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还田下不同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玉米生物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量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影响显著,肥料种类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和叶片氮吸收量影响显著,但对于其它观测指标则影响不显著。施用炭基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叶片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籽粒氮含量呈负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呈负相关。施用化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籽粒氮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用作旱田绿肥提供了部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玉米生物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影响显著,肥料种类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和叶片氮吸收量影响显著,但对于其他观测指标则影响不显著。施用炭基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叶片生物量成正相关,与籽粒氮含量成负相关,与茎秆氮含量成负相关。施用化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籽粒氮含量成负相关。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用作旱田绿肥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玉米籽粒中植酸磷含量是减少粪磷污染的重要途径,探明施磷与植酸磷积累的关系对于降低植酸磷含量有重要意义.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2个玉米品种生长期间不同部位磷含量与籽粒植酸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提高2个玉米品种籽粒中总磷和植酸磷的含量以及积累量;金海5号的植酸磷含量与积累量均高于浚单20;植酸磷占全磷的比例在50%~62%之间,高植酸品种金海5号略高于低植酸品种浚单20;随着施磷肥水平的增加,降低了2个品种根、雄稳、穗轴等部位的磷转移率,但各部位转移到籽粒中的总磷的比例受施磷影响较小;玉米乳熟期稳住叶、苞叶、完熟期籽粒磷含量及磷积累量与植酸磷积累量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合理施用磷肥、调控磷素在玉米体内的分配,对于调节玉米籽粒植酸磷积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材料与肥料配施对土壤水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高分子保水材料(SAP,0、0.05、0.10、0.50 g/kg)、吸附性矿物材料(AM,0、5.0、10.0、15.0 g/kg)、煤基营养材料(CBN,0、0.5、1.0、1.5 g/kg)3种环境材料与化肥(CF,0、0.9、1.8、2.6 g/kg)、有机肥(OF,0、6、8、10 g/kg)配施对土壤含水率、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材料与肥料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其中吸附性矿物材料对其影响最大,最佳组合为SAP2CBN2AM4CF1OF3;可增加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含量,其中化肥对其影响最大,最佳组合为SAP2CBN2AM4CF4OF3;可增加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磷含量,其中有机肥对其影响最大,最佳组合为SAP1CBN4AM4CF4OF2;可提高土壤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有机肥对二者影响最大,最佳组合分别为SAP1CBN2AM2CF1OF4、SAP3CBN2AM2CF1OF4;可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其中有机肥对其影响最大,最佳组合为SAP4CBN3AM2CF3OF4。综上,环境材料与肥料配施可增加土壤水肥,进而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6-BA对玉米生殖期碳水化合物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BA对玉米生殖期碳水化合物转运和分配的影响,为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玉米抽丝初期对"穗三叶"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500和1 000 mg/L)6-BA,探讨6-BA对玉米生殖期碳水化合物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玉米进入生殖生长后,其穗位叶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长发育的延续而持续降低,叶面喷施6-BA溶液可明显减缓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过程。喷施6-BA溶液7 d后,无论是对照还是6-BA处理植株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叶片-叶鞘-茎秆之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且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幼棒(穗轴+籽粒);淀粉含量在叶片-叶鞘-茎秆-幼棒之间逐渐增加,且在幼棒中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喷施6-BA可使穗位叶和茎秆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有所增加,而且苞叶和幼棒(穗轴+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幼棒中的淀粉含量也有所增加,并伴随着各个器官生物量以及单个植株总生物量的明显增加。与对照植株相比,喷施28 d后穗位叶和苞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叶鞘、茎秆和穗轴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6-BA对各个器官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也消失,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论】在玉米生殖生长初期,"穗三叶"喷施6-BA可明显减缓光合色素的降解过程,提高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使各个器官的生物量迅速增加,并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转运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从而显著增加单株玉米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柑橘渣对玉米、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柑橘渣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玉米株高(施柑橘干渣5g/kg土的Oc5处理除外).Oc5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Oc20处理(施柑橘干渣20g/kg土)对提高水稻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柑橘渣促进玉米吸收钾素,抑制氮素和磷素的吸收.Oc2处理对水稻的全氮、全磷、全钾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施用柑橘渣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玉米土壤有机质提高18.6%~69.7%,水稻土壤有机质提高0.5%~7.1%,旱地(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淹水(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也有随着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玉米叶片及籽粒中氮、磷,钾吸收影响。