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鱿鱼的结构及其营养成分,对鱿鱼加工下脚料各个部分的利用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分别从鱿鱼皮、头、鳍、软骨、墨汁、精白、眼和内脏几种下脚料的加工利用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为今后鱿鱼加工下脚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仿生鱿鱼肉鳍扑动推进机理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仿生机器鱿鱼的设计制作中,通过肉鳍摆动辅助腕的收缩以及喷水推进的组合,使得鱿鱼可以以多种运动形式进行游泳。为研究鱿鱼肉鳍的扑动推进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生物鱿鱼外形进行等比例数值建模,计算分析鱿鱼肉鳍在不同扑动角度下的水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肉鳍占体比例、肉鳍形状等参数,研究不同参数对鱿鱼肉鳍扑动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肉鳍扑动过程中肉鳍上下表面出现明显涡流区与压力差,鱿鱼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完成升沉运动与水平运动;当鱿鱼肉鳍占体比例超过0.3时,升沉力与水平推进力均随肉鳍占体比例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阻力变化趋于稳定,适当增加肉鳍的占体比例可获得更高的扑动推进效率;横菱形肉鳍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与较低的游动阻力,在仿生鱿鱼设计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研究结果为仿生机器鱿鱼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计算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而远洋鱿鱼钓产业方兴未艾的局面,在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鱿鱼钓船在国外的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主要作业渔场(阿根廷外海渔场和北太平洋鱿鱼渔场)的生产情况,这对从事相关产业单位的决策及鱿鱼钓渔船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鱿鱼糜对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白度和感官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0%鱿鱼糜使复合鱼糜的凝胶强度有所提高。综合白度与感官指标,确定鱿鱼糜添加量为10%-20%。  相似文献   

6.
鱿鱼肝脏活性肽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鱿鱼肝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以鱿鱼肝脏蛋白为原料,通过蛋白酶水解来制备生物活性肽,研究了多种蛋白酶水解鱿鱼肝脏制得水解液的抗凝血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当鱿鱼肝脏水解液浓度为5 mg/ml时,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液对ACE抑制率为68.0%;APTT值为59.8 s,TT值为34.2 s,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26.7和20.6 s,表明鱿鱼肝脏的中性蛋白酶水解液具有抗凝血活性。中性蛋白酶解液对Fe3+的还原力为0.588,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4.5%,说明鱿鱼肝脏中性蛋白酶水解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其余的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鱿鱼肝脏水解液的抗凝血活性和ACE抑制活性均低于中性蛋白酶水解液的酶解液活性。[结论]鱿鱼肝脏蛋白质具有较好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理化因素对鱿鱼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鱿鱼精巢组织为原原料,经水解,抽提,沉淀等一系我方法得到鱿鱼鱼精蛋白样品。后经葡聚糖凝胶对其进行过滤层析,可得纯度较高的鱿鱼鱼精蛋白,最后对照讨论了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盐离子浓度,酸度,有机成份等对鱿鱼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8.
鱿鱼作为海洋高等软体动物,其软体特征与腕部特点为其机动性奠定了基础。为研究仿生鱿鱼软体触腕在不同俯仰角度下的弯曲特性,选择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仿生对象,建立仿生鱿鱼不同俯仰角度下的简化三维模型,并根据不同俯仰角度假设触腕不同弯曲特性。根据三维简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仿生鱿鱼在不同俯仰姿态下与触腕弯曲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认为:仿生鱿鱼采用软体触腕协调游动时,为其俯仰姿态的完成提供了有利的转矩,俯仰角最大为45°时其力矩系数达到-0.001 7,更有利于其高速游动时俯仰姿态的调整与游动方向的改变;仿生鱿鱼在完成俯仰姿态时可以通过改变腕部的弯曲程度,更及时高效地调整姿态与改变游动方向,且所需能耗较小。研究结果对仿生鱿鱼软体触腕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与参考,同时为研究其高机动性游动行为与材料的选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鱿鱼为原材料,通过水分含量、质构参数和感官评分等指标测定,探究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的鱿鱼分别在常压油炸和高温热空气油炸条件下,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鱿鱼脆片品质的影响,并确定鱿鱼脆片最佳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鱿鱼再油炸处理可以得到酥脆的鱿鱼片,且鱿鱼脆片最佳加工工艺为:鱿鱼经过前处理、调味、蛋白酶处理、预冻和冻干后,在油炸温度为160℃条件下进行高温热空气油炸,油炸时间为4 min。此工艺制得的鱿鱼脆片有油炸风味,组织表面紧密收缩,少量褐变,硬度较小,较酥脆,无油腻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鱿鱼产品中的甲醛含量超标问题尤为突出,关系到整个鱿鱼产业乃至全国水产加工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亟待解决。而鱿鱼及其加工制品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物质代谢,因此就鱿鱼及其加工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主要形成机制即氧化三甲胺酶催化途径和氧化三甲胺高温裂解途径,以及甲醛的控制即甲醛捕获剂、氧化三甲胺酶的抑制剂、加工工艺改进和产品包装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鱿鱼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研究的新方向,即货架期内甲醛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Squid nerve contains an enzyme that hydrolyzes the nerve gas Tabun at about one-tenth the rate it hydrolyzes diisopropylphosphorofluoridate (DFP), and at about one-third to one-fourth the rate it hydrolyzes Sarin and Soman. Tabun is a more potent inhibitor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than is DFP, is both lipid-and water-soluble, and penetrates readily into the squid giant axon in its inhibitory form. The failure of Tabun to block or markedly decrease the conducted action potential in the squid axon makes it likely that the blocking of conduction caused by DFP is probably not due to inhibi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Sub-strate specificity with regard to organophosphate metabolism by squid enzyme ha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posal and detoxication of nerve gases in the ocean.