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炮制对五味子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五味子生品、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和蜜炒五味子的挥发油得率分别是1.66%、1.50%、1.40%和1.34%;从各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6种、49种、48种和50种成分;对其中34种成分进行了鉴定。本研究为五味子炮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北五味子叶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日变化,为今后人工合成木脂素类成分和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超声提取五味子叶片的木质素类成分,并利用HPLC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袭进行含量测定。3种木脂素类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从6:00时至9:00时呈上升趋势(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时至15:00时呈递减趋势;15:00时至18:00时又呈上升趋势(五味子甲素在18: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同一节位叶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的营养成分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味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详细介绍了五味子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指出五味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比较五味子在不同炮制工艺下的挥发油成分含量差异,为建立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鉴别方法提供研究思路。采用气相色谱其中萜类化合物27种,约占总挥发油的70%以上,芳香族类化合物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以及酮类化合物6种。五味子、蒸五味子、盐五味子与蜜五味子挥发油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对五味子及其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为五味子及其炮制品发挥油的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五味子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确定五味子抑菌成分,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机理也不明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五味子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又称面滕、山花椒、五梅子、茎藤.是木兰种五味子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果实入药为主,茎叶也可入药,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含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醇、枸棣碱、枸棣酸、VC等成分,是收敛性镇咳和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五味子还是酿酒、调味的原料.由于人们掠夺式采收,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对于保护资源,满足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北五味子多糖抗肝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五味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对标样以及供试品进行分离,并且通过标准品以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结果]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以及五味子酯甲分别在0156.0、0138.0、0120.4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202,0.204,0.338μ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药被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出现在养肤护肤的化妆品产品中。五味子作为东北道地药材,可药食两用,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五味子活性成分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其药食保健作用受到了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研究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和多糖类等天然成分能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等,但其在化妆品领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五味子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五味子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挥发油是北五味子的重要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及临床价值。本文针对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理学进行了总结,以客观分析北五味子挥发油的潜在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的干燥果实,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本文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种子发芽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对五味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五味子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筛选优质五味子品种,对4个北五味子和5个南五味子的显微特征、总糖、总酸、粗蛋白、粗脂肪、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秦岭东起蓝田县西至陇县的4个南五味子品质都较优。开水中浸泡几秒再捞出晒干的南五味子品质综合最优,推测此初加工方法优于采后阴干。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畜禽产品品质,是一种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综述了五味子及其提取物的理化性质、药理功能及其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侯微  王强  邵财  王英平 《特产研究》2009,31(4):28-29,32
目的采用DPPH法比较五味子根、藤茎及叶非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筛选出最佳提取溶剂,为扩大五味子的入药部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五味子根、藤茎及叶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尤以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南北五味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从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并纯化,将南北五味子基因组DNA进行随机DNA多态性扩增.结果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基因组DNA随机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差异以不同条带数目和条带亮度得已验证;同时体现出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小,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大.结论RAPD技术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信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9-6721,6727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物候期及低温对幼苗的影响。[方法]在北五味子物候期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平行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季北五味子幼苗在0~8℃这段温度内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测定,着重讨论低温对北五味子幼苗的影响。[结果]0~4℃时北五味子幼苗受到低温影响,在此段温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北五味子幼苗内的葡萄糖、蛋白质的含量在升高;4~8℃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北五味子幼苗内的葡萄糖、蛋白质的含量在降低。[结论]温度4℃时北五味子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体内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降低,说明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提取方法对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利  包东东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77-13179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乙醇提取和水提等方法对北五味子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北五味子提取物对供试茵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2种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超临界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结论]用醇提取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色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5-2062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色素的提取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北五味子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V/V),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5 min,料液比为1∶12(W/V)。[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东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化草原羊草群落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影响该地区羊草群落特征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影响羊草抽穗日期、籽粒成熟日期的因素很多,同时羊草抽穗日期的早晚与籽粒成熟日期的早晚虽然呈正向相关,但其它气象因子对羊草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单一气温或降水因素对羊草发育期早晚影响不同。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温、降水对羊草生长发育呈正效应,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气温高并且降水量大,羊草有提前抽穗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下旬气温、降水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对羊草生长发育呈负效应,气温高并且降水量大,羊草籽粒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北五味子不同组织中五味子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枝蔓中五味子素含量随着蔓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且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五味子苗中五味子素含量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2年生苗五味子素含量高于1年生苗;果实中五味子素主要存在于种子内,家植后果实中五味子素含量比野生条件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