主要试验结论如下:氮作为植物的必需元素,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施氮处理,前期施氮叶片中氮含量较高,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后期叶片中的含氮量下降,而籽粒中含氮量升高,氮随玉米的生长发育开始从叶片向籽粒中转移。不同时期施氮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很大,方差分析F=9.6830**;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5(十二叶)时期施氮肥产量最高,分别比其它处理(4、1、6、7、2、3)增产5.65%、7.42%、8.50%.8.65%.4.14%、5.09%。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套灌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而较少施用有机肥的现状,探讨了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探讨河套灌区化肥氮减量与有机肥氮配合施用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比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TS)、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MF)、TS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OF)5种施肥模式,探讨了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氮素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以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MF、OF)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抽雄期MF、OF处理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分别较CK、CF、TS处理高60.4%、11.1%、35.6%,60.1%、10.9%、35.3%,成熟期OF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CK的2.6倍,并分别比CF、TS、MF处理高45.1%、43.0%、57.7%。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单施化肥氮(TS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的氮素效率及产量,且MF处理提高玉米光合特性的效果较明显。MF、OF处理产量与CF处理没有明显差异,但较CK分别提高162.1%、161.7%,较TS处理分别提高32.6%、32.4%。综合分析,相同施氮量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明显提高玉米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改善光合性能,提高氮素效率及产量,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为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增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葱全施化肥(100CF)、减量(20%、40%、60%、80%、100%)配施有机肥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CF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为20%、40%和60%时,大葱产量有小幅增产,增产率分别为3.39%、4.48%、5.32%。有机肥替代比例达40%以上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增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葱维生素C含量,80CF20OF、60CF40OF、40CF60OF、20CF80OF、100OF 5个处理维生素C含量较100CF相比,分别增加17.92%、39.40%、45.08%、57.56%、 64.06%;不同施肥处理对游离氨基酸、丙酮酸和有机酸的影响较小。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逐渐降低,与100CF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0~2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减少 22.87%~76.17%和10.84%~80.48%,而2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减少4.83%~54.18%和 29.13%~ 75.45%。以40CF60OF处理大葱产量、品质最佳,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潮土玉米碳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玉米植株碳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在玉米成熟期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下玉米植株及器官的碳含量、碳同化物分配比例及碳氮比。【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M,1.5NPKM)下植株碳含量平均约为464g·kg-1,比偏施氮肥(N)与偏施磷钾肥(PK)处理的碳含量提高了3%左右。PK处理的碳同化物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约为57%,比最低的N处理高出了73%;在根茬中,PK处理的碳同化物分配比例也最高,高出N处理约为7%。但在籽粒中,PK处理的碳同化物分配比例最低,为30%。茎叶、穗轴、根茬的碳氮比,以PK处理为最高,1.5NPKM处理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121%、105%和120%。所有施肥处理中,玉米地上部分固碳量为NPKM处理最高,比CK处理高7.2t·hm-2;地下部分固碳量则以NPK处理平衡施肥最高,比CK处理高0.3t·hm-2。【结论】NPK配施及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固碳量,提高碳同化物在玉米植株籽粒和穗轴中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碳同化物在茎叶和根茬中的分配比例及其C/N,对土壤培肥和碳固定具有双重作用,是可持续和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  相似文献   

13.
