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地衬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电灌区衬膜沙地与不衬膜沙地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二者温度差异的观测分析表明:沙地衬膜后生长期土壤温度的月平均值、日平均值及各层次平均值均比不村膜沙地有所下降。在观测期内(5月27日~6月30日),衬膜地日平均土温比对照地降低7.4℃,在地表层及地下5cm、10cm、15cm、20cm和25cm深处,衬膜地比对照地土温平均下降8.2℃、6.9℃、6.0℃。60℃、5.6℃和5.4℃,但衬膜地土壤温度变化趋于缓和,在生长期(6月份),衬膜沙地日温差、月温差及上下层之间的温差比对照地分别减小49℃、5.0℃和28℃。  相似文献   

2.
景电二期沙化水地小麦地下铺膜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电二期灌区沙化水地地下铺膜种植春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较对照灌水量低 12 0 0 m3/ hm2 、其它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 ,铺膜深度 6 0 cm、80 cm、90 cm处理小麦的生长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 ,小麦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 2 5 95、4 6 5 0、2 95 5 kg/ hm2。以铺膜深度 80 cm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2 .13倍 ,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景电新灌区衬膜沙地农田和对照吓衬膜农田)土壤进行测定,土壤养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衬膜使0~30cm耕层内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年均增加率分别为0.02%、0.003%和0.012%,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均有明显增加;当年衬膜沙地0~30cm耕层内土壤机械组成中粉沙(<0.1mm)含量减少10%,中细沙(0.50~0.1mm)对增加10%.衬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机械组成变细,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衬膜同时对土壤pH值和可溶性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效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掖市以150cm带型小麦/玉米带田为对照,对136cm带型、176cm带型、214cm带型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进行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36cm带型(小麦6行、玉米1行,玉米两侧套黄豆)混合产量(15460.5kg/hm^2)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产值较对照增加1410.00元/hm^2,增幅达16.06%;176cm带型(小麦6行、玉米3)混合产量最高,达16318.5kg/hm^2,较对照增产7.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产值较对照仅增加5.5%;214cm带型(小麦9行、玉米3行)混合产量及产值较对照分别降低1.7%和1.1%。  相似文献   

5.
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沙地衬膜能显著起到节水保墒作用,且随衬膜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作物牛长初期,村膜沙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差异上不明显,这是由于幼苗阶段、小麦植株矮小,植物蒸腾耗水员较小的缘故;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小麦地上部分牛长旺盛,根系庞大,蒸腾耗水最大,从而造成土壤含水最上层高于下层。衬膜沙地因土层变浅,限制了土壤的储水深度,因此,在衬膜沙地栽培作物时,需要通过农田水分调控技术来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其技术原则是:a少量多灌,并严格按照小麦各牛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决定灌溉量;b应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农m水分状况为依据,建众适宜的作物种植方式、耕作体系和轮作制度;c通过培肥地力调节农田水分关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率.以调节土壤的持久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渗精确水分池内,设置垄作覆盖、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对照)3个处理,结果表明,(1)垄作覆盖下作物增产显著,小麦较对照增产11.05%,玉米增产32.4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6 kg/(mm.hm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kg/(mm.hm2)。(2)垄作覆盖提高了0~200cm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3)垄作覆盖下0~5cm、5~10cm土层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小麦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9.7mg/kg、27.5mg/kg,玉米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2.1%、61.2%。(4)垄作覆盖下微生物量碳含量:小麦田0~5、5~10、10~20cm土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7mg/kg、158.6mg/kg和132.2mg/kg;耕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较对照高94.1%;玉米田0~5cm、5~10cm土层分别较对照高167.2mg/kg、78.2mg/kg,10~20cm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垄作覆盖技术既可提高0~200cm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可显著提高0~5cm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利于小麦、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渗水膜覆盖集雨增墒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渗水膜覆盖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幅宽 1.4 0m渗水膜覆盖的小麦全生育期为 2 6 5d ,分别较幅宽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超微膜覆盖和露地对照提前 2、3、7d ;折合产量为4 10 4 .2kg/hm2 ,比 0 .70m渗水膜、0 .70m普通膜覆盖和露地对照分别增产 2 34.4、6 35 .4、937.6kg/hm2 。对土壤水分的测定结果 ,雨后当天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 ,而雨后 5d、10d、15d均以 1 4 0m渗水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说明 1 4 0m渗水膜覆盖具有较好的集雨增墒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比较了露地条播、露地穴播、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啤酒大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苗期长势以全膜穴播最好,全膜覆土穴播次之,露地穴播好于露地条播。出苗至成熟期5、10 cm平均地温以全覆膜穴播最高,比露地条播分别高3.1、2.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比露地条播分别高1.1、0.6℃;露地穴播较露地条播分别高0.5、0.4℃。啤酒大麦折合产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9.9%、6.5%。  相似文献   

