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吉林省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经3a,进行面积80 hm2不同生态区域试验,研究提高稻谷产量的因子,初步摸索出一季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为掌握水稻生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1949年以来产量及面积视角的我国水稻生产变动相关文献,从水稻生产时序动态特征、空间布局演变、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中国水稻生产变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随时序纵向变化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增2减、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量徘徊增长、生产波动阶段性特征明显;以籼为主,粳升籼降,同时"单改双"转为"双改单"。其空间布局演变特点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由南向北迁移、由东向中聚拢;种植面积与产量重心变迁轨迹略有不同,但大致向东北方向移动;种植品种在区域变化上显示出"北粳南下"态势。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水稻总产量、单产水平、种植面积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总结,展望我国在水稻生产变动方面下一步的可能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既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文章结合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层面剖析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探索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波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对2000-2012年粮食生产结构以及产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小幅波动但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小麦和玉米占粮食生产结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口、作物单产和农业投入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生产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水稻单产在年际间波动较大,造成单产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气候波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计算出吉林省20个县(市)水稻分蘖期温度、降水、日照3个因素的适宜度,根据试验结果将吉林省水稻适宜种植生态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从而为开发和利用吉林省水稻种植区的气候资源、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提高作物单产的措施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仍然是化肥。通过多年来国内大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证实,化肥是提高各种作物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粮食生产的各项增产措施中,化肥的增产作用仍占40%~50%。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化肥在增产粮食中的重要作用。吉林省从1913年开始施用化肥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些年里,吉林省的粮食总产,就其总的趋势来看,一直是随着施肥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的玉米生产发展迅猛,玉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宗产品。吉林省已经成为我国玉米总产量最多,单产水平最高,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最多的玉米生产大省。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栽培的生物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历史最长的国家,又是栽培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水稻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总产量40%~45%,不论是单产还是总产都占粮食生产的第一位。同时,我国有2/3的人口以稻米作主食。水稻还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淮安市楚州区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水稻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琦  李军 《古今农业》2014,(1):9-16
论文在总结辽宁省水稻育种、品种更新的几个升级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辽宁省水稻产量与审核品种试验单产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其他影响产量的因素建立辽宁省水稻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审核品种试验单产对辽宁省水稻产量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同时由于土地、化肥、机械等的投入面临较大困难,因而推动水稻育种的发展更加重要。论文认为,要确保辽宁省水稻增产,需加强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加大育种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吉林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历经5年在面积70 hm2不同生态区域设点,从栽培技术方面入手,研究解决阻碍水稻产量提高的因子。通过选用适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等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概况,分析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总体趋势是面积显著增加,单产成倍增长,总产量不断提高。同时,从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育种、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水稻育种概况。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吉林省的第二大作物,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是一种喜温的短日照植物,不同生育期所需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因而水稻产量与其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吉林省各地区水稻生育期内气温的变化规律,研究吉林各地区水稻在生育阶段农业气候资源的差异,及其对水稻不同产量形成阶段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变化与水稻单产的关系,可为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引种,开发和利用温度资源和品种资源,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对稻谷的需求;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水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枞阳县近4年来水稻平均单产基本没有提高,因此深入枞阳县水稻主产区的老洲、金社2个乡镇6个种粮大户生产调查,分析制约水稻单产提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阆中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是阆中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2%,总产量13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35%。为了推进我市水稻生产科学发展,充分挖掘水稻单产潜力,使我  相似文献   

19.
孙善文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2):23-25,3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商品率位居全国首位.本文从生产布局、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生产管理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大都使用传统的移植法种植水稻。在提高水稻单产方面,各国都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增加总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途径。所以,新形势下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当前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新形势下,我国水稻种植高产技术的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1注重水稻种植高产技术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