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肥料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玉米生产节本增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1kg土中N、P、K肥施用量分别为:0.368、0.235和0.350g,设常规施肥处理(T1),另设5个增施处理(T2-T6),按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2mL不同肥料增效剂(F1-F5),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苞叶、秸秆、根系等全N、P、K养分含量及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施肥T1处理相比,增施增效剂处理玉米鲜苞重增加12.0~17.50g/盆,增重4.3%~6.2%,玉米籽粒重增加3.9%~6.9%;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为4.97%~6.65%。玉米植株各器官(秸秆、籽粒、苞叶+穗轴和根)氮养分吸收量均显示施用增效剂处理优于对照,增幅为:秸秆20.60%~37.00%;籽粒7.20%~13.15%;苞叶+穗轴12.43%~30.94%;根3.13%~37.75%。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与单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0%~7.2%。【结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microscopic view to disclos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ertilizer effect on crop. Five fertilizer treatments: no fertilizer (CK), nitrogen phosphorus fertilizer (NP), nitrogen potassium fertilizer (NK), phosphorus potassium (PK),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NPK) were designed.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response of biomass dry weight and N, P, K, Cu, Zn, Fe, and Mn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stem, leaf and seed of maize (Zea mays L.)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weight and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ere different. N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followed this order leaf〉 seed 〉 stem; P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was seed 〉 leaf〉 stem; K content was stem 〉 leaf〉 seed; and Fe content was leaf〉 stem 〉 se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educed the differences of N, P, K, and Fe contents of various organs, and changed the size order of the dry weight and the Cu and Zn contents of leaf, seed and stem. Except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the response direction of N, P and Fe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similar to Cu and Zn. The response of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was also different. The response extent of N, P and K major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larger than microelement of Cu, Zn, Fe, and Mn; the response extent of stem and leaf was larger than seed; the response to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bigger than NP, NK and PK. In the whole, response differences of element distribution to various fertilizer treatments were not remarkable. Besides,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mutual effect of fertilizer varieties. The response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various element distributions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had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djust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change the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hus promote the uptake and cycle of nutrient. This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high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施肥条件下玉米不同器官干重、元素分布的比值变化,揭示施肥对作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5个处理,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成熟期农大108玉米茎秆、叶片、籽粒的干重以及N、P、K、Cu、Zn、Fe、Mn等元素分布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玉米干重及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N含量为叶片>籽粒>茎秆,P含量为籽粒>叶片>茎秆,K含量为茎秆>叶片>籽粒,Fe含量为叶片>茎秆>籽粒。施肥降低了不同器官间N、P、K、Fe元素含量的差异,改变了不同器官干重与Cu、Zn元素含量在整株中的相对比值。除个别处理外,N、P、Fe与Cu、Zn元素的对施肥的响应趋势具有一致性。同时,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对不同肥料组合的响应存在差异性,N、P、K元素对不同肥料组合响应程度较大,Cu、Zn、Fe、Mn微量元素响应较小;玉米茎、叶对不同肥料组合响应程度较大,籽粒较小。从总体上看,NPK处理对玉米元素分布的影响高于NP、NK、PK处理。另外,玉米不同器官元素的分布受肥料交互效应的影响。【结论】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不同器官元素分布影响的趋势与程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作物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布,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长期覆膜和施用有机肥对春玉米产量、品质、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试验设4个处理:覆膜,不施氮,作为对照(F);不覆膜,施氮225 kg·hm-2(N);覆膜,施氮225 kg·hm-2(FN);覆膜,施氮225 kg·hm-2,并施有机肥(FSN)。2020和2021年在玉米吐丝期(R1)和收获期(R6)分别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并按器官分类测定不同部位的氮含量,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结果】(1)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能使产量进一步提高。不覆膜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6%—176%,覆膜处理在此基础上产量增加21%—75%,在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后进一步增产6%—8%。(2)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施用有机肥后二者进一步得到提高。(3)不覆膜施氮处理的粗蛋白含量为8.67%—8.94%,施氮条件下覆膜使粗蛋白含量提...  相似文献   

17.
