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油气储运》2014,(3):268-268
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大幅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探井成功率 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是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和成像成果,结合地震地层学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沉积相形成及空间分布规律的技术,可对宏观的古沉积环境、沉积体系进行解释与恢复;综合地震反演与属性分析技术对油气储层的内、外部特征和属性等进行精细刻画和表征,从而建立起对勘探开发均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高精度三维储层模型,大幅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探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塔东地区勘探的深入,通过岩心和野外露头的观察,在古城东斜坡和罗西西斜坡都发现寒武系重力流沉积的证据。由于工区井数量有限,很难通过井资料控制重力流的沉积范围。利用地震相标志对台缘带进行了刻画,借用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和地震属性的方法刻画出塔东地区深水重力流的平面展布,编制了塔东地区上寒武统岩相古地理图,为今后塔东地区勘探领域由台地相向斜坡和盆地方向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重点的油气勘探领域,其沉积的河道砂体有单层厚度薄、侧向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亟需对该区域开展有利砂体预测方面的研究,以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以XS14区块为例,针对窄小河道砂体识别问题,开展了地质-地震综合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区块内目的层段的沉积相类型,运用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手段,刻画区块内重点层段沉积相平面展布,预测区块内有利砂体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由下至上水体逐渐加深,其中FⅡ1小层沉积期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较为连续,为良好的储集层,最终预测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位于中部和西北部。  相似文献   

4.
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多门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中成长的起来的,根据现如今的进展,地震沉积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目前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从整体上来看,地震沉积学已经可以做到更加精细的划分层序,利用最新技术做到三维地震反演,这对于今后目的层的开发以及油田的持续开发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长垣背斜中浅层低孔、低渗条件下存在的致密油,是目前勘探开发的热点。致密油砂岩被上覆强反射轴的波形干扰屏蔽,无法被常规地震识别出来;厚度小于3m的薄储层,也挑战着地震预测精度的极限。为解决研究区T2(扶余油层顶面)强反射轴下覆致密油薄砂体的识别问题,综合应用子波分解重组、地震沉积学理论、地震属性优选及地质意义分析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解释精确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原理》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最主要的课程,也是资源工程与地球物理学专业的重点课程。该课程不但理论基础要求高,而且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有实验、课程设计与野外生产实习。地震勘探领域中理论与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通讯与信号处理专业的交汇,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尤其是实践教学。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地震勘探的重要概念做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解释,并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的资源勘探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对五墩凹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发育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受北西向北山、南部三危山和东部物源体系控制。在五敦凹陷北部和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中部为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运》2014,(2):179-179
海域深水沉积体系识别描述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有效规避勘探风险 面对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世界众多国家和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但如何有效规避勘探风险,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美国多家大学及机构通过科技攻关,解决了深水沉积研究的难题,建立了深水沉积体系识别描述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有效发挥了规避勘探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东凹陷是受走滑断裂影响、区域拉张作用控制而形成的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是胜利油田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的热点和重点地区。利用测录井、取心和地震资料,对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u4)沉积及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大物源-沉积体系,即北部以垦东凸起为物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西部以青坨子凸起为物源的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及东南部以潍北凸起为物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Esu4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断层活动的联合控制,"四周环凸、垒堑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多物源体系、多沉积类型并存;NNE、近EW、NWW向3组断裂系统活动形成的断沟、断坡及沉积中心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空间分布。凹陷主体呈现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东部受郯庐断裂控制主要呈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12.
