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对西安半坡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猪骨研究表明: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把野猪驯化为家猪了。到了殷商时期,我国的养猪业已经走过了三千年的漫长道路。从甲骨文材料所揭示的情况来看,殷商时期的养猪成就在我国的早期历史阶段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段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来看,在商王朝的统治地区,养猪业遍及各个家庭,甲骨卜辞中有“家”出现的地方不少。郭宝钧先生认为:殷商时,“牛圈曰牢,羊圈曰(宀羊),犬圈曰宊,豕圈曰家……”。其实“家”字的本意并不与豕圈有关,而是与殷人普遍以豕为家祭分不开。据有人考证:牛是奴隶主的祭品,羊是巫师的祭品,豕是士庶以下普通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的石制农具(日)甲元真之姚义田译序言在东北亚,距今约七千年前,已开始了饲养猪、种植粟和黍的初期农耕文化。其后又增加了羊、牛、马、鸡等家言。谷类也增加了麦、高粱、豆等。公元前后己到北纬45°附近。水稻在公元前一千年初在朝鲜出现,形成了没有家畜的独...  相似文献   

3.
一、葡萄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原产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陆接壤地区,即里海、黑海、北地中海及南高加索一带。其中在里海、北海及北地中海周围的埃及、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葡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例如,埃及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建立的第六王朝第四王“佩奥辟”二世的金字塔上,留存有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五种葡萄酒的名称。由此证明:在距今六千年到七千年以前,这些地区的葡萄生产已经相当发达。后来从这三个大陆的接壤处,向东发展到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向南发展到非洲各国;向西发展到欧洲各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养猪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其中家猪骨骼占很大一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饲养家猪约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中原地区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同属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都发现有很多猪骨,说明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养猪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遗址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六、七千年。遗址出土有菱角遗存,另外孢粉分析也表明遗址中有菱。有同志就此推测:“河姆渡人除种植水稻外,还可能种植葫芦、菱角等作物”。菱在河姆渡时期是否已栽培,颇值怀疑。河姆渡菱角遗存(图1)及花粉出土于遗址的第四文化层,距今约6570—6900年以前。遗存未炭化,但已  相似文献   

6.
从桂林甑皮岩猪骨看家猪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于我国饲养家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过去,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多是根据浙江河姆渡,陕西半坡、姜寨,河南下王岗等原始遗址发现的猪骨和陶猪等考古材料,认为我国家猪起源于七千年以前。而在南方原始遗址中很有代表性的桂林甑皮岩出土的猪骨材料,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本文在此作些介绍,以供有关同志参考。甑皮岩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1973年进行试掘,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  相似文献   

