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胚泡植入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胚泡植入是在各级因子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调节下,胚泡与子宫内膜相互识别、定位、轴附和侵入,从而使胚泡成功地植入。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活性分子参与胚胎植入的调节过程,而对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整合素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所引起信号转导的研究,将对揭示子宫内膜变化和胚泡植入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颖 《新农业》2006,(2):32-32
墨西哥科研人员通过培檀转基因植物,研制出一些新型口服疫苗。这些疫苗有望用来预防胃病、乙肝、霍乱和疟疾等疾病,并可能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效果。科研人员把不同疾病的致病基因植入西红柿或香蕉的植物胚胎中,并让胚胎在试管里生长至5厘米,然后移植到肥沃的土壤中,以传统方法培育。成熟的果实含有抗原蛋白。将这种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就可制成针对不同疾病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与调节,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与调节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通过介绍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胚发生中的基因表达,展示体胚发生已经成为研究植物胚胎发生发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体胚发生中分离到的基因研究为理解细胞分化与发育,形态发生与建成以及植物合子胚的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07,(1):32-32
墨西哥科研人员通过培植转基因植物,研制出新型口服疫苗。疫苗将来有望用来预防胃病、乙肝、霍乱和疟疾等疾病,并可能对预防癌症有一定效果。科研人员把不同疾病的致病基因植入西红柿或香蕉的植物胚胎中,并让胚胎在试管里生长至5厘米,然后移植到肥沃的土壤中,以传统方法培育。成熟的果实含有抗原蛋白,将这种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就可制成针对不同疾病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5.
胚胎干细胞分离和克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饲养层细胞,生长因子,基础培养基,胚胎的胚龄,不同的遗传背景等是影响胚胎干细胞分离和克隆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是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迁移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一系列行为进行自我组织的复杂过程。其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存在于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对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是器官生成、形态建立和组织稳态维持等发育相关事件所必需的。本文对近年来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功能、调节机制及死亡细胞的清除方式等,重点关注了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本综述将为更全面地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借鉴与帮助,并有望为将来通过人为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提高胚胎发育质量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酸对妊娠母猪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莉  贾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93-8495
胚胎的植入是在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基因等复杂网络调控下进行的,是一个精确的、有严格时空性的生理过程。综述了叶酸对胚胎的附植及附植成功后胚胎正常形态发育2个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理,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受体介导对生物体的生长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早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IGFs通过与IGFBPs家族蛋白的结合调节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IGF-1可以增加体外培养的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并与其它基因协同作用调节胚胎细胞的凋亡,但其确切的抗凋亡的分子机理目前仍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技术,对云南滇池高背鲫鱼的成熟和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乳 脱氢酶同工酶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焉:1.在所研究的发育过程中,LDH持续表达了4条酶带,这些持续表达的酶带,在发育过程中可能执行最基本的代谢功能。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从心搏期起,尤其到肝形成期,LDH新酶带逐渐增加,这可能是胚胎细胞核中相应基因开始表达的结果,有些也可能是转录后或翻译后有关调节机制开始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家畜胚胎移植对我国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概述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羊胚胎移植过程中关于供体/受体的选择方法、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的收集与评定以及移植方法等方面的实用操作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影响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和注意事项。为提高胚胎移植技术的效果和在山羊/绵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本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阚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阚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阚值。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经皮血管内药盒系统植入术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肝癌介入治疗时化疗药盒两种不同路径植入法的比较。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行右大腿内侧经皮股动脉穿刺植入和前胸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各50例。结果:两种路径的穿刺和植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股动脉入路组的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锁骨下动脉入路组(P〈0.001);经左锁骨下动脉入路者发生局部血中3例和气、血胸各1例,而经股动脉入路组无任何并无症发生。结  相似文献   

13.
