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至5月10日左右,大孢子叶球接受小孢子叶球的传粉,随后,珠鳞的颜色由红转绿再逐渐变为棕色。同时,球果缓慢长大,其胚珠内的功能大孢子进行几次分裂,在6月初形成16~32个核的雌配子体,胚珠发育进入游离核分裂期。球果在冬季转入休眠,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11.0 mm。至第3年春季,胚珠内部的雌配子体继续发育,4月20日左右含有几千个游离核,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21.0 mm。雌配子体在4月30日左右进入细胞化时期,5月初颈卵器开始发育,形成卵细胞,此时,大孢子叶球生长至37.0 mm。待卵细胞在5月10日左右发育成熟时,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也全部结束。在雌配子体发育、球果长大的同时,珠鳞的颜色逐渐复绿。受精于5月20日左右进行,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45.0 mm。受精后,胚胎不断发育。球果在7月10日长约58.0 mm,之后略有萎缩,珠磷逐渐木质化成为种磷。至10月底,球果开裂,长约53.0 mm,种子成熟并弹出。北京地区油松的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原基形成、胚珠分化、大孢子母细胞产生与分裂、传粉、雌配子体与颈卵器发育、卵细胞成熟、受精、胚胎发育至大孢子叶球成熟形成种子,历时2年2个月。本研究为裸子植物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和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洛阳市白马寺种公牛站挑选年龄、健康状况相近且性欲旺盛的夏洛来种公牛5头,对其生产性能指标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4个季节连续五年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采精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2)原精活力:夏季(0.46±0.04)与春(0.70±0.01)、秋(0.65±1.01)、冬季(0.69±0.01)差异极显著(P<0.01)。(3)冻后活力:春、秋、冬季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说明季节对夏洛来种公牛精液冻后活力具有明显影响。(4)精液密度:夏季与春、冬季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5)精液冻后畸形率:夏季的夏洛来种公牛精子冻后畸形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季节(P<0.01)。(6)精液冻后的顶体完整率:夏季的夏洛来种公牛冻精顶体完整率极显著地低于冬、春季节(P<0.01),显著地低于秋季(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季节、品种两大因素对成年公猪精液量及精子活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对21头长白猪和26头大白猪在一年内不同季节的精液量和精子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对这些精液品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季节对成年公猪精液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2个品种对精液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O.05),其中长白猪的精液量在春季最多,秋、冬、夏依次减少,而大白猪的精液量在秋季最多,夏、春、冬三季则依次减少;季节和品种对成年公猪精子活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O.05),但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精子活力均在春季最高,而夏季最低,此外一年四季长白猪的精子活力明显高于大白猪。[结论]结果为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组织学方法对中国美利奴公羊四季睾丸的生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公羊的各级生精细胞数量、精子发生率以及精子日产量等均呈季节性变化,秋季最高,冬春季最低(仅为秋季的60%~70%);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差异极显着(p<0.001);睾丸中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高度以及生精细胞、内分泌细胞的数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5.
The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winter and spring wheat genetic material in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Middle Priamurye Region are presented. Eight varieties of winter wheat bred in Zernograd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were compared to varieties and lines of spring wheat bred in the Far East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It was found that regional conditions meet winter wheat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completely and are favorable for productivity features. Under optimal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he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is within 30.6–58.4 dt ha–1, which is 22.3–75.0% higher than spring wheat’s due to a higher 1000 seed weight. On average over the years of research, 1000 seed weight of winter wheat was 35.0–41.0 g, while that of spring wheat was 29.7–36.6 g. In the local conditions, spring wheat’s grain qual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inter wheat varieties. Spring wheat varieties and breeding lines surpass winter wheat crops in protein content by 2.5%.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涝峪苔草不同生长季节的微量元素变化,对涝峪苔草在春、秋、冬三个季节的Mn、Zn、Fe、Cu、Mg等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样品干重在不同季节由高到低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季节的变化对涝峪苔草体内微量元素有着一定影响,从不同季节几种元素的含量来看,Mn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极显著(p<0.01);Zn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Fe的含量冬季高于春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Cu的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和冬季,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春季,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茶树打顶技术推广应用和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和效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比较不修剪、春茶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初冬与早春打顶的效果.[结果]与相同修剪深度的未打顶茶树相比,初冬打顶使茶树冬季抗冻性增强;初冬和早春打顶均使春茶鲜叶的芽叶长度和重量增加,不修剪和轻修剪茶树增产;鲜叶生化性状中酚氨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春打顶、初冬打顶、未打顶.[结论]绿茶生产茶园宜选择初冬打顶,红茶生产茶园可选择早春打顶.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本溪县近52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事实,利用1958~2009年本溪县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温、光、水三大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县气温呈波动性明显上升变化趋势,而降水和日照则呈波动性减少变化趋势。气温的四季变化特点是春夏秋冬均呈升高趋势,以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降水的四季变化为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夏季减少最多,冬季增加最多;日照时数的变化除夏季为增加趋势外,其余均为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减少的主体,秋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5个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采用模糊聚类法将供试小麦品种分成: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弱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强冬性品种生态亚型等7个生态亚型.陕北麦区主要种植强冬性和冬性品种生态亚型;陕南麦区主要种植春性和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枇杷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英国产C IRAS-1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比较了田间自然条件下苏州产区几种类型的枇杷品种冬春季节的光合特性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冬季枇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参数都比春季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却比春季高;冬季供试品种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较大,而春季则较小;冬季枇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季则呈双峰型。结果还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冠玉冬季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具有优良的越冬光合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2.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降水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华北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北冬小麦冬、春干旱势必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抗旱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干旱风险加大;黄淮冬麦区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季降水尽管也呈下降趋势,由于该区域春季平均降水量对小麦来说以偏多为主,降水减少还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该区域降水的减少可能对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干旱区东北和内蒙春麦区、西北春麦区西部50年来的冬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有利于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 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 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 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 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4 727.8~16 983.26 kg/hm2,春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3 588.6~17 634.7 kg/hm2,冬性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16 140.9 kg/hm2)比春性品种(15 804.1 kg/hm2)高2.09%,但冬、春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冬性小麦品种花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平均值、分配率平均值、对粒重贡献率平均值依次为4 508.46 kg/hm2、57.13%、78.78%,与春性小麦品种(依次为4 324.77 kg/hm2、56.36%、77.71%)均差异不明显。春性小麦品种包蛋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的平均值(16.25 d)、最大灌浆速率的平均值(2.23 g/d)、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1.12 g/d),冬性小麦品种包蛋依次为15.70 d、2.22 g/d、1.09 g/d,冬、春性小麦品种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 新春6号、新冬41号是适合新疆北疆小麦包蛋种植方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2013年低温春涝气候特征及对春耕春播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2012~2013年冬春遭遇罕见低温多雨雪天气,春季低温湿涝突出,春耕春播推迟.其中,秋冬春降水连续偏多,尤其秋冬季节降水量异常且冬春积雪覆盖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春季土壤湿涝明显,春耕整地和春播受阻;冬春季持续异常低温,尤其春耕春播关键期4月上中旬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低温,春季土壤化冻明显延迟,春耕整地推迟.2012~2013年秋冬降水量异常偏多、春耕春播关键期出现历史罕见低温是造成2013年低温春涝最关键因素.春季异常低温和显著湿涝叠加使东北地区春耕和春播明显延迟,尤其旱地春耕春播受较大影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大田播种较常年普遍推迟5~15 d.此次低温春涝对东北地区春耕春播生产综合影响为2000年以来程度最重;黑龙江在东北三省中受影响最重;从气象单因素角度看,湿涝对春耕春播不利影响显著大于低温.  相似文献   

