稻/蔬菜-黄颡鱼共作系统N2O排放通量和上覆水与土壤孔隙水N2O浓度。不同作物-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2O排放均有显著消减作用。与单养鱼处理相比,籼稻-鱼共作、粳稻-鱼共作、空心菜-鱼共作和小白菜-鱼共作处理N2O排放量分别减少82.1%、69.2%、67.9%和60.3%。稻-鱼共作可以同时减少上覆水和土壤孔隙水中N2O浓度,但菜-鱼共作仅减少上覆水中N2O浓度。稻-鱼共作显著降低养殖水体TN、NH4+-N、NO3--N和底泥NH4+-N、DON浓度,菜-鱼共作仅显著降低养殖水体NO3--N浓度。作物-鱼共作处理显著增加养殖前期底泥中nirK和nosZ基因丰度,对nirS基因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作物-鱼共作处理对鱼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获得额外的作物产品,显著提高了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与单养鱼相比,水稻和蔬菜与鱼共作均能显著减少N2O排放,提高养殖系统氮素利用率。籼稻-鱼共作的减排效应要优于其他3种共作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阳台型鱼菜共生装置对不同种类叶菜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寻求更高效协调的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家庭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和探索新的水循环种植模式,以油菜与油麦菜为供试品种,以阳台型鱼菜共生装置养殖鱼水作为营养液,研究其对叶菜类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油菜与油麦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干重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油菜在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系生长方面增加量均最高。这说明叶菜在鱼菜共生装置中生长状况良好,特别是油菜的栽培效果最好,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浦东地区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浦东农业区蔬菜样品进行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高低依次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大棚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田.对蔬菜硝酸盐含量评价结果表明:大棚部分叶菜类蔬菜硝酸盐污染严重;杭白菜、空心菜、毛菜、苋菜与青菜已达三级污染水平,其中毛菜三级污染指数达1.28.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大小为叶菜类〉豆类〉茄果类〉瓜类,其中生菜、毛菜、扁豆、空心菜和苋菜超标,占样品总数的13.9%.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设施菜地化肥施用量大,造成了大量的氧化亚氮(N_(2)O)和氨(NH_(3))损失。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种养体系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化肥施用及其环境损失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长沙近郊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试验种植奶白菜,试验共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CON)、30%牛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CM)、30%鸡粪有机肥氮+70%化肥氮(NM)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法和密闭室间歇抽气法测定奶白菜生长季内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分析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动态,探讨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设施奶白菜的N_(2)O排放、NH_(3)挥发的减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CM和NM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8.5%和33.1%,NH_(3)挥发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5%和19.4%,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总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38.4%和33.0%。两种有机肥处理中,NM处理氨挥发显著低于CM处理,降幅达到11.9%。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常规施肥和NM处理的N_(2)O排放和NH_(3)挥发日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仅常规施肥处理的N_(2)O排放与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CM和N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8%和41.5%,且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30%等氮有机肥+70%化肥在降低设施菜地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同时,还能保障设施蔬菜稳产,对减少蔬菜生产中的氮素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叶菜品种在镉污染条件下对镉的吸收、转运与积累特征,选取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13个叶菜品种[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L.)Kitam.)和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3个种类],比较其在镉污染农田中的镉积累差异,并分析影响可食部位镉积累的相关因素,同时探究土壤重金属钝化肥和重金属叶面阻控营养强化肥单独和联合施用对降低上海矮青(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 (L.)Kitam.)镉积累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叶菜品种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分布规律为地上部>根部,变化范围分别为1.58~12.80 mg·kg-1(以干质量计)和0.24~3.54 mg·kg-1(以干质量计);不同叶菜品种根部向可食部位转运镉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品种V3(新夏青6号)转运系数最低,转运系数最高品种是最低品种的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菜可食部位镉含量受根部镉含量影响最大,受土壤总镉影响最小。叶菜具有较强的镉富集能力,供试叶菜品种可食部位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施用土壤重金属钝化肥和重金属叶面阻控营养强化肥能够显著降低上海矮青可食部位镉的积累、吸收和转运。