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几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4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结果]2%苦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1%、95.57%和97.30%,均优于5%吡虫啉乳油1000倍和1500倍液。林间防治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成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31%和93.28%,烟剂对幼虫的控制效果达96%以上。1.2%阿维菌素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地面喷雾法对落叶松叶蜂出土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6%和96.12%,而二者混合喷雾的防治效果达94.62%。[结论l为落叶松叶蜂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草地贪夜蛾有效的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1种常用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或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药后72h,7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4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校正孵化抑制率达到85%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化学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用药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研究了上海地区月季叶蜂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3代,以幼虫结茧入土越冬,1龄、2龄、3龄、4龄幼虫平均头壳分别为0.68±0.05mm、1.37±0.14mm、1.67±0.16mm、2.13±0.16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2048.9mm2。雌雄性比为1.32:1。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1.93±0.92d。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幼虫取食30%乙酰甲胺磷4000倍喷雾叶后2d死亡率达92.6%,取食40%氧乐果4000倍喷雾叶后2d后死亡率达96.2%;喷雾1000倍25%悬浮剂灭幼脲3号,4d后效果逐渐显现,校正死亡率为91.60%。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危害,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杀伤虫害天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等,采用低毒的仿生制剂、有毒植物提取液以及细菌杀虫剂等药剂对榆树食叶害虫进行室内外胃毒防治.其中,高效氯氰菊酯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均在90%以上;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累计死亡率为81.3%,1500、2000倍液的累计死亡率在75%以下;绿色威雷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均在95%以上;吡虫啉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低于75%,药效也比较慢;植物药剂白屈菜、走马芹的3种倍液(10、20和3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也均达到90%以上,其中白屈菜10倍液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5.
对丹巴腮扁叶蜂危害的环境因子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巴腮扁叶蜂其危害和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防治丹巴腮扁叶蜂3龄幼虫效果均明显,并提出了适宜的丹巴腮扁叶蜂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6种药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安 《贵州农业科学》2012,(3):139-141,146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叶蜂的高效药剂,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比较试验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药后48h,75%乙酰甲胺磷SP、2.0%阿维菌素EC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麦叶蜂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87%以上;小区比较试验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药后5d,校正防效达95.83%;其次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校正防效为93.26%;大田药效试验结果与小区比较试验相似,药后5d,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达96.20%和92.66%,而20%三唑磷EC 1 000倍液的防效仅为73.17%。结论:小麦叶蜂的田间药剂防治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000倍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是一种严重危害云南松针叶的害虫。1994年首次在越西县云南松林区发生。通过1997年至2000年长期野外定点观察、室内饲养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缘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特性为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而以预蛹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5月中旬幼虫孵出,幼虫5—7龄。6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7月下旬全部下树越冬。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卫生伐、人工物理防治、喷施化学药剂。特别是当幼虫处在2—3龄期,是化防最佳时期,采用杀虫双、灭扫利等杀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杏丝角叶蜂是近年发生于安徽省池州市杏树上的一种新食叶害虫,其寄主杏树是安徽省的首次报道。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4月中旬、5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第一二代幼虫的危害期。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林间喷洒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可有效地杀灭幼虫,对3龄后幼虫进行防治,防效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浓度植物源农药雷公藤制剂与50%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对鹅掌楸叶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制剂与氯氰菊酯对防治鹅掌楸叶蜂效果显著,其中雷公藤制剂在防治鹅掌楸叶蜂上比氯氰菊酯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种不同药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了室内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6%磷化铝毒签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效果最好,处理20d后校正死亡率为98.5%;5%吡虫啉稀释20、50倍液打孔注射防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34.5%;40%氧化乐果50、100、150倍液虫孔滴药防治对光肩星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3.88%、77.55%;22.5%杀虫优50、75、100mL/m3熏蒸防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40%、70%;22.5%杀虫优与5%吡虫啉混合液各25、50mL/m3熏蒸防治对光肩星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60%;3%触破稀释50、100、150倍液喷干防治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7%、69.7%、6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生程度以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防治措施的对比试验。