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确定国审小麦邯麦13号最佳灌溉次数及对应最佳灌溉模式,设计三个主处理:2水(限水栽培)、3水(节水栽培)和4水(高产栽培);三个灌水时期副处理:均设3种水分运筹模式,研究灌溉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邯麦13小麦产量受灌水次数影响较大,产量潜力也较大,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保证足墒播种基础上,限水灌溉条件下最佳灌溉时期为拔节水,节水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拔节水+扬花水,高产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为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  相似文献   

2.
在2004~2005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水(WO)、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个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子粒淀粉组成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WO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浇水处理:灌浆中后期,浇水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为W3W2、W1.W0处理子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W1、W2、W3处理,开花后21 d至成熟期,浇水处理间为W1、W2W3.子粒产量为W1、W2W3W0、W1、W2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浇冬水对子粒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浆水降低子粒产量.水分利用率为W0W1W2W3,水分生产效率W1W2W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为W0相似文献   

3.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相似文献   

6.
以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FC、60%FC和80%FC对旗叶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中GS活性较籽粒中GSz活性高,不同水分处理下豫麦49叶片在籽粒形成和灌浆盛期GS活性表现为60%FC>80%FC>40%FC,其他时期表现为80%FC下最高,40%FC最低,其籽粒和豫麦50叶片和籽粒GS活性均以80%FC下最高.两个品种的产量以80%FC最高,40%FC最低,60%FC居中.且旗叶和籽粒GS活性在籽粒灌浆盛期与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菏泽市节水高效丰产性小麦新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12-117
以灌溉次数(无水、浇1水和浇2水)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对近年来育成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节水丰产性较好的品种鲁原502、烟农836、鑫麦296、烟农999、SH4300和菏麦18。本试验对指导节水丰产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品种推广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可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小麦抗旱品种,同时为北京小麦节水栽培推广决策提供参考,2003—2006年间3个不同降水年型,在大兴区以2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只浇冻水的节水措施,比较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性,并与常规灌溉管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以产量水平为指标,参试品种间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中麦326"和"京农02-2"在平水年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北农9580"、"中麦12"、"京农04-133"和"京冬8"在枯水年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2)干旱条件下,小麦分蘖成穗过程受影响最大,分蘖成穗率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筛选鉴定的较早期指标。(3)枯水年采取节水栽培比正常灌溉产量降低48.89%以上。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应用抗旱品种,即使在枯水年,北京地区小麦实施只浇冻水一水的节水栽培措施,也能取得明显的增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冬小麦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Pn)对无机营养的响应特点。[方法]在大田试验中,以小麦品种藁8901、石4185、河农341和河农859为材料,测定3种施肥条件(不施氮、N225 kg/hm2和N225 kg/hm2+P2O5150 kg/hm2)下小麦不同叶层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3种施肥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顶部第1、2叶的Pn从拔节至开花后20 d大致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挑旗至开花期;顶部第3叶在拔节至挑旗和抽穗至开花出现2个高值,且Pn低于顶部第1、2叶。施氮和氮磷配合施用条件下各品种叶片Pn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均高于不施氮处理。[结论]施肥尤其是施氮肥可提高冬小麦品种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兖州小孟镇王海村大田,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设置4个灌水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冬水+拔节水(W1)、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每次灌水60 mm,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随灌水量增加而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则呈相反趋势;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比例(支/直比值)为W0处理最高,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在冬水+拔节水基础上增加开花水和灌浆水的W2和W3处理,灌浆中后期籽粒中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升高,灌浆中后期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降低。W1处理的籽粒总淀粉及淀粉组分产量最高,再增加灌水次数无显著提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田间种植的河农859和河农326为材料,比较了需水特性不同的2个冬小麦品种的光合性能和子粒产量。结果表明,叶片的光合速度一般以河农859较高,但在刚灌水后的短时间内则以河农326的光合速率较高;河农859叶片光合速率受灌水的影响较小,在生育期间的变化较平衡,而河农326灌水与不灌水的处理间光合速率差别较大,且光合速率的波动明显。从产量性状分析,开花后灌1次水和不灌水的极水条件下以河农859产量较高,表明期耐旱性较强,而开花后保证充分供水的湿润处理则以河农326产量较高,且增产幅度较大,因此,河农859适宜在供水有极的条件下发挥其耐旱特性,争取较高产量,而河农326可用于供水充足条件下发挥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熟期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BAU便携式光合蒸腾测定仪系统测定了早熟品种河农326和中熟品种冀麦24号以光合速率为主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河农326较冀麦24号出叶早,叶片功能期长,顶部叶片光合速率到达峰值早,光合作用的高值持续期较长,起身至技节阶段单茎光合速率较高。单茎各叶单位叶面积的平均光合速率也有一定优势,这为早熟高产提供了光合生理基础。同时,由于其叶面积较小,在栽培实践中适当密植,是保证其获得高产的群体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小麦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以水氮组合设置为主处理、品种设置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的优质小麦品种石新733、冀5385、藁8901及高产品系冀2003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浇1水或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浇2水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春季浇5水的小麦产量却表现减产;浇水次数增加,小麦的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增大,比叶重降低;施N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旗叶长、比叶重和叶面积均增加;施肥量相同时,春季追施1次氮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于2次分施处理,春季追施2次氮肥处理的小麦比叶重下降、叶面积增加;高产品系冀2003的小麦产量、叶面积和比叶重均高于优质麦品种,优质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大田条件下,研究氮肥用量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根系生长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总根质量密度和各土层根质量密度变化趋于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于抽穗期达到最大.施氮量影响根质量密度的分布,2品种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根质量密度最大,其中豫麦49-198分别比360和0 kg/hm2处理增加12.59%和31.11%,兰考矮早八分别增加8.02%和15.79%.大穗型品种根质量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表明通过氮肥用量调控根量对提高大穗型小麦产量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对节水抗旱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处理。【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当地高产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两种灌溉方式间的节水抗旱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显著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力(产量/灌溉水量),节水抗旱品种灌溉水生产力增幅大于当地高产品种。与当地高产品种相比较,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相对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节水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常规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整个生育期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抽穗期根重较高、抽穗后根系氧化力、根系和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剑叶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率和收获指数较高。土培池与大田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节水抗旱品种比当地高产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较好的根系性能和地上部植株较强的生理活性是其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3种类型专用小麦(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倒一茎节、倒二三茎节、倒四五节茎节、叶鞘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中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SS和SPS活性均高于强筋小麦郑麦9023,温麦4号略高于豫麦50。SS和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在花后12 d至成熟期间,豫麦50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低;豫麦50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灌浆后期的ADPP活性也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相关分析表明,开花后18 d至成熟期茎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叶片中蔗糖、籽粒中可溶性总糖与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存在基因型差异:豫麦50和郑麦9023以倒二、三节间最大,而温麦4号则以倒四、五节间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