以渤中凹陷西次洼427地区西部陡坡带为主,开展了石南陡坡带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体系研究和岩性圈闭识别研究。研究发现,渤中凹陷西次洼427地区西部陡坡带东营组发育3个4~5级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控制砂体发育,地震相、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均表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下部是砂体发育的有利位置,砂体富集,每期砂体向西尖灭,形成岩性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且每期旋回形成的岩性圈闭叠合性好。该岩性圈闭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对渤海海域其他类似地区的岩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可控震源激发具有扫描频率设置灵活、子波频带宽、激发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辽河坳陷陆上地震勘探中已攻关应用,是该区今后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试验及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的在辽河坳陷DMT地区应用效果。低频可控震源通过增加低频信号成分,拓宽地震资料频宽,利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斜坡带深层地层成像的成像效果。通过联合应用低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获得了DMT地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证明了低频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坳陷陆上复杂区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陆丰凹陷西南部油气发现仍呈现"局部化"特点,勘探成效不及预期,因此有必要对各新生代洼陷勘探潜力进行再认识.综合利用区域地质背景、已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构造演化、地层结构及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相等进行了分析,在洼陷结构、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基础上,采用该区已钻遇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烃源岩地化指标,利用Trinity软件采用盆地模拟法对凹陷西南部各洼陷文昌组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和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该区域各洼陷均发育一定规模的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典型的"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反射特征;从资源潜力看,综合洼陷的地震相解释结果、已钻遇的文昌组地球化学指标等,盆地模拟结果显示凹陷西南部6个洼陷的资源量合计近20×108 m3油当量,其中4个洼陷资源量大于3×108 m3油当量,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成藏主控因素看,已钻井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圈闭的封堵性也是重要因素;从有利勘探方向看,在"生、储、盖、圈、保"类似的条件下,目标区带油气汇聚结果与主力烃源岩翘倾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埕北低凸起自从发现埕北油田和埕岛油田以后,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近几年,在低凸起围区开展滚动勘探,成效一直不佳,分析原因认为储层发育程度是制约该区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基础资料,结合对古地貌的恢复,系统分析了构造特征、地层发育及沉积控制因素等。研究表明:埕北低凸起围区可分为南侧陡坡带、北侧缓坡带和西侧超覆带等3个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低凸起南侧及西北部发育源沟一陡坡耦合控制的扇三角洲沉积,北侧缓坡带和西侧超覆带发育源沟一缓坡耦合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到东营组下段沉积期,埕北低凸起南侧及西北部仍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分布的范围有所扩大,西侧及北侧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多期次辫状河三角洲朵体叠置沉积,平面上朵体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以上的分析,为该区下步进行精细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指明了低凸起围区下步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大道数地震仪和低频可控震源的成功应用,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使得可控震源地震采集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明显增多,造成地震采集成本大幅增加。航迹导航施工方法作为一种可控震源施工的配套技术,在减少施工人员的情况下使可控震源的行走更有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及采集过程中的无效时间,是提高经济效益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最为常用的叠后储层预测技术,由于受分辨率及多解性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较好的薄储层预测结果。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和沉积相精细研究技术及多井砂层精细对比技术,从宏观上解决岩性体发育位置;在该基础上,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研究单元,应用基于层序界面、最大洪泛面及地震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突破地震分辨率极限,对一个沉积旋回内储层的沉积演化进行地震属性解释,达到薄储层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础建设的中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核心课课程群: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为核心构建了地质基础课程群;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地震勘探原理》为核心构建了地球物理勘探基础课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课程《油藏物理》为核心构建了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课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课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为核心构建了油气地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条件、教学网站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课程群的建设完善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确保专业建设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曙光油田二区在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曙光油田的南部。通过对曙光油田二区沙三段钻、测井资料的系统普查和分析,并结合沉积旋回、岩性纵向组合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开展地质地震综合划分与对比,确定了大凌河油层和莲花油层的沉积旋回、岩电细合及标志层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井→剖面→平面、油层→油组→砂组的研究思路,开展了研究区目标层段的层组划分和对比,以此来提高研究区内地层对比的精度,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构造学、沉积学基本原理,系统地探讨了研究区内早白垩世嫩江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嫩江组各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嫩江组物源来自北部的长春岭-肇州水系和西南的通榆-保康水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和半深湖-深湖4种主要沉积亚相类型,嫩一段到嫩五段表现为从深湖-半深湖到浅湖再到三角洲前缘沉积的过程,表现出湖盆急剧下降(嫩一段、嫩二段)到缓慢抬升(嫩三段至五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