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烤烟品种G80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钙不同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0.12~0.20 g/kg),移栽后35 d的烤烟农艺性状变化不明显(除茎围显著增加外),移栽后80 d的烤烟农艺性状(除最大叶片宽差异不显著外)、成熟期各部位干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随施钙量的增加,烤烟的农艺性状和各部位干质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移栽后35 d的烤烟农艺性状以施钙量0.40 g/kg较好,移栽后80 d的烤烟农艺性状和各部位干质量以施钙量0.40~1.00 g/kg较好。在0.12 g/kg N下,移栽35、80 d的烤烟农艺性状以及各部位干质量均以1.00 g/kg Ca处理较好;在0.20 g/kg N水平下,移栽35、80 d的烤烟农艺性状以及各部位干质量均以0.40 g/kg Ca处理较好。说明在0.12 g/kg N水平下配施1.00g/kg Ca、在0.20 g/kg N水平下配施0.40 g/kg Ca能有效改善烤烟农艺性状,增加各部位干质量,促进烤烟生长和提高烤烟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归纳分析提出栽培半夏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规律理论模式,并分析种茎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叶柄同伸和珠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和一代块茎以及一代块茎和二代块茎出现同伸的叶柄均呈N-2n(N≥3代表种茎或各代块茎叶柄序数;n=1、2、3……)的对应关系,珠芽总数等于叶柄总数;种茎1 cm、播深7.0~15.0 cm有利于叶柄同伸和珠芽的形成。珠芽的生长高度与播种深度和种茎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一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1=0.14+0.18x1+0.79x2,二代珠芽高度回归方程:y2=5.08+0.24 x1+0.24 x2。  相似文献   

4.
施氮和施钾水平对冬播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块茎膨大期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块茎形成期叶片SPAD值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马铃薯的株高与茎粗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成熟期马铃薯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在225 kg/hm2时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28 707.25 kg/hm2;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干物质含量与施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温室专用南瓜品种蜜冠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a(NO3)2胁迫对南瓜幼苗生长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NO3)2浓度提高(0~100 mmol/L),南瓜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叶片数及植株干质量和鲜质量均显著降低;0~75 mmol/L Ca( NO3)2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表明Ca( NO3)2胁迫造成了南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伤害,而幼苗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使南瓜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肥料减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减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减施潜力,为多花黄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常量施肥(农民习惯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180,90 kg/hm2)和减量施肥(氮、磷、钾单量减施分别为常量施肥的33%,67%,100%)11个施肥处理,于采收期(10月下旬)进行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生理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茎质量及根茎多糖、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产量研究分别在开花期(6月上旬)、果实期(8月中旬)和采收期(10月下旬)采样,测定根茎干(鲜)质量。【结果】施肥能促进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减量33%施氮对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根茎干质量明显降低;施磷量与产量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减量67%施磷时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采收期根茎鲜质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常量施肥的根茎干质量明显大于其他施肥处理。磷、钾肥减量33%时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均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除茎叶干质量外,氮肥减施33%时其余指标与常量施肥间也无显著差异。施肥均能增加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随氮、磷肥施肥量增加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磷、钾减施33%时根茎中多糖含量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常量施肥。【结论】氮、磷、钾单量减施(与农民习惯施肥量相比)33%时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33%磷肥还可提高干物质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磷钾肥适量减施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品质,促进多糖和皂苷的累积;基于成本投入及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在重庆地区常量施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单量减施33%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无土基质立体栽培条件下半夏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棚内立体设施中 ,设置无土基质配方即 :砂 +砂、谷壳 +砂、树叶 +砂、锯末 +砂 4种处理 ,每基质分上、中、下布置 3个小区 ,研究 4种不同基质对半夏 (Pinelliaternate)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对半夏株高、珠芽及块茎鲜重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花序高度和百粒重存在量的不同。