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溢油分散剂处理平湖原油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溢油分散剂处理原油的海洋生物毒性效应,分别进行了溢油分散剂、平湖原油的水溶性组分(WAF)和溢油分散剂处理的平湖原油水溶性组分(DWAF)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仔鱼和幼鱼、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幼体以及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溢油分散剂、WAF和DWAF与黑鲷仔鱼、黑鲷幼鱼、脊尾白虾和缢蛏幼体均存在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以96 h LC_(50)值为判别标准,溢油分散剂对黑鲷仔鱼、黑鲷幼鱼、脊尾白虾和缢蛏幼体的毒性效应大小依次为脊尾白虾幼体(57.55 mg·L~(-1))黑鲷仔鱼(136 mg·L~(-1))黑鲷幼鱼(261 mg·L~(-1))缢蛏幼体(397 mg·L~(-1));WAF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黑鲷仔鱼(1.51 mg·L~(-1))脊尾白虾幼体(2.62 mg·L~(-1))黑鲷幼鱼(3.37 mg·L~(-1))缢蛏幼体(11.62 mg·L~(-1));DWAF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黑鲷仔鱼(0.66 mg·L~(-1))脊尾白虾幼体(1.20 mg·L~(-1))黑鲷幼鱼(1.75 mg·L~(-1))缢蛏幼体(3.09 mg·L~(-1))。DWAF对海洋生物毒性大小的次序与WAF相同,但毒性效应显著增加。分析认为DWAF会增加溶入海水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导致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印染排放尾水对几种海洋生物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某印染工业园区印染排放尾水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以甲壳类(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鱼类(半滑舌鳎、鲻鱼)、贝类(缢蛏)、螺类(泥螺)幼体为实验对象,在96h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毒性单位分级体系、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指数法研究了印染排放尾水对海洋生物幼体的毒性。结果表明,本实验印染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仅苯胺的含量超过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余水质指标均符合两类排放标准。本实验的印染排放尾水对受试海洋生物幼体的96h-LC50顺序为:半滑舌鳎脊尾白虾鲻鱼三疣梭子蟹缢蛏泥螺;对受试生物幼体的毒性单位平均值为4.16,属于中毒水平;对受试生物幼体的潜在生态毒性值为4.72,属于高毒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早期发育阶段对总氨态氮(TAN)和非离子氨(UIA)的耐受性,在水温为21~24℃、pH为7.9~8.3、盐度为27~30条件下,开展了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D形幼虫(壳长为103.2μm±3.0μm)和稚贝(壳长为318.1μm±27.3μ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TAN对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 EC_(50)为7.29 mg/L(UIA浓度为0.502 mg/L);对D形幼虫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7.94 mg/L(UIA浓度为0.212 mg/L);对稚贝死亡率的96 h LC_(50)为49.0 mg/L(UIA浓度为2.10 mg/L),对稚贝壳长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4.9 mg/L(UIA浓度为0.21 mg/L);对稚贝壳高相对生长的96 h EC_(50)为10.5 mg/L(UIA浓度为0.448 mg/L);菲律宾蛤仔对TAN的耐受能力为稚贝D形幼虫。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育苗期间非离子氨浓度控制在0.020 mg/L以内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室内暂养7 d的脊尾白虾为试验对象,探讨萘对脊尾白虾存活、免疫和能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萘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97、7.08、6.08、5.3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萘对脊尾白虾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细胞能量分配为(-5 928.00±964.13)mJ/(mg·h湿重)。说明萘对脊尾白虾的免疫能力有着较严重的抑制效应,同时可以降低脊尾白虾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研究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硫化钠水平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存活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氯化铵水平(0、100、158、251、398、631、1000和1585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铵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515.65、163.44、104.99和85.48mg/L,安全浓度为4.93mg/L。实验2研究了亚硝酸钠水平(0、4、10、25、63、158、398和100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亚硝酸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713.00、217.07、87.90和23.61mg/L,安全浓度为6.04mg/L。实验3研究了硫化钠水平(0、13、25、50、100、200、398、794、1585、3162和631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硫化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3843.18、2072.71、1011.95和306.30mg/L,安全浓度为180.87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成贝的安全浓度,为菲律宾蛤仔人工催产前消毒处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检测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甲醛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消毒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24 mg/L)、聚维酮碘(11.04 mg/L)、二氧化氯(0.68 mg/L)、甲醛(1.87 mg/L),4种消毒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大小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甲醛聚维酮碘。