[结果]云杉扁叶蜂1年或1年以上完成1代,不同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显著,虫口密度差异也极显著。在幼虫4龄前进行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在卵期采用14%吡虫啉·敌敌畏进行树干注药的防治效果较好,针叶损失率较小,为8.43%,今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榆紫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落葵薯生物特征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玉林  韦美玉  赵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24-5526
[目的]研究落葵薯的生物学特性,为清除落葵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个观测点对落葵薯进行物候观测、珠芽繁殖和块根繁殖培养和生物量测定,并对限制落葵薯生长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落葵薯大于1 g珠芽的成活率达100%,块根1 g以上的成活率达100%。用落葵署地上部水提液及根系分泌物对萝卜、白菜、番茄作物进行化感作用生物测定,其高浓度(50%)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落葵薯因具有无性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和化感作用的特点而成为单一优势种。采取清除落葵薯地上部分,挖除地下部分40 cm深根系的防效率达74.7%,在此基础上种植南瓜的防效率达92.7%。[结论]人工清除后应用生态替代法种植南瓜形成密集植被从而限制落葵薯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豇豆新品种夏栽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早熟豇豆新品种99-1夏栽的生物学特性及可能性。[方法]对豇豆新品种99-1和当地主栽品种长豆角(CK)两个豇豆品种进行夏栽品比试验。[结果]据两个豇豆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品比试验发现,CK营养生长较为旺盛,株高比99-1高约28 cm,叶片数比99-1多。但在荚长、单荚鲜重、每花序结荚数等方面99-1均占优势。前期产量99-1比CK增产62.4%,全期产量99-1比CK增产41.4%。99-1的抗逆性较强,没有发现植株倒伏,早衰现象。[结论]特早熟豇豆99-1比对照品种具有结荚多、产量高、荚形美观、耐热、抗旱、植株不易衰老等优点,适宜夏播,伏缺季节上市,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2种生物杀虫剂对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茎叶常量喷雾施药方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和0.5%甲维盐对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结果]选择在草原毛虫3龄期施药,1.8%阿维菌素和0.5%甲维盐的施用剂量均为150ml/hm2时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与对照药剂1.2%苦.烟乳油喷施剂量300 ml/hm2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且对牧草和益虫安全。[结论]1.8%阿维菌素和0.5%甲维盐均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草原毛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找出有利于牡丹补偿性生长的最佳条件。[方法]对牡丹进行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处理,观察幼苗去叶后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更新芽数、茎叶比及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20 d/次的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牡丹的累积生物量最大;10d/次的去叶频度、60%~80%去叶强度时,更新芽数目最多;轻中度去叶(20%~60%),茎叶比显著低于对照;20 d/次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适当的去叶强度(60%)和较低的去叶频度(20 d/次)最有利于牡丹的生长和再生,表现为超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30-8831
[目的]探讨适应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方法]通过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进行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他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株。[方法]从榆紫叶甲虫体上分离菌株后进行培养,并对室内饲养的榆紫叶甲各龄幼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感病榆紫叶甲成虫虫体上分离到18个菌株,其中12个菌株具有几丁质和蛋白质降解活性。5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幼虫开始死亡,处理后7 d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21.2%~46.8%,其中YJA-03和YJA-10菌株的累积死亡率30.0%。YJA-03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扩增鉴定确定它属于短杆菌属(Exiguobacterium)。YJA-10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其属于Glutamicibacter属。[结论]YJA-03和YJA-10菌株可用作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8.
不同遮阴处理对大花萱草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条件对大花萱草生长的影响。[方法]对3种不同大花萱草的品系进行遮阴处理,在生长季内对其形态及生物量进行观测。[结果]在40%光照条件下,3种大花萱草在形态上表现良好,观赏性较高;低于40%的透光率不利于其物质积累,生物增量减少,但根部增量总体大于叶片。[结论]大花萱草更适宜在40%以上的光照条件下作观赏地被。  相似文献   

19.
罗志文  范鸿雁  何凡  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2-19395
[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虫,降低种植成本。[方法]以20%甲氰菊酯乳油、35%食心卷蛾净、5%氯氰菊酯、2.5%功夫乳油为供试药剂,于2005年对桃小食心虫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供试的4种药剂,对桃小食心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5%食心卷蛾净2 000倍液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药剂,药后1、37、d 35%食心卷蛾净2 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1.92%、94.12%和91.89%,与其他药剂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其次是5%氯氰菊酯1 500倍液和2.5%功夫乳油4 000倍液,防效均在71.10%以上。[结论]35%食心卷蛾净2 000倍液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理想药剂,10~15 d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