树叶 +砂配方有利于半夏植株、珠芽的生长 ,便于繁殖 ;锯末 +砂配方对增加半夏块茎鲜重最为适宜 ,有利于半夏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施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7个氮肥施用量结合不同磷钾肥用量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的产量、茎蔓长、茎叶总鲜质量、茎叶干率、块根干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施用氮肥和磷钾肥均能增加块根产量,以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但降低淀粉含量,氮用量超过180kg/hm2块根干率明显降低,90~135kg/h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对间套作半夏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雁萍  杨志刚  洪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1-5043
[目的]为半夏GAP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处理,2次重复,研究玉米间套作半夏时不同密度下半夏的生长及产量状况。[结果]随着密度的升高,半夏的出叶总数升高,密度为20 cm×6 cm的出叶总数最高(156%),株块茎总数、主块茎径、鲜干块茎重下降,阴干率微有下降,产量、中粒数、中粒重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大粒数、大粒重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下降,以20 cm×7 cm的实收鲜重和大粒数最高,分别为735 g/小区和115粒/小区,小粒数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间套作半夏时,20 cm×7 cm和20 cm×6 cm(每窝2粒)是较理想的半夏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产量随着施氮量先增后减,定位第3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75kg/hm~2),施氮量过高时减产.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累积规律,马铃薯干质量平衡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推迟,"剪刀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马铃薯全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均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特征,施氮水平主要影响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速率vmean和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Δt和vmea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马铃薯植株及块茎Δt×v_(mean)值大小表现为T_2T_3T_4T_5T_6.马铃薯根茎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后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地上部旺长,库源关系不协调导致干物质累积量特别是块茎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比例下降是过量施氮后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T_2(75kg/hm~2)处理量,而生产上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高产前提下合适的施氮量应该在75~150kg/hm~2,但不超过150kg/hm~2.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地上部鲜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及生长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增加;地下部鲜质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甘薯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和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鲜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75 kg/hm2处理最高,为43 819.44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鲜质量及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探究了锑(Sb)胁迫下不同浓度硅酸钠(1 mmol/L、2 mmol/L、4 mmol/L)和氯化钙(5 mmol/L、10 mmol/L、20 mmol/L)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b(5 mg/L、10 mg/L、20 mg/L、30 mg/L)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根、芽干质量均受到抑制.2 mmol/L硅酸钠单独处理使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芽长及根、芽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氯化钙单独处理时,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20 mmol/L氯化钙单独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长及根、芽干质量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Sb质量浓度为5 mg/L、10 mg/L、20 mg/L、30 mg/L时,1 mmol/L硅酸钠使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芽长及根、芽干质量显著增加.添加5 mmol/L氯化钙能显著减轻Sb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根、芽干质量的抑制,20 mmol/L氯化钙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及根、芽干质量的影响随Sb质量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并未缓解5 mg/L Sb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因此,Sb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产生严重抑制.Sb胁迫下,添加1 mmol/L硅酸钠和5 mmol/L氯化钙可显著增加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根、芽干质量,有效缓解Sb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覆膜条件下新农菜豆1号在6种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粗、节数减少,节间长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增加,百粒鲜重与氮肥关系不显著,分枝数先增后减,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减。以施氮量90 kg/hm2时产量、品质及效益最高,鲜荚产量为17 002.10 kg/hm2,蛋白质含量为39.82%,可溶性糖含量为64.62 mg/g及脂肪含量为16.55%。