7.
唐盈 《古今农业》2014,(2):100-105
农业起源问题一直是农业考古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人们一直都很关注家畜驯化的历史,家猪的驯化更是研究的热门。近些年了,随着牙釉质发育不全、食性分析和DNA分析这些新兴科技手段的应用,学界在此问题上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罗运兵等人通过运用新技术手段,证明了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猪已经是驯化的家猪,距今约9000年左右。这与已经发现的土耳其Cayonu遗址基本处于同一时期。这一结论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发现,这些新发现为探索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佐证。笔者也指出研究过程中也要注意到新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应该结合多种研究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得出一个比较合理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7个家猪品种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SLA-DRB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Rsa Ⅰ酶切后,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和10种基因型.在野猪中仅存在BB摹因型和B等位基因,而在家猪群体中出现了野猪群体中所没有的9种基因型和3个等位基因.五指山猪、临高猪、荣昌猪和藏猪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且具有全部4个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在大多数家猪群体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在梅山猪、五指山猪、藏猪、荣昌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仅在五指山猪、临高猪、藏猪、荣昌猪和太湖猪群体中分布,地方猪品种中梅山猪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野猪及17个家猪群体间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可能是由生态环境差异及自然和人工选择所致,这些遗传差异性可能与抗病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期以来,许多规模化猪场内猪腹泻的问题比较普遍,患病猪严重脱水.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多家发病猪场,发现发病原因基本一致.大多是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3种病原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前多发生于深秋,冬季及早春等寒冷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尤其春节前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但是如今很多猪场由于品种更新,猪群抵抗力下降,造成此病成为比较难治且全年发生的疫病。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场》2007,(1):17-17
特种野猪是杂交的野猪血统占到了75%。在纯种野猪与家猪杂交后,生出的特种野猪,家猪野猪的血统各占一半,而且野猪汲取了家猪产仔多、生长快的特点。但是在第二次繁育的时候,人们却是利用杂交以后的特种野猪再和纯种野猪进行杂交,主要是要保证特种野猪特有的肉质和野味。所以经过多元杂交选育出的特种野猪,虽然不会攻击人,但它依然野性十足。说到特种野猪的养殖,在浙江省已经有8年的历史了。现在浙江省的野猪养殖已经初具规模,仅象山县养殖基地种猪就达到了10万多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 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 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 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 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 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 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糯谷猪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纳雍县随机选取20头糯谷猪进行屠宰性能的测定,将其与其他国内外猪种进行比较。[结果]纳雍糯谷猪的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45.30%)。糯谷猪的平均背膘厚为3.49 cm,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处于中等水平。糯谷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远低于国外猪种,脂肪含量适中,皮较厚,富含胶原蛋白。由于糯谷猪主要饲喂天然草料,皮和肉均可安全食用,带有香糯的风味,符合目前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结论]为更好地保护糯谷猪这个优良猪种,应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中国10个品种猪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7个地方猪品种(二花脸、通城、清平、阳新、皖南花、赣东黑、万安)和3个引进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的4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地方品种中二花脸、赣东黑、通城的品种内遗传变异较高,万安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最低。除万安猪外,其它地方品种的品种内变异均大于引进品种。品种间的聚类结果基本符合品种的地缘分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四大地方品种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1种随机引物,对四川省四个地方猪品种共1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具有个体特异性,其多态总频率为78.4%;品种内遗传变异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荣昌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荣昌猪与这三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却较远。研究结果与这四个品种的地理分布状况和品种形成历史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猪品种登记网络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但由于外国猪种的引进,地方猪种的养殖、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加之保护意识不强,目前状态不容乐观,个别品种甚至已经灭绝。为有效保存和开发地方猪种资源,本研究应用先进网络技术,先行开发了中国地方猪品种登记网络平台。该平台具有地方猪种动态监测、数据登记、数据审核、遗传分析、统计分析、选种选配等多种核心管理和育种功能,可为国家级、省级主管部门提供监管手段,为保种场、保护区提供技术支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用Gompertz模型对我国部分地方猪种体重的生长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体成熟速度顺序及K值为:华中型(金华、大花白、大围子)1.10、江海型(姜曲海、太湖)1.05、西南型(内江)0.78、华北型(八眉、民猪、河套大耳)0.70、长白0.67及华南型(香猪)0.49.(2)无论从体成熟速度、成熟体重,还是从生长拐点等来看,江海型猪都接近于华中型猪.(3)我国地方猪种的成熟体重普遍偏小,种猪多在65~130 kg,生长拐点体重多在30~50kg;生长肥育猪成熟体重多在90~150kg,拐点体重40~60kg,最大生长速度不超过500g/d.  相似文献   

17.
从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引物对长白猪、哈白猪、大白猪、民猪、香猪、香哈杂交猪及长哈杂交猪共 4 1个个体的核 DNA遗传差异进行了 RAPD分析 ,共获得了 97个RAPD标记。品种内遗传相似度总体看来呈引入猪种→培育猪种→地方猪种递减的趋势 ,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是 :香哈杂交猪与香猪聚为一类 ,长哈杂交猪与长白、哈白、大白聚为一类 ,民猪单独聚为一类。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采样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温氏WS501配套系母系种猪源于清远原种猪场二区,本文对该猪场2014-2017年繁殖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通过10年的选育,其种母猪有发情早、情期多、长速快、开配日龄早和产仔数多的特性;种公猪有体型壮硕、长速快、精液量多、品质高的特性。结果可以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系统保存模型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对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存要以活体保种为主要形式,且面临经济特性选育提高,以及品种数量多的三大特点,为突破以Wright有效含量为核心的保种理论关于避免选择等条件的限制,提出了变无目标的随机保种为有目标保种,变避免选择的静态保种为利用选择的动态保种,变各品种互不联系的孤立保种为特性统一分配联合保种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目标,一是使特性安排在表现最突出的品种中保存,二是使品种选择特性之间遗传正相关大,负相关小。最后给出了中国猪种质特性的系统保存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八个猪种PRLR和RBP4基因PCR-RFLP检测及群体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莱芜黑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本地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繁殖母猪进行PRLR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因位点在八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在三种基因型中AB基因型出现频率最高,山东本地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八个猪种PRLR和RBP4基因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3265~0.5062和0.2655~0.501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分别在0.2688~0.4268和0.2264~0.3736之间。研究结果提示:杜洛克猪在这两个基因位点的杂合度最低,其遗传一致性最好,其余猪种均表现为中度多态,表明这些猪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