离子束辐射对水稻种子电导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束辐射对水稻种子电导度影响吴跃进,吴敬德,吴家道(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Effectofionimplantationonelectricconductivityorriceseeds¥WuYueJinetal(Ricei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ob-Rb在水牛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水牛胚胎附植的影响。[方法]母水牛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超排后与公牛交配,分别在交配后第0、5、7、9和15天各屠宰10头水牛,分别取胚胎附植部位的子宫组织,提取瘦素及其受体总RNA。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瘦素mRNA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胚胎附植过程中在水牛子宫内膜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Ob-Rb在胚胎附植过程中亦有表达,但是交配后第7、9和15天的表达水平与0和5天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妊娠期0~7天内表达水平上升,7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结论]瘦素及其受体Ob-Rb可能不仅参与胚胎的附植,而且也可能参与附植后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附植前后兔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附植前后哺乳动物子宫和胚胎能分泌多种妊娠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对妊娠的建立了维持十分重要,为了从生化角度进一步研究胚泡附植的机理,从分析附植前后兔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着手,探讨了非妊娠和受孕不同时期的子宫和胚胎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妊娠兔比妊娠兔子宫冲洗液总蛋白含量低,妊娠组中,胚泡附植前后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子宫冲洗兴中蛋白质量逐渐增加,妊娠前4d,增加幅度不大,从第4d到第6d增加幅度增大,从妊娠第6d到第9d,蛋白质增加特别明显,对于妊娠第9d胚泡液,大胚泡(直径1cm左右)中胚泡液总蛋白含量高于小胚泡(直径0.5cm左右),说明囊胚直径可以作判断胚胎发育的一个比较胡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碳离子注入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性状的影响,并选育优质突变品种,用离子注入机以6MeV的能量分别向向日葵种子中注入0(对照组)、1×1013、5×1013和9×1013碳离子。经田间栽培,数据采集分析,结果显示,注入5×1013碳离子的向日葵,其种子发芽早,发芽率高;营养生长期的株高、茎粗、叶数及最大叶面积等均高于其他组;产量也显著优于其他组。对各组向日葵幼苗叶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4组不同处理的向日葵酶谱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碳离子注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向日葵的生化及遗传特征。综合各项结果显示,注入5×1013碳离子可诱导产生较多的优良生物学性状,对进一步选育向日葵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Paria BC  Reese J  Das SK  Dey SK 《Science (New York, N.Y.)》2002,296(5576):2185-2188
Implantation involves a series of steps leading to an effective reciprocal signaling between the blastocyst and the uterus. Except for a restricted period when ovarian hormones induce a uterine receptive phase, the uterus is an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blastocyst implantation. Because species-specific variations in implantation strategies exist, these differences preclude the formulation of a unifying theme fo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is event. However,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mammalian implantation has been gaine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mouse model.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ognized signaling cascades and new research in mammalian implantation, based primarily on available genetic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rom implantation studies in the mouse. Alth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implantation in various specie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important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the common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govern this proces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implantation promises to help alleviate infertility, enhance fetal health, and improve contraceptive design. The success of any species depends on its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an egg and sperm must overcome many obstacles to fuse and co-mingle their genetic material at fertilization. The zygote develops into a blastocyst with two cell lineages (the inner cell mass and the trophectoderm), migrates with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and ultimately implants into a transiently permissive host tissue, the uterus. Howeve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road map connecting the blastocyst with the endometrium across species is diverse (1) and not fully understood. Recent advances have identified numerous molecules involved in implantation (1-4), yet new discoveries have not yielded a unifying scheme for the mechanisms of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体外胚泡着床的影响,从而建立在体外研究着床机制的简易着床模型。在无血清单独培养系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 无血清共培养系统、EEC 3%胎牛血清(FCS)系统和EEC 0.4%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中分别移入胚泡,观察并统计脱带率、粘附率和扩展率。结果显示后面两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明显高于前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EEC 3?S共培养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和EEC 0.4%BSA共培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胚泡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FCS共培养与用BSA共培养都是比较理想的着床模型,可以用来体外研究着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3千电子伏(Kev)能量和四种不同的注入时间下,用N离子注入四个陆地棉品种干种子内,以估计不同品种承受能力和不同剂量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系统的品种有较好的承受能力,而同一品种在四种剂量下的发芽率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