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半夏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播期。结果表明:半夏产量以3月8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2月26日播种的;各处理内半夏鲜块茎粒数以中块茎最多,其次是小块茎,最少的是大块茎,可见在半夏产量构成中,鲜块茎直径1~2 cm的起重要作用;3月8日播种的半夏大块茎和中块茎粒数均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半夏总生物碱以2月26日播种的最高。因此,在半夏栽培中,不但要提高产量,还要兼顾总生物碱的积累,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宜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拱棚栽培半夏需水规律和干物质积累的研究,为半夏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以清水县主栽的山东济宁半夏为试验材料,对温室盆栽半夏设置高、中、低三种水分作为处理,每天称重,记录耗水量,研究半夏的需水规律;在不同生育阶段每处理随机取一盆半夏,测定半夏的根系、块茎、珠芽和叶片的鲜重和干重,研究半夏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小拱棚栽培半夏以中土壤水分处理为最优处理,其需水规律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即出苗初期RH55-70%,齐苗期、快速生长期、珠芽生根发芽期RH70-85%,灌浆期和成熟期RH55-70%为最佳土壤湿度,其需水临界期为珠芽生根发芽期;半夏块茎的干物质积累从播种至快速生长期持续减少,从珠芽生根发芽期至成熟期持续增加;珠芽的干物质积累从发芽后开始持续增加;根系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从生根发芽后至快速生长期持续增加,从珠芽生根发芽期至成熟期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含量的硫酸钠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连续喷施硫酸钠溶液,大蒜植株的地上部长势与植株各部分干鲜质量随施硫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S2处理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硫处理的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长、叶长和假茎粗分别提高9.86%、11.86%、3.47%和8.44%,大蒜植株的假茎、叶片和鳞茎鲜质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4.03%、27.56%和13.96%(P<0.05),大蒜鳞茎的干质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0.12%;叶面连续喷施硫酸钠溶液能明显提高大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以S3处理最好,显著增加单头鳞茎质量和一级鳞茎比例,较对照增产7.81%;施硫处理有利于提高大蒜鳞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大蒜鳞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大蒜素的含量均以S3处理最好,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42%、18.16%、35.93%。因此,当大蒜叶面喷施硫含量达300 mg/L时,大蒜产量最高且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增强UV-B对半夏的光合作用、氮代谢、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的调控作用,以半夏为实验材料,测定CK(自然光),LU (0.10 W/m2),MU (0.20 W/m2),HU (0.30 W/m2)4种不同UV-B处理强度下半夏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半夏块茎中总生物碱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比较,HU胁迫处理下,半夏叶片中光合色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AL酶活性显著上升;半夏块茎中总生物碱质量分数HU组略有增加,而MU组显著减少.可见,高强度UV-B辐射处理下半夏块茎中总生物碱质量分数略有增加,但是显著抑制半夏叶片光合作用及氮代谢过程,MU处理不利于半夏块茎中总生物碱的积累.为利于半夏叶片光合作用、氮代谢,同时考虑决茎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半夏人工栽培应选择UV-B强度较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半夏连作的障碍效应及其缓解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茬地、2a和4a前种植过半夏的土壤进行再植,测试半夏的连作障碍效应,以土壤、种茎消毒及撒施重茬肥等措施组成不同组合(A1、A2、A3、A4、A5)处理2a轮作地土壤进行半夏连作障碍效应的缓解效果测试。统计调查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不同处理下半夏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块茎中琥珀酸、还原糖、生物碱、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4a轮作半夏相比,连作半夏幼苗长势较弱,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产量均显著低于4a轮作,其块茎中浸出物和琥珀酸质量分数均未达到药典标准,块茎中还原糖、蛋白质和生物碱质量分数最低;2a轮作处理半夏叶片偏黄,长势依然较差,琥珀酸、还原糖、生物碱、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高于连作,且低于4a轮作;半夏连作障碍效应的缓解试验结果表明,A4和A5处理下半夏生长状况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组处理,其中A5处理半夏块茎琥珀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等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对半夏的障碍效应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全量麦草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3种施氮量、2种稻作方式对2个常规粳稻产量及其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熟期LAI、成穗率、总颖花量、孕穗后群体茎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施氮270kg/hm2的产量水平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麦草不还田处理的产量、LAI、成穗率、总颖花量、群体茎蘖数、高峰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300kg/hm2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采用240kg/hm2和270kg/hm2施氮水平时,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穗率、总颖花量显著高于麦草不还田处理,但施用300kg/hm2处理则相反。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全量麦草还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