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的一种整地方法.它是浅翻和深松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而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新变革,是农业部近年来主推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疆地处我国沙尘暴西北源头区,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农业耕作制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1.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的含义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1.1.1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  相似文献   

3.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的一种整地方法。它是浅翻和深松两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深层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耕层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生长;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耕翻,把土表的杂草种子、病菌孢子、作物秸秆等翻入土壤。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接纳更多的雨水和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深松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耕作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近年深松面积和深松机数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深松铲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将深松机分为凿式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详细描述这2类机具的工作原理、作业特点,并总结现有的典型机具;最后分析现有深松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深松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它集中配套了多项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深松可以起到抗旱、保水、保肥、排水等目的,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本文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阐述了深松机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整地机具1ZMS-35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后增加了一组超深松装置(最大深松土深度可达35 cm),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深松、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经田间试验证明:1ZM-35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保墒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深松装置的联合整地机。  相似文献   

7.
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重要技术之一,深松铲柄是深松机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因此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深松机工作时的深松效果。本文是利用CATIA对深松铲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前倾角α为40度时的三角形截面最符合工作需要,然后通过接口将模型导入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及载荷施加生成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变形及应力分析,三角形截面的深松铲的强度、刚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其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可以稳定的提升大豆的产量。最近几年我国在大豆种植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垄三"技术是现在的主推技术,这项新技术是结合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推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土壤深松技术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一般深松的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根据深松部位的不  相似文献   

9.
<正>深松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作业,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常用的深松机械是间隔深松机、深松整地机、深松免耕播种机,按照深松铲的结  相似文献   

10.
正1深松整地概述及特点深松整地作为土壤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和重视。深松整地技术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作业机具,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的机械化整地技术。深松作业的目的是解决翻耕作业存在的动土大、功耗高、不利于水土保持等问题,这种农耕作业方式是利用松土铲,在不全面翻  相似文献   

11.
1、土壤深松及增产作用 ①土壤深松技术。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根据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垄体深松、垄沟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垄体深松也称为垄底探松,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整地深松也叫深松起垄,这种方法是结合整地进行深松起垄,如搅麦茬深松和在已经耕翻或耙茬的基础上深松起垄都属整地深松范畴;另一种垄体深松是深松播种,使用大型“三垄”耕播机在垄体深松的同时,进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种方法是三种技术一次作业完成。垄沟深松就是用深松铲对垄沟进行深松。根据时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主推12项农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部组织遴选的2012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日前推介发布,其中主推农机技术12项。农业部主推的这12项农机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和水稻钵苗机插及摆栽技术)、机械化深松技术、小麦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全方位深松技术是通过全方位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及排涝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较之铲(凿)式深松、小犁铧深松具有牵引阻力小、消耗动力少、深松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深松机具。  相似文献   

14.
农机深松技术是指利用拖拉机配挂深松机或者带有深松整地工作的联合整地机等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行间或者全方位深松作业的一种机械化整地技术。深松整地技术适合那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不会破坏土壤层,能够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机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深松机作业过程中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推广农机深松技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豆重迎茬栽培技术是以深松、均衡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以解决重迎茬为重点的一项高科技技术。主要增产技术如下:一、细致整地,多施肥:不论是采用什么茬口,最好是把地整好,浅翻深松,使之地上层细碎,下层疏松,有利出齐苗保全苗。有利改善土壤理化性,创造松紧兼有,虚实并存的"三相、协调的四性良好"的耕层。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深松技术是通过全方位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及排涝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较之铲(凿)式深松、小犁铧深松具有牵引阻力小、消耗动力少、深松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深松机具.  相似文献   

17.
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是由多种土壤耕作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深松为主,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既可用于隔年破除犁底层,又可用于形成上松下实地全面深松,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机具对土壤的频繁耕作而导致的各种消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是,深松联合整地机作业过程中尚存在土块过大,土层中存在较多较大空隙,不利于作物根系的扎根生长和农田的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达到较好的松土与碎土效果,在对国内外深松整地机械调研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带有立旋刀工作部件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对深松铲柄、铲头、立式旋刀等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通过田间试验,对免耕(土壤不进行任何处理)、常规深松整地、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整地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坚实度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测试,并应用Excel 2003,Origin 8.6和SAS 9.2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深松常规深松免耕,说明研制的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能有效粉碎的土块,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成了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农业活动中,耕地是其中的关键,采用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能够充分的调整土壤结构,提高种植效果,本文结合农机深松整地的作用、优势和农机深松整地的现状,对农机深松整地的推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对深松机进行正常使用维护,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文章分析了深松耕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于I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技术要求进行了介绍,还对I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的使用与维护中的技术检查与调整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介绍了I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的使用与作业后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20.
深松整地技术是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粮食产量的效果十分显著。介绍了深松整地的作用,并指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购机补贴,为深松整地的推广提供可靠保障,以为舒兰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