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4—2005年中国鱿钓渔船资源探捕期间在印度洋西北部采集的104枚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耳石样本,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鸢乌贼的生命周期约为1年,样本年龄为88-363 d,优势年龄组为180-270 d,占总体的81.3%。样本孵化日期为2004年1—11月,几乎为全年性,但存在两个峰值:3—5月和9—10月,分别占总体的57.8%和14.4%。根据孵化日期可将鸢乌贼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产卵群体。两产卵群体胴长与年龄符合线性方程,而体重与年龄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各胴长组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存在变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1—4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连续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样本(6 094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胴长为148~307 mm,优势胴长为200~260 mm,占总数的86.5%;体重为76~586 g,优势体重为150~300 g,占总数的78.7%,判定该渔获物主要来自南巴塔哥尼亚种群;胴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1.2×10^-4L^2.6779;渔汛期间,胴长、体重与时间之间均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分别为Lt=207.54e^0.0013t和Wt=181.52e^0.0046t;阿根廷滑柔鱼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总数的56.8%,初次性成熟的胴长为244.7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占总数的52.0%。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海洋环境决定其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其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推测柔鱼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研究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也有重大意义。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根据2004年—2015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Chl-a)数据,结合尼诺转化指数(Trans-Ni1o index TNI),分析柔鱼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柔鱼在海洋环境的影响下,洄游路径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洄游重心的产量占比与洄游重心的离散度在10月和11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洄游重心的纬度变化和TNI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经度上并未呈现这一关系;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海表面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的柔鱼洄游路径时空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时间跨度在8—11月内,柔鱼洄游重心纬度上呈现南-北-南,经度上呈现出西-东-西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预测洄游重心海域的产量占比为64%和68%,10月和11月,柔鱼种群进行产卵洄游。预测产量占比明显提高,预测海域产量占比为83%和89%。  相似文献   

15.
柔鱼是大洋洄游性头足类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目前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西北太平洋捕捞的主要对象。柔鱼属于短生命周期生物,其栖息地适宜性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9—11月中国鱿钓捕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基于捕捞努力量和算术平均算法的柔鱼综合栖息地热点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在超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SST和PAR的栖息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9—11月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和PAR范围具有显著月间变化且逐渐减小;柔鱼产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栖息地指数值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对比2007年强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发现,2007年柔鱼CPUE和栖息地适宜性显著高于2015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强拉尼娜现象导致柔鱼渔场内适宜的SST和PAR面积显著增加,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两者适宜面积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柔鱼CPUE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主要经济大洋性鱿鱼资源渔场生产性调查与渔业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对三大洋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一批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并得到商业化捕捞。根据2003—2017年我国鱿钓船对三大洋公海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基础生物学、资源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等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初步了解重要经济鱿鱼资源特性。研究概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开发世界大洋性鱿鱼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对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大洋7个渔场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新增作业海域超过1×10~7 km~2,估计新增渔场的资源蕴藏量在500万t以上,初步掌握了渔获个体大小等基础生物学特性、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作业渔场的渔获个体差异明显,渔场形成的适宜海表面温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建议,为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鱿鱼资源,建议开展系统科学的渔业资源国际合作调查,开展基于硬组织的大洋性鱿鱼年龄与生长、群体结构、生活史过程、洄游分布、高精度的渔情预报以及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糖基化改性提高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方法]将葡萄糖、乳糖、壳聚糖、麦芽糖、果糖及淀粉分别与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经二段加热方式制备凝胶,筛选合适用糖后进一步研究加糖量、二段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影响.[结果]在鱿鱼肌原纤雏蛋白中添加糖有助于提高凝胶性,其中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以10 g湿重计)与2.0g果糖和1.5g淀粉混合,经50℃加热1h和90℃加热30 min二段式加热所得蛋白凝胶质量好,质构分析得出凝胶咀嚼性、弹性和破裂力分别是糖基化改性前(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自身)的4.7、2.6和1.5倍.[结论]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果糖和淀粉发生糖基化改性有助于提高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