1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Wcs120, Wcor15, and Wrab17 during cold (4°C) adaptation, particularly slower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Wcs120 and Wcor15 in spring compared to winter wheat, are revealed in leaves of winter and spring wheat seedling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increased cold tolerance both in winter and spring wheat is related to enhanced expression of the studied gen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贵州省铜仁市9个站点1961-2017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突变检验、周期检验等方法,对铜仁市年、季节的降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年降水时间序列存在16-28年的显著周期变化;1961-2017年间铜仁地区的春季和秋季降水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铜仁市冬季降水存在10年左右的和3年的周期,春季降水存在3年的显著周期;铜仁地区冬季和春季降水存在突变点。  相似文献   

18.
以春季日光温室的光温环境为对照,与冬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寡照逆境中,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出率及向果实中分配的比例减少,而向茎中分配的比率增加。无论冬季或春季,黄瓜光合产物绝大部分在白天输出,冬季夜间输出只限于盖苫后2h 以内。品种间比较,农大14在冬季光合产物输出率高,向茎及其他器官分配比例也多。  相似文献   

19.
该项研究表明,用不同日数春化处理和连续春播的方法,经过3—4代,可将冬小麦改变为遗传上稳定的春小麦。从阿芙乐尔、高加索和五十周年三个冬小麦品种得到大量的春性品系。冬小麦的基因型和春化处理的时间对冬小麦的转化有明显影响。没有从无芒1号冬小麦品种得到春性品系。春性品系只出现在一定日数春化处理的后代中,但和春化处理日数之间没有规律性的联系。冬小麦向春小麦的转化是逐渐进行的,转化第三代是冬小麦向春小麦转化的关键时期。转化春小麦保持了原始冬小麦品种的一些质量性状,农艺性状表现出广泛的变异。改变冬小麦为春小麦可作为其他育种方法之外创造春小麦育种材料和丰富春小麦种质资源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温环境对日光温室黄瓜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裴孝伯  张福墁  王柳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10-1513
 研究了华北地区秋冬、冬春不同季节茬口日光温室内的不同光温环境对黄瓜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室内黄瓜结瓜期的光温环境变化 ,冬春茬较秋冬茬利于黄瓜根系发育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冬春茬黄瓜根系生长速率、根系活力均比秋冬茬高。冬春茬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不断增加 ,秋冬茬则不断下降。结瓜期的光温环境显著影响氮、磷、钾在黄瓜不同部位的分配。黄瓜生育前期氮、磷、钾以向茎叶分配为主 ,结瓜后向果实的分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