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温和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的降温效应发生在春玉米生长前期;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中,以铁茬茬间播种,垄沟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最好;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提高春玉米的出苗率,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及百粒重,有效地提高春玉米产量,其增产效应为Tr5>Tr3>Tr4>Tr6>Tr1>Tr2>CK,增产幅度依次为35.8%、28.1%、21.5%、18.5%、18.1%、14.4%.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黄土旱作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耕作和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为基础,研究不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地膜双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耕作方式下秸秆地膜双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传统耕作增产98.9%,免耕增产78.8%;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春玉米穗部性状的发育,显著增加百粒重和穗粒数,从而达到增产效果。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可提高籽粒中养分比例,氮素养分比例提高14.6%,磷素养分比例提高12.1%,钾素养分比例提高28.9%。  相似文献   

3.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机播。结果表明,与旋耕(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增加下茬玉米的株高、穗长、单株干物质质量等生长因子,FL1,FL2处理的株高均极显著(P≤0.01)高于CK,FL1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FL2,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促进下茬玉米的穗行数、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FL1,FL2处理的穗行数显著(P≤0.05)高于CK;FL1的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显著(P≤0.05)高于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FL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为:FL1(9 723.3 kg/hm2)FL2(8 720.3 kg/hm2)CK(8 273.7 kg/hm2)。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山地红壤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K肥平衡配方施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平衡配方施K对云南红壤山地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量不同,处理间存在玉米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秸秆产量和子粒产量等方面差异显著,各处理的增产效应依次是20PT+K>20PT>20PT-K>OPT>20 PT-2K>CK.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稳产,以嫩单14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花粒期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春玉米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其品质进行测定,分析了花粒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粒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春玉米株高、单株干重、单株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穗粒数在抽雄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百粒重在灌浆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单株产量在抽雄期干旱胁迫处理减产最大;抽雄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处理使籽粒粗脂肪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了红壤旱地有机肥不同施用量有机无机配施模式(T1: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7500 kg/hm2,T2: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1 250 kg/hm2,T3: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T4: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8 750 kg/hm2)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主要生育期,各处理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T4T3T2T1CK,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T4和T3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T4和T3处理植株根系干质量、茎干质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它处理;T1、T2、T3和T4处理植株叶干质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T2、T3和T4处理的穗长均明显高于对照;T4处理的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T1和T2处理的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高于对照,但均无明显差异。春玉米产量顺序为T4T3T2T1CK,T1、T2、T3和T4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3%、16.57%、22.77%和24.72%。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改善春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部风沙区玉米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建宏  李成军  吴宏亮  许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61-1576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生长发育看,垄膜集水处理的玉米在株高、叶面积系数等方面的生长更协调;在玉米的生育前期,平铺膜处理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株高、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量明显高于对照,而到后期,各个生育指标逐渐下降,表现出早衰;免耕和秸秆覆盖处理在前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到中后期,生长发育加快。从产量形成看,保护性耕作措施出苗率均低于对照,从而影响产量的形成。8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中,垄膜集水措施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表现增产,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和11%。  相似文献   

8.
研究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和覆盖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对于该区域科学评价及合理利用施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了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和覆盖方式(TOK:常规施肥+有机肥+K肥+地膜覆盖;TO:常规施肥+有机肥+地膜覆盖,TK:常规施肥+K肥+露地)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大小顺序为TOKTKTOCK。苗期和拔节期,TOK和TK处理春玉米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TOK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各个主要生育时期,TOK处理植株的根系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TOK和TK处理植株的茎和叶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各个主要生育期,不同处理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大小顺序为TOKTOTKCK;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TOKTKTOCK,以TOK处理为最高,比对照增加38.04%。TK、TO和TOK处理的穗粗、行数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但其穗长、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TOKTKTOCK,TOK、TK和TO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41%、11.72%和8.36%。