9.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7d,标准荚数364.3个/kg,二粒荚长5.72cm,宽1.34cm,鲜籽百粒重70.2g,出仁率52.3%。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647.1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3.4%,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2.5%;平均鲜籽产量4492.3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1.7%,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9.1%。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500.8kg/h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5.6%,平均鲜籽产量6750.0kg/hm2,比对照增产26.9%。该品种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硅钙镁钾肥在陕西省农作物应用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琛 《陕西农业科学》2005,(6):14-15,23
硅钙镁钾肥是一种枸溶性矿物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瓜、辣椒、小麦施用硅钙镁钾肥均有 明显的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的效果。黄瓜株高、茎粗、含糖量较对照增加4.8~25.1cm、0.7~8.3 mm、 0.35%~1.0%,在试验范围内提高产量1.36%~12.56%;辣椒单株角数、单果鲜重、红果率分别增加 1.39个、1.02g、20.35%,产量比对照增产13.09%;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7.7~9.2粒、 0.7~3.0g,与单施NP比较增产17.3%~20.2%,投产比1:3以上。  相似文献   

11.
引进T errafit肥在沙荒地进行玉米、小麦种植试验,初步结果表明:T erraetit肥对沙区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当地施肥方式相比,可使玉米出苗率提高2.1个百分点,增高3.3%,叶面积增大3.4%,使玉米、小麦籽粒增产量分别达到对照产量2.1和2.9倍,秸秆增产量分别达到对照产量1.6和3.1倍,各产量之间差异极为显著。T errafit肥是目前沙荒地改良利用较好的肥料之一,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灌耕风沙土改良效果。【方法】以灌耕风沙土为供试土壤,小麦秸秆炭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炭(CK);(2)67.5 t/hm2生物炭;(3)112.5 t/hm2生物炭;(4)225.0 t/hm2生物炭。玉米生长后期测定产量,采集土壤分析相关养分指标。【结果】0~20 cm和20~4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施用小麦秸秆炭对灌耕风沙土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施用小麦秸秆炭能够显著增加灌耕风沙土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14.5%~29.6%,、48.9%~89.5%、28.7%~93.5%、6.9%~31.3%。在20~4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38.1%~56.0%、24.9%~40.1%、30.8%~68.1%、15.6%~45.2%。施用小麦秸秆炭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玉米产量,增产了28.7%~49.2%。【结论】施用小麦秸秆炭能够提高灌耕风沙土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传统隧道式灌溉经验 ,设计了旱地小麦隧洞渗 (洇 )灌技术。连续两年试验表明 ,每年灌水 5次 ,大旱之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长发育之需要。洞内水渗 (洇 )距离横向 70~ 80cm ,纵向 30~ 50cm ,比地面灌溉节水 58.1%~ 6 5.1% ,小麦增产 4 4.3%~ 177.0 %。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15.
分层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分层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大田采用PVC管栽培法,设置不施肥、0~20 cm单施氮肥、0~20 cm单施磷肥、0~20 cm施氮磷肥、分层施磷(1~20 cm,20~40 cm,40~50 cm)、40~50 cm深层施磷6个处理,比较了分层施磷的效应。结果表明,分层施磷明显促进了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了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增加了下层根比例;与深层施磷、表层施磷和单施磷肥相比,分层施磷处理产量分别增加7.46%、16.16%和75.81%,磷素农学利用分别提高156.20%、43.71%和297.11%。分层施磷可提高冬小麦产量,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豫西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麦田水分动态及其生态效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豫西夏休闲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其生态效益 ,结果表明 :免耕、深松的土体内 ,含水量、接纳降水能力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 ,免耕与深松处理降水贮蓄率分别比传统高1 3 .3 3 %和 5 .84% ,能促使降水在不同坡位中均匀分布 ,其中免耕优于深松。免耕条件下 ,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明显地促进生长发育 ,比传统耕作增产 1 9.3 % ,水分利用率提高 1 7.5 % ;深松也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产量比传统耕作提高 9.4% ,水分利用率提高 8.5 %。  相似文献   

17.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覆盖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和生育期覆盖播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的保水技术新途径。【方法】于2011-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主区,以生育期膜际条播、条播为副区,研究覆盖对旱地麦田3 m内土壤水分、小麦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增产效率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提高了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丰水年达40-41 mm,平水年达55-58 mm,欠水年达70 mm,且欠水年更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于深层,显著提高了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达到20%以上,其覆盖的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效果更佳。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提高2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也显著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覆盖处理小麦播种期土壤水分每多蓄1 mm,丰水年小麦可增产21-27 kg·hm-2,平水年可增产16-18 kg·hm-2,欠水年可增产13-24 kg·hm-2,且休闲期覆盖条件下,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对产量的提升有较大的调控作用。生育期地膜覆盖保水后,旱地麦田节水、增产效果提高,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提高10%以上,消耗1 mm土壤水分产量提高11%以上。【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改善底墒,尤其欠水年蓄水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小麦花前土壤水分,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提高产量,且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效果更佳。底墒充足时,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的节水增产效果,而欠水年底墒不足时,会导致水分浪费和减产。  相似文献   

18.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