综合考虑叶菜可食部位镉含量、产量、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叶菜品种为V4(金品鸡毛菜3号)、V2(新夏青3号)和V6(夏福),同时,采取合理的农艺/化学措施是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积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蔬菜中Cd的积累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某地为研究区,配套采集了31套蔬菜及其根系土样本,分析测试了蔬菜中Cd的含量和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Cd不同形态的分量以及有机质、pH值等环境指标的含量,将蔬菜按照根、茎、叶类蔬菜进行分类,对Cd元素在蔬菜中的积累与土壤环境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Cd的含量与土壤环境中Cd的赋存相态密切相关——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Cd更易在根类蔬菜中积累,可能通过渗滤交换进入植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茎类、叶类蔬菜中Cd的积累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结合态Cd和腐殖酸结合态Cd关系更为密切;酸性环境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对蔬菜吸收Cd有抑制作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对植物吸收C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萝卜、莴笋和大白菜为例,对不同蔬菜中Cd的富集能力进行探讨,表明Cd的富集能力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莴笋叶子部位,莴笋茎部位,大白菜,萝卜.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特色蔬菜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统计得出江苏特色蔬菜资源植物种类与分布,将这些分布在6大菜区的特色蔬菜分为多年生、水生类、根菜类等13类。在江苏省所培育的312个特色蔬菜品种中里下河区占60个,沿海区占72个,徐淮菜区占79个,太湖菜区占97个,沿江菜区占111个,宁镇扬丘陵菜区占132个。江苏省特色蔬菜品种分布于21科50属共312种,特色蔬菜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78种)、伞形花科(43种)、菊科(26种)、百合花科(21种),此4科的特色蔬菜种数占特色蔬菜种数53.8%。通过分析当前江苏省特色蔬菜产业结构、栽培状况,提出了特色蔬菜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滴灌施肥对华北典型种植类型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差异与减排贡献,并明确其综合调控机制,为区域农业生产碳氮优化调控及滴灌施肥技术在华北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储备。【方法】选择两种典型的作物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和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4个处理,即对照(CK)、常规漫灌施肥(FP)、滴灌施肥(FPD)和滴灌优化施肥(OPTD),利用自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这两种系统土壤N2O排放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结果】两种作物系统N2O排放通量变化均与5 cm深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均在基肥期出现最高排放峰值。在设施蔬菜和粮食作物系统中,FP处理N2O排放总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47±0.23)和(1.70±0.02)kg N·hm-2。对于N2O排放强度,设施蔬菜系统中FP处理为(159.72±2.47)g N·t-1,远低于粮食作物系统(258.41±6.35)g N·t-1,未来N2O减排的关注点仍在粮食作物生产。滴灌施肥可显著降低两种系统N2O排放总量,相比FP处理,在设施蔬菜系统中滴灌施肥可显著减少19.0%(P<0.05),而在粮食作物系统中可减少达到35.0%(P<0.05)。此外,当两种系统施氮量分别降低50%和30%后,在保证作物产量下其减排贡献可分别扩大到30.2%和45.8%。【结论】设施蔬菜和粮食作物系统土壤N2O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粮食作物生产N2O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设施蔬菜生产,应进一步关注。同时,滴灌施肥技术在华北农田两种典型的作物系统中均能较好地减少N2O排放,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N2O减排贡献更大,具有在华北平原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菜心,以无机肥料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微生物肥料、鸡粪、猪粪以及配合施用对蔗渣基质栽培菜心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等氮量的无机肥(对照)相比,鸡粪、猪粪及微生物有机肥的菜心,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为517.6~725.1mg·kg-1 Fw,比对照低47.7%~66.9%.微生物肥料、有...  相似文献   

19.
蔬菜中农药残留动态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省西安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产基地6大类蔬菜的13种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全年定点监测,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中农药残留动态,不同种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全年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甘蓝类、白菜类和绿叶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高于其他种类蔬菜,且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各种禁用有机磷农药在不同种类蔬菜上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并且在不同种类蔬菜间存在差异;各种禁用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各种非禁用农药检出次数较多,并有部分超标;生产基地蔬菜全年农药残留变化动态符合生产实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蔬菜中农药残留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夏秋季叶菜类蔬菜防雨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的稳定供应关系到城市蔬菜价格的稳定。华南地区夏秋季(4耀9 月)气温高、日照强、雨量集 中,露地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容易受病虫为害和被大雨打坏,很难正常生长、产量低,农药使用量增加,严重影响叶菜 类蔬菜的连续生产、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探索夏秋季叶菜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叶菜类蔬菜的产 量与品质。具华南特色的防雨棚既能防雨,又能通风透气,特别适合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的高效栽培,是解决华南地区 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生产瓶颈,稳定市场供应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技术。通过介绍防雨棚的研究进展、性能、 高效栽培技术和投资分析,为广大投资、生产和推广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