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K肥、采取地膜覆盖有利于增加春玉米干重物质积累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夏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作夏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设置传统耕作(CK)、还田免耕(NTS)、还田深松(CTS)和还田旋耕(RTS)4个耕作方式。[结果]夏玉米田CO2平均排放速率表现为RTS>CK>NTS>CTS,CTS处理能够较传统翻耕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P<0.01)。与CK相比,CTS、NTS和RTS处理能提高产量24.44%、6.96%和9.1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西北地区旱地夏玉米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为农作措施,设计白色地膜覆盖(WF)、黑色地膜覆盖(BF)和不覆盖(CK)3个处理,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玉米土壤温度、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F、BF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15.28%、18.77%,WF处理的产量小于BF处理。WF、BF处理株高、茎粗均显著大于CK。WF、BF处理穗长、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均显著大于CK,秃尖长度相反。WF处理在玉米生育期中前期,会抑制杂草发生,在玉米生育期后期,适合杂草的发生;BF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中均抑制杂草发生。WF和BF处理均能够增加玉米土壤温度,且增温效果表现为WF处理BF处理;覆膜处理的最大增温的天气类型是晴天,其次是阴天、阴转晴和雨转阴,再次是多云,最小的是阴转雨。综合考虑,黑色地膜覆盖的农作措施较适宜在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但在雨季充沛或者雨水较多的区域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选用4个玉米品种,在3种密度下,分别进行了对照、剪叶、断根和剪叶断根等处理,以研究对玉米穗 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对结实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影响量大小依 次为剪叶断根>剪叶>断根>对照,且随密度的增加,影响量也随之增加。剪叶和断根对结实长度和穗粒数 的影响量有累加作用,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量累加作用不明显。在营养供给不足时,有限的营养优先供给 千粒重,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是选育中穗品种和大穗品种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实现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施钾水平。[方法]以邢玉10号为试验材料,设氯化钾施肥量0(不施肥,CK)、90、150、210、270、36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钾肥施肥水平对耐密、紧凑型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果穗秃尖长度显著变短,钾肥对玉米有较显著的增产作用。当施钾量≤210 kg/hm~2时,不同施钾量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施钾量210 kg/hm~2时,继续加大施肥水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增效作用不明显,表明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反而造成浪费。[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掺混型缓释肥料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NPK养分化肥(CK2)为对照,研究了掺混型缓释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掺混型缓释肥可以明显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获时植株含氮量和含钾量明显增加,含磷量变化不大;有效提高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玉米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秸秆处理的突出矛盾,优化秸秆还田方式对促进该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研究了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形态及分布特征、干物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耕作措施调整、实现秸秆还田维持耕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辽宁沈阳进行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秸秆全层翻耕还田(PTS)、秸秆条带翻耕还田(PSS)、秸秆全层旋耕还田(RTS)和秸秆条带旋耕还田(RSS)4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根长、根干重及其空间分布、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吐丝期春玉米根长及其分布、根干重和比根长影响显著。在0—30 cm垂直土层,PTS处理根长2017年和2018年分别高出其他处理7.9%—43.2%和17.3%—41.5%;在30—60 cm垂直土层,秸秆条带还田(PSS和RSS处理)根长较秸秆全层还田(PTS和RTS处理)平均高出20.1%和20.3%;以植株为中心,PTS处理距植株0—10 cm的根长分布最高,RTS处理最低。根干重在0—10 cm土层表现为RTS处理最低,PTS、PSS、RSS处理2年平均高出36.5%、59.6%和17.3%。PTS处理在0—20 cm土层2年均具有最高比根长,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8.7%—73.8%和14.3%—44.7%。不同处理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PTS和RSS处理在0—30 cm土层具有较高的根表面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更广的根表面分布。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RTS处理较其他处理降低了拔节期茎鞘和地上部总干物重,平均达15.5%—19.2%;PTS处理成熟期果穗和地上总干物重比其他处理提高3.6%—12.3%和2.7%—12.4%,其次为PSS和RSS处理,RTS处理最低。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显著影响春玉米穗数和籽粒产量,与RTS处理相比,PTS、PSS和RSS处理2年产量平均高出8.3%、7.9%和5.8%;RTS穗数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2.9%—9.1%和7.0%—9.7%。【结论】适当的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形态发育及耕层空间分布,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征优化及成熟期干物质向果穗的分配,达到提高春玉米产量的目的,在本研究区域中推荐秸秆条带翻耕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莜麦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长与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叶距与千粒重、穗节距呈正相关;旗叶面积与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穗粒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寻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密度的响应程度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果穗各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为夏玉米新品种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弘大216’、‘垦丰10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密度处理,通过对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的监测,研究夏玉米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产量均随着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行粒数、穗长均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紧凑型玉米品种‘弘大216’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半紧凑玉米品种‘垦丰101’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保证合理密植条件下,通过肥水措施协调好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北京褐潮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特性,主要结果:(1)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稳定且持续高产;(2)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K,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连年持续下降,植株矮小、瘦弱,甚至出现发育停滞现象。氮磷钾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会造成植株和籽粒发育障碍,影响生物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