在菲律宾蛤仔的催产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宜选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Pb2+对波纹巴非蛤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3.0~7.0mg/L)Pb2+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急性毒性,分别对96 h半致死浓度(4.119 mg/L)和安全浓度(0.041 mg/L)下0~120 h各组织中Pb2+的蓄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b2+对波纹巴非蛤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187、5.788、4.646和4.1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41 mg/L。铅对波纹巴非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LC50为1~100 mg/L)。在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120 h波纹巴非蛤各组织Pb2+的蓄积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鳃、内脏、肌肉。[结论]食用波纹巴非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海洋底栖生物的致死效应影响,采用长江口地区的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厚度掩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及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双齿围沙蚕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63~125μm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6.8 cm(95%置信区间为2.8~10.7 cm);粒度为63μ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11.1 cm(95%置信区间为4.2~18.0 cm);而掩埋深度与双齿围沙蚕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不同底栖生物致死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对舟山地区60批次贝类样品开展调查,覆盖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外地在舟山市场销售的品种,包括贻贝、缢蛏、扇贝、泥蚶、毛蚶、杂色蛤和文蛤。监测指标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铅、镉、甲基汞和无机砷。结果表明,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有9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有6批次样品为阳性,60批次样品的综合评价均为合格,说明2015年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50、60、80、160 mg/L)悬浮颗粒物对螠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壳长为71.15 mm±3.66 mm)清滤率和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对螠蛏清滤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悬浮颗粒物浓度由低到高时,螠蛏的清滤率呈上升趋势,试验6 h时,悬浮物浓度为160 mg/L时个体清滤率达到最高,悬浮物浓度为50 mg/L时个体清滤率最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相同悬浮物浓度下个体清滤率呈下降趋势,试验6 h时螠蛏清滤率要高于12-24 h;悬浮颗粒物对螠蛏的吸收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悬浮颗粒物浓度由低到高时,螠蛏的吸收效率呈下降趋势,悬浮物浓度为50 mg/L时吸收效率最高,悬浮物浓度为160 mg/L时吸收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杀蚊幼活性成分,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蛇莓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和活性测定。从蛇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中得到2个具有杀蚊幼活性的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和芹菜素。浸渍法测定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LC50值分别为459.12和438.09mg/L,正丁醇相为471.41和430.81mg/L,显示较好的杀蚊幼活性,且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差异性不显著;齐墩果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25.36和22.31mg/L,芹菜素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31.29和27.22mg/L。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模拟磁场,观察暴露在100~135 mT磁场条件下20 d的花蛤肝胰腺及鳃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00~135 mT磁场强度下,花蛤腮和肝胰腺中的O_2~-.的产生速率增加;SOD活性、POD活性都呈现应激性上升;MDA的含量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变化。100~135 mT强度的磁场对花蛤产生了氧化胁迫,但对膜结构尚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测定了菌株代号为Km9803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在固、液两种培养基代谢产物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不同馏分的杀蚜活性.结果表明,Km9803的固体培养基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杀虫活性最高,对甘蓝蚜和烟蚜LC50分别达到1349.6和746.4 mg/L.该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出液合并后收集到12个馏分.测定各馏分对甘蓝蚜的活性,结果表明活性段主要集中在馏分F3,该馏分对甘蓝蚜的毒力LC50为70.57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