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都市农业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了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存在的威胁,阐明了武汉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旨在为武汉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由地方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构成的关联网络。武汉城市圈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圈内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和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企业研发能力弱、要素发育不平衡、创新氛围不浓及地域组织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现有问题并提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介绍了武汉城市圈的概况,然后分析了研究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若干建议,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认为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应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使得优化后的土地资源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城市罔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介绍了武汉城市圈的概况,然后分析了研究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若干建议,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认为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应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使得优化后的土地资源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武汉城市圈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计算各城市及武汉城市圈整体的信息熵、均衡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规律和驱动因素。研究结论:①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较差,但趋向于合理方向发展;②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众多,其中土地内在的特性和规律及政策、产业结构、区位可达性等外部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对武汉城市圈典型城市的"1+4"城市的征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征地补偿偏低,失地农民普遍不愿意土地被征收,并且多数希望征地后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政府应该继续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合理安置失地农民,严格限制征地用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武汉城市圈创新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二阶段DEA模型测算武汉城市圈创新效率,探讨创新激励、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三项创新要素的创新产出效率差异,以及武汉城市圈发展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与影响机制,最后本文就提升城市圈创新效率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海域使用管理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及引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法规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导致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的海洋管理职权及范围不够明确,造成管理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为背景,分析了近年来海域使用管理中地方政府间关系,指出地方政府间在海域使用管理中所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并提出应化矛盾冲突为合作,建立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竞争博弈,效用目标差异是导致其竞争的根本原因。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帕累托最优,应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地方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的统一,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整体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均衡系统内部各市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探究城市个体与城市圈整体的状态和差异。以各市域和整体区域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的文献参考法为基础,结合DPSIR模型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2015年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综合值,并比较了整体与各市域水平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良好,但城市圈内部各市域发展较不均衡;总体表现为南北纵向水平差异优于东西横向差异,并呈现出从中心至外环逐渐恶化的趋势;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与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根据地生态安全值,将组成城市圈的9个独立市域划分为4个阶梯并给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武汉城市圈的自身特点,分析了影响武汉城市圈群众体育发展的干扰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王西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93-2396
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数据和NPP数据,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7.88%(即1 459.44 km2);2)区域平均NPP由919.55g C/(m2·a)下降为702.95 g C/(m2·a),NPP总量由2 317.66 Gg C/a增加到2 797.91 Gg C/a,增加率为20.72%;3)武汉城市圈的9个市中,建设用地扩张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2000-2010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增加率为80.73%,NPP总量增加了30.53%,由于建设用地平均NPP降低了27.78%,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NPP总量增加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处中部和处于工业化中期,武汉城市圈的转型发展对中部崛起和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很重要,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成为国家的两型社会试验区。近几年来,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宣传两型社会理念,这些经验对于面临两型社会建设的皖江城市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技术引进是企业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中,地方政府主导企业技术引进活动,引进企业与技术输出方目标完全不一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总体利益存在冲突.各利益相关主体相互多重博弈的结果使地方政府处于博弈的核心地位,因此,为企业能够合理引进技术,应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努力限制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及人口数据,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年,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法,预测规划目标年2015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分别测算出其挂钩潜力,选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挂钩方案,并就挂钩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采取中、低挂钩方案时,武汉城市圈完全有能力开展挂钩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城市圈建设和襄樊现有经济基础为依据,面对经济建设的新形势,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将武汉城市圈与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行对比,探索出符合襄樊市情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绿色保险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金融产品在我国逐步兴起和发展。在对武汉城市圈的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的区域环境,建议采取下列举措以完善武汉城市圈的绿色保险制度: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柔性革新绿色保险方式和拓展投保范围、将名录制度作为绿色保险的主要依据、灵活确定绿色保险费率及赔付标准、确定保险期间与诉赔时效以及创建专门的绿色保险承保机构。  相似文献   

20.
李长健  陈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66-1396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首先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研究,然后分析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支撑,最后提出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