氮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为探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上氮肥的投入量,以该地区20个玉米机收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个试验点设置0 kg N·hm-2(不施氮,N0)、120 kg N·hm-2(较正常施氮量减少1/2,N1)、160 kg N·hm-2(减氮1/3,N2)、200 kg N·hm-2(减氮1/6,N3)和240 kg N·hm-2(正常施氮量,N4)共5个施氮处理,研究了各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以及产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4相比,N3和N2下产量未有显著下降,品种WY178和WK518表现为高产。河南郸城点,N2、N3和N4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产量提高18.0%,WY17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陕西户县点,N3和N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增加13.3%,品种DH528和WK51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随施氮量增加,河南郸城点玉米地上部总生物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下达最高,为19.12 t·hm-2;而陕西户县点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19.64 t·hm-2。各机收品种的总生物量在河南郸城点以WY178和WK518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陕西户县点以WK518最高,为22.18 t·hm-2;各机收品种间的生物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籽粒和茎等器官,相对于其他品种,WK518籽粒和XD724茎重较高,平均分别为10.61和5.48 t·hm-2。施氮量与产量、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生物量和产量间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因此,黄淮海地区使用WK518和WY178等高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1/6~1/3(施氮量在160~200 kg N·hm-2)等措施能够保证玉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覆膜玉米氮素需求前移,后期脱肥问题,通过探讨氮肥后移对间作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间作玉米产量形成的光合机制。【方法】2019—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设玉米间作豌豆和单作玉米2个水平,副因素为3个施氮制度(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常规施氮不后移),研究氮肥后移及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与常规施氮不后移相比,氮肥后移20%和氮肥后移10%处理下间作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8.5%、13.8%,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3.8%、12.5%;单作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9.7%、13.3%,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9.6%、10.3%。相同占地面积下,间作较单作玉米籽粒产量增加33.2%—35.1%,生物产量增加26.8%—31.5%。同时,氮肥后移20%和氮肥后移10%处理较常规施氮不后移提高了间作群体籽粒产量27.2%、12.9%。说明,间作较单作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且氮肥后移处理较常规施氮促进了间作产量的提高。与单作模式相比较,间作玉米可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低的胞间CO2浓度,且氮肥后移处理具有促进作用。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较常规施氮不后移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2.8%、6.0%;气孔导度分别提高14.0%、6.9%;蒸腾速率分别提高20.5%、9.5%;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29.8%、13.1%。间作模式下,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常规施氮不后移处理分别提高7.5%、3.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和间作主要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降低胞间CO2浓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结论】氮肥后移20%(玉米拔节期追肥36 kg·hm-2+吐丝后15 d追肥108 kg·hm-2)有利于间作玉米光合特性提高,从而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9.
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明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桶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深度(5cm、15cm、5/15cm)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磷肥施用深度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5T5/15T5CK,其中,施用磷肥可以使夏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5%—20.0%;磷肥集中深施比浅施和分层施籽粒产量增加5.9%—10.6%,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6.9%—14.7%、7.5%—17.1%、5.0%—13.4%,氮、磷、钾转移率分别降低10.4%—17.3%、8.4%—12.9%、12.9%—19.6%,磷素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55.8%—88.0%和40.4%—181.4%。【结论】夏玉米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显著,磷肥集中深施效果优于分层施,分层施效果优于浅施,且以磷肥集中深施在15cm土层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不同耐盐碱型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挖掘盐碱地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方法】 以耐盐型玉米品种登海605、鲁单818和不耐盐型玉米品种鲁单981、连胜18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0、180和360 kg·hm-2,记作N0、N1和N2),系统研究了施氮对不同耐盐碱类型玉米品种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氮素分配与利用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氮肥水平和品种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盐碱地夏玉米籽粒产量,高氮水平下能够提高不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下耐盐型玉米品种产量无显著变化,不耐盐品种LD981和LS188 2年平均显著增产9.93%和16.31%,各品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效率(NAE)和氮肥利用率(NUE)均显著降低。互作效应分析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是由品种、氮肥水平及品种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耐盐型品种比不耐盐品种分别增产7.78%—27.63%(N0)、7.40%—24.87%(N1)和0.32%—9.55%(N2);氮肥利用效率(NUE)分别提高26.65%—48.28%(N1)和1.20%—24.87%(N2)。【结论】耐盐型品种较不耐盐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在低氮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而不耐盐型品种在高氮水平下有利于产量的发挥。施氮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优化氮肥供应与品种匹配,能够实现盐碱地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