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相似文献   

2.
水城小黄姜高产栽培与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5):48-49
水城县自古盛产小黄姜,当地种姜历史悠久,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当地小黄姜色泽漂亮、姜味浓郁、姜油丰富,深受市场喜爱。现就当地独特的小黄姜种植、贮存技术做简单介绍,希望为广大农户种植和储藏小黄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莱芜姜、大黄姜、来凤姜、怀姜、沙姜、罗平小黄姜、南姜、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罗平小黄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7.04‰,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0.04‰,莱芜姜、沙姜、南姜、怀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集中在0.50‰~3.00‰.沙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0.69‰;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来凤姜、怀姜、南姜、竹根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集中在5.50‰~9.00‰;大黄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低,仅4.34‰左右.生姜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共6种,分别为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其中缬氨酸仅存在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沙姜中,以组合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金寨县为例,围绕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与贮藏方法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黄姜培育生产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介绍金寨的地理环境和小黄姜产业情况,其次分析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再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黄姜高产贮藏方法,进一步提升小黄姜的产量与延长小黄姜的贮藏时间,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生姜以其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具有  相似文献   

6.
正姜(Zingiber offcinale(Willd.)Rosc.)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中国主产于四川和贵州两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也产。习惯把小种生姜叫"小黄姜",小黄姜(Zingiber offiinale Rosceoe)切面纯黄色,味辛辣浓,肉细嫩,味香,纤维较细。小黄姜是既可食用也可药用的一种植物。小黄姜鲜姜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干姜、  相似文献   

7.
刘刚 《河南农业》2009,(8):47-47
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生姜以其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生姜以其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小黄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高、矮杆作物的立体空间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小黄姜套种玉米,既不影响小黄姜质量,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小黄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中的整地起畦、姜种选择处理及玉米种植技术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主要目的是利用玉米为小黄姜遮荫达到小黄姜高产、优质的效果,为小黄姜种植产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姜(盾叶薯蓣)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三选一配把好播前准备关 一选生产用地。要求选择向阳离水、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黄姜,土壤pH值在6~7之间。二选种姜。一是选择皂素含量0.5%以上,熔点195℃以上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黄姜用作种姜。二是选择姜块健壮、芽苞饱满的新生姜作种姜,一年生黄姜除母姜外都能  相似文献   

11.
小黄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良县角奎镇小黄姜生产中往往会出现死苗、烂果等问题,从而影响小黄姜的生产效益。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只有紧紧抓住培育壮芽、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等关键环节,认真作好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几项工作,才能确保生产安全,促进小黄姜优质高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罗平小黄姜栽培技术,包括选种与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小黄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姜的妙用     
《中国农村科技》2007,(2):54-54
生姜又名姜、黄姜。生姜以肉质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有姜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除此以外还可作香料和药材。姜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发汁剂和解毒剂。  相似文献   

14.
正姜青枯病,是对生姜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一旦发生,一般损失率20%~30%,严重时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姜青枯病为害也越来越突出,成为罗平小黄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 栽培防治1.1选地试验表明,罗平小黄姜种植在地势较高、土质疏松的地块,青枯病几乎不会发生。一般情况下,罗平小黄姜种植地块要选择土壤疏松的坡地。1.2 整墒试验表明,罗平小黄姜分墒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生姜生产基地,生姜种植面积2.5万亩,主产区抚宁区是中国调味品原辅料(生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为山东大姜。近年来,为充实市场花色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本市生姜种植不断寻求突破,在种植模式、种植品种上进行改革探索,其中,大棚小黄姜栽培试验获得成功,效益显著,一般亩产小黄姜4 t,亩收入15 000元左右。现将秦皇岛市大棚小黄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小黄姜品种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临平的小林黄姜是全中国栽培历史最早的姜种之一,本研究针对最新选育的小林黄姜1号新品种,通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生姜品质指标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常规露地栽培下,小林黄姜1号对比新丰红爪姜、小林红爪姜,叶色更浓绿,株高、产量、产值均最高,品质最优。进一步对比了露地和大棚两种栽培模式对小林黄姜1号产量的影响,发现大棚栽培的小林黄姜1号相比露地栽培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罗平小黄姜是罗平县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发展受到限制,自1999年以后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黄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罗平县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对罗平小黄姜的科学种植技术要求较迫切,为了满足农民和技术部门种植的需要,对罗平小黄姜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黄姜是药用和经济价值极高的药源植物,是提取激素药物的主要原料,有“药物黄金”之称。近些年,黄姜市场前景看好,鲜黄姜每公斤价格在 2至 3元,居高不下,野生资源已经贫乏,农民如何依靠黄姜增收致富 ?湖北省宜昌县小峰乡农民走出一条挖黄姜卖,买黄姜栽,采种培育的增收之路。   挖黄姜卖。旧社会,山区农民经常以黄姜充饥,民间流传“麦子扬花,黄姜象糍粑”,是说青黄不接之时,穷人挖来的黄姜或烤或煮或蒸,吃起来特别香。 60年代至今,每年 8月至次年 3月农闲之时,小峰乡农民就在全乡范围内的山山岭岭间挖黄姜。黄姜单价由几分钱、几角钱每公斤递增到现在的每公斤 3元。农民挖黄姜的积极性也一年比一年高涨。一部分农民每年光靠挖黄姜卖就能增收 2000多元,比全家种一年的田还划算。野生黄姜被挖,价格越高黄姜越稀少。早在 1996年,该乡少数农民就开始了开荒种黄姜、苞谷田里套种黄姜栽种实验,但因缺乏管理技术,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罗平小黄姜种植历史悠久,据《罗平县志》记载,罗平小黄姜栽培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罗平小黄姜是罗平县的优势产业,全县常年种植面积16万亩左右,是罗平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云南罗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罗平小黄姜独特的品质。罗平小黄姜具有鲜姜色泽鲜黄,纤维细少,肉质脆嫩,香辣味浓烈醇正;干姜肉厚粉多,姜油含量高,药用价值好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上升,生姜产业从满足简单消费需求的数量型增长向需求细化、精深加工、用途精准的质量型增长转变,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成为生姜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罗平县有着悠久的小黄姜种植历史,属于传统优势农产品。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罗平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黄姜栽培产业,小黄姜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很大提升。该文详细介绍了姜种选择与处理、种植